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封印_分卷阅读_371(3 / 4)
“如今阴八卦已过,我们当直面九宫。八门都围绕九宫而居,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重回乾陵的时候了。”
众人都欣喜极了,赵婉儿更是迫不及待地问道:“李冰,那我们回到乾陵后要怎么做?”
李冰喜形于色地道:“张大哥刚才说过,九宫之根本为大地。所以我猜我们回到乾陵后,那九宫之数,应该与大地有关。大家想一下,会不会是让我们寻找乾陵地宫的入口呢?”
施丽娅摇了摇头道:“这绝不可能!乾陵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无数盗贼打过主意,都坚不可破,甚至连地宫门都没找到。虽然解放后村民因修路采石无意中炸到了乾陵地宫之门,可也无法进入乾陵内部。国家因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是不允许打开乾陵地宫的,我们怎么能进得地宫?”
施丽娅的话击中了大家的心事,刚才还热烈的气氛顿时不见了,众人皆愁眉苦脸地互相看着。
施丽娅见扫了大家的兴,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起,我知道这样说会扫兴,但我不得不说,因为这是事实。我认为,可能我们要进的还不是乾陵的地宫,而是另个地方。”
赵婉儿焦急地道:“施姐,你想到什么了?快说呀,人都快给你急死了!”
施丽娅抬头看着窗户外漆黑的夜空,似是穿梭到了盛唐时代,无限向往地道:“当年,武后临朝,后废太子,自立为君,改国号为周。虽然改朝换代,可朝廷内一干重臣却仍为武则天重用,和高宗皇帝在位时并没多少区别。”
“狄仁杰、张柬之等能臣仍兢兢业业地辅助武则天治理天下,他们并非背叛李唐,而是他们清楚武则天虽为女身,可不失为一代明君。若天下反武拥李,则天下势必大乱。众臣助武则天治理天下,也竭力保护李唐宗亲,指望以后武则天能还政于李唐,恢复大唐天下。”
“因此,我认为保持武则天和李唐宗亲之间密切联系的,就是李唐、武周两代王朝的朝廷栋梁之能臣。乾陵选址,也因拥李唐的袁天罡和同样拥李唐也重武氏的李淳风认知不一而起,但两人在死前都认识趋于一致,为身后之事作了周密安排。”
☆、第九百零一章 豆卢钦望
施丽娅见众人听得入神,浅笑了一下继续道:“李唐和武周,其实只是国号上改变一下,实质并没改变。武周代了李唐,后又还政于李唐,这都是两朝能臣苦心积虑周旋于李唐宗亲和武周之间所作的努力。”
“因此,我在想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如我们一路过来所经历的种种,显示李冰作为李淳风的后人,补当年先祖之过,进入乾陵之中,散尽梁山上之阴气龙脉,消除武则天与李氏宗亲之间的仇怨之气。”
“这九宫之数,虽然以地为本,可不见得我们要进入的就是乾陵地宫。因为乾陵地宫我们明显无法进入,极有可能是进入某一乾陵陪葬墓,从而过到过渡进入乾陵地宫的目的。”
赵婉儿听得兴奋起来,欣喜地问道:“施姐,乾陵有哪些陪葬墓?”
施丽娅道:“乾陵四周共有陪葬墓一十七座,其中有太子墓二座,分别是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之墓;王墓有三座,各为泽王上金、许王素节、彬王守礼;公主墓有四,分别为义阳公主墓、新都公主墓、安兴公主墓、永泰公主墓;大臣墓则有八座,依次为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
赵婉儿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道:“哎呀,这么多墓啊?那让我们如何下手?难道让钱一哥一座座挖过去?这可得把钱大哥累死了哦。”
施丽娅笑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书令薛元超墓、燕国公李谨行墓等五座陪葬墓已经先后被政府开发,这似乎不会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从留下来的没经发掘的墓上寻找线索。”
李冰一直在念叨着施丽娅所说的那几座墓,突然之间惊喜地道:“施姐,那个叫什么豆卢的,在当时是什么人?”
施丽有些诧异地看了看李冰,缓缓而道:“豆卢钦望这个名字你们觉得奇怪吧?其实他不是西域人,而就是西安一带人。在唐朝建立前,唐高祖李渊一脉,其实不是汉人而是胡人。只不过到了太宗皇帝李世民时,大力推广汉文化,使得化胡为汉。”
“在那个时期,好多胡人都做过唐朝的大官。豆卢钦望因门荫入仕,于武则天垂拱年间任司宾卿,后任内史。这门荫相当于现在的关系户,虽然能做官,可出身远不及科举入仕的为硬,一般做不了大官。”
“我们大家都知道‘官吏‘一词,都以为官吏就是指的官,其实错了。官,在古时就是靠科举出人头地的,是中央政府派驻各地的正职;而吏,则是靠门荫出身,虽然入仕容易,可前途并不光明,一般是做官的下手,干些杂事的。”
“豆卢钦望虽然是门荫出身,但他一生奇历颇多,官却越做越大。宰相李昭德受酷吏来俊臣等诬陷下狱,他受株连,被贬为赵州刺史。次年入朝任司农卿,迁秋官尚书。曾出任河北道宣劳使。”
“后来在狄仁杰力排众议,劝说武则天放弃选立其侄儿武三思立为太子的念头后,卢陵王李显复太子位,豆卢钦望任皇太**尹。圣历二年,他升任文昌右相、同风阁鸾台三品。不久,改为太子宾客,罢知政。”
“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守、张易之专权跋扈,却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
“武则天因为宠爱面首,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之下,李显为了保住李唐江山,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
“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失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女婿,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对他和整个李唐宗亲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又称为‘五王政变’。”
“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经过周密策划,突然发动兵变,并与太子李显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武则天无奈,于次日传位于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
“因为豆卢钦望曾任李显的宫尹,被擢升为尚书左仆射,执掌军国要事。同时兼检校安国相王李旦府长史、中书令、领兵部事及监修国史。神龙二年又拜为开府仪同三司。景龙元年豆卢钦望因为年老力衰自请辞官,皇帝不允,当年十一月卒,时年八十一岁。皇帝在他死后,追赠其为司空、并州大都督,恩准陪葬乾陵。” ↑返回顶部↑
众人都欣喜极了,赵婉儿更是迫不及待地问道:“李冰,那我们回到乾陵后要怎么做?”
李冰喜形于色地道:“张大哥刚才说过,九宫之根本为大地。所以我猜我们回到乾陵后,那九宫之数,应该与大地有关。大家想一下,会不会是让我们寻找乾陵地宫的入口呢?”
施丽娅摇了摇头道:“这绝不可能!乾陵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无数盗贼打过主意,都坚不可破,甚至连地宫门都没找到。虽然解放后村民因修路采石无意中炸到了乾陵地宫之门,可也无法进入乾陵内部。国家因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是不允许打开乾陵地宫的,我们怎么能进得地宫?”
施丽娅的话击中了大家的心事,刚才还热烈的气氛顿时不见了,众人皆愁眉苦脸地互相看着。
施丽娅见扫了大家的兴,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起,我知道这样说会扫兴,但我不得不说,因为这是事实。我认为,可能我们要进的还不是乾陵的地宫,而是另个地方。”
赵婉儿焦急地道:“施姐,你想到什么了?快说呀,人都快给你急死了!”
施丽娅抬头看着窗户外漆黑的夜空,似是穿梭到了盛唐时代,无限向往地道:“当年,武后临朝,后废太子,自立为君,改国号为周。虽然改朝换代,可朝廷内一干重臣却仍为武则天重用,和高宗皇帝在位时并没多少区别。”
“狄仁杰、张柬之等能臣仍兢兢业业地辅助武则天治理天下,他们并非背叛李唐,而是他们清楚武则天虽为女身,可不失为一代明君。若天下反武拥李,则天下势必大乱。众臣助武则天治理天下,也竭力保护李唐宗亲,指望以后武则天能还政于李唐,恢复大唐天下。”
“因此,我认为保持武则天和李唐宗亲之间密切联系的,就是李唐、武周两代王朝的朝廷栋梁之能臣。乾陵选址,也因拥李唐的袁天罡和同样拥李唐也重武氏的李淳风认知不一而起,但两人在死前都认识趋于一致,为身后之事作了周密安排。”
☆、第九百零一章 豆卢钦望
施丽娅见众人听得入神,浅笑了一下继续道:“李唐和武周,其实只是国号上改变一下,实质并没改变。武周代了李唐,后又还政于李唐,这都是两朝能臣苦心积虑周旋于李唐宗亲和武周之间所作的努力。”
“因此,我在想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如我们一路过来所经历的种种,显示李冰作为李淳风的后人,补当年先祖之过,进入乾陵之中,散尽梁山上之阴气龙脉,消除武则天与李氏宗亲之间的仇怨之气。”
“这九宫之数,虽然以地为本,可不见得我们要进入的就是乾陵地宫。因为乾陵地宫我们明显无法进入,极有可能是进入某一乾陵陪葬墓,从而过到过渡进入乾陵地宫的目的。”
赵婉儿听得兴奋起来,欣喜地问道:“施姐,乾陵有哪些陪葬墓?”
施丽娅道:“乾陵四周共有陪葬墓一十七座,其中有太子墓二座,分别是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之墓;王墓有三座,各为泽王上金、许王素节、彬王守礼;公主墓有四,分别为义阳公主墓、新都公主墓、安兴公主墓、永泰公主墓;大臣墓则有八座,依次为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
赵婉儿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道:“哎呀,这么多墓啊?那让我们如何下手?难道让钱一哥一座座挖过去?这可得把钱大哥累死了哦。”
施丽娅笑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书令薛元超墓、燕国公李谨行墓等五座陪葬墓已经先后被政府开发,这似乎不会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从留下来的没经发掘的墓上寻找线索。”
李冰一直在念叨着施丽娅所说的那几座墓,突然之间惊喜地道:“施姐,那个叫什么豆卢的,在当时是什么人?”
施丽有些诧异地看了看李冰,缓缓而道:“豆卢钦望这个名字你们觉得奇怪吧?其实他不是西域人,而就是西安一带人。在唐朝建立前,唐高祖李渊一脉,其实不是汉人而是胡人。只不过到了太宗皇帝李世民时,大力推广汉文化,使得化胡为汉。”
“在那个时期,好多胡人都做过唐朝的大官。豆卢钦望因门荫入仕,于武则天垂拱年间任司宾卿,后任内史。这门荫相当于现在的关系户,虽然能做官,可出身远不及科举入仕的为硬,一般做不了大官。”
“我们大家都知道‘官吏‘一词,都以为官吏就是指的官,其实错了。官,在古时就是靠科举出人头地的,是中央政府派驻各地的正职;而吏,则是靠门荫出身,虽然入仕容易,可前途并不光明,一般是做官的下手,干些杂事的。”
“豆卢钦望虽然是门荫出身,但他一生奇历颇多,官却越做越大。宰相李昭德受酷吏来俊臣等诬陷下狱,他受株连,被贬为赵州刺史。次年入朝任司农卿,迁秋官尚书。曾出任河北道宣劳使。”
“后来在狄仁杰力排众议,劝说武则天放弃选立其侄儿武三思立为太子的念头后,卢陵王李显复太子位,豆卢钦望任皇太**尹。圣历二年,他升任文昌右相、同风阁鸾台三品。不久,改为太子宾客,罢知政。”
“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守、张易之专权跋扈,却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
“武则天因为宠爱面首,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之下,李显为了保住李唐江山,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
“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失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女婿,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对他和整个李唐宗亲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又称为‘五王政变’。”
“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经过周密策划,突然发动兵变,并与太子李显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武则天无奈,于次日传位于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
“因为豆卢钦望曾任李显的宫尹,被擢升为尚书左仆射,执掌军国要事。同时兼检校安国相王李旦府长史、中书令、领兵部事及监修国史。神龙二年又拜为开府仪同三司。景龙元年豆卢钦望因为年老力衰自请辞官,皇帝不允,当年十一月卒,时年八十一岁。皇帝在他死后,追赠其为司空、并州大都督,恩准陪葬乾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