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35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严寒过去,底层的牧民们冻饿而死的有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也先兵力的补充。
  再加上这次沙窝之战的失败,接连两次的失利,如果也先是一个足够清醒的人,就该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大明和谈。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份密诏当中,朱鉴看到了天子的诚意。
  这一次,天子并不是红口白牙的只要求他迎回太上皇,而是给出了足够的条件。
  那就是,也先只要同意送还太上皇,那么大明可以不计前嫌,重新接纳瓦剌各部为属臣,恢复朝贡和赏赐的体制。
  这其实,已经算是极大的让步了。
  朱鉴心里清楚,天子不可能给出,比这个更加优渥的条件了。
  甚至于,如果不是直接由天子中旨而下,而是经由朝议的话,那么有相当一部分以某吏部尚书为首的激进大臣,连这些相对温和的妥协,也未必肯答应。
  所以他不能上奏疏,把事情闹大,因为那样一来,再派使团势必要经由朝议,而这些条件是否还能通过朝议,就不一定了。
  他没有别的路可选!
  第435章 如何证明
  于是,他持着密诏,带着不过五十骑的人马,孤身便赶往了瓦剌大营。
  情况的确如同他所预料的那样,也先见到他的时候,虽然暴怒之极,但是却始终没敢对他动手。
  一番游说下来,也先果然还是心动了。
  经过接连的战争,也先大致也清楚了,大明的底线在何处,太上皇在他的手里,只会引来大明持续的敌视。
  何况,朱鉴也不是让他立刻将太上皇放归,只是让他遣派使节,到京城去继续接洽而已。
  唯一有风险的,大概是朱鉴要带走袁彬。
  有了喜宁的前车之鉴,也先有些担心,大明会不会是故技重施。
  但是转念一想,袁彬不过一个小小的亲随而已,只要太上皇还在他手里,这点风险还是值得冒的。
  于是,也先最终答应了朱鉴的条件,派了纳哈出和袁彬,跟随朱鉴回朝。
  不过这一次,也先学聪明了,没人派任何的骑兵护送。
  要知道,上一次喜宁带着近千的骑兵,结果在宣府城下,被杀死了大半。
  所以这一次,他谨慎的只派了纳哈出一个人,一旦大明毁约,他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如此这般,朱鉴便带着二人,一路不停的赶回了京城。
  原本,舒良这个东厂提督太监,亲自在城门迎接,已经让朱鉴觉得意外的。
  听说天子即刻召他们进宫,朱鉴更觉得不对。
  进了奉天殿之后,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了。
  要知道,一般来说,在奉天殿举行的一般都是常朝,但是现在这殿中也不像是常朝,也不像是早朝。
  更让朱鉴惊讶的是,殿中竟然还跪着三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出使的使团大臣,而且,他们还穿着囚服。
  这场景,怎么看怎么奇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