皇兄何故造反? 第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确实没有想到,金英会说出这番话来。
  应该说,金英说的一点都不错,票拟和批红,本身是皇权的范畴。
  朝廷本就设有通政司,用来收纳奏章,上传下达,并不需要内阁来行使这个职责。
  所以先送内阁,只能把票拟的权柄给出去。
  如此一来,势必会让内阁坐大,使臣的势力进一步扩张。
  这也是有明一代证实了的。
  不管怎么说,金英都是内臣,从皇权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其实是应该避免的。
  臣权和皇权在大多时候是对立的,臣权越强,皇权便会衰弱。
  站在皇帝的角度,大多时候,应该做的也是加强皇权。
  但是
  这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人的想法。
  朱祁钰当了七年的皇帝,又看过大明数百年的兴衰,他心里清楚。
  皇权和臣权,只有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是最佳的状态。
  他自然清楚,臣权过强,会欺压皇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则,内阁的设立,是对大明有利的!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抛开臣权和皇权的关系不谈,内阁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调和内外,提高了政务处理的平均水平。
  说到底,将朝廷所有的政务都寄托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风险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务的运转就会大受影响。
  内阁的大臣,至少是经过千万士子当中筛选出来的,处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够的。
  将朝政寄托于制度,而不是寄托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这一点是对大明的稳定有利的!
  除此之外,朱祁钰认真反思了前世自己失败的原因,除了重病和没儿子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政维系于君上一身。
  所以他只要一病,三日不曾视朝,政务就堆积如山,朝臣就人心惶惶。
  真正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做皇帝的那几年,励精图治是励精图治了,自己的身体也累垮了。
  所以适当的分权,是必要的。
  何况事实也证明了,内阁终究不是宰相。
  即便是有了票拟之权,也是代行皇权,一个“代”字,便能死死地锁住他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