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清帝国_分卷阅读_42(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就表明,如果欧洲这两大阵营爆发大战的话,北宁军方将肯定会趁机收回协约国阵营在大清帝国境内取得的所有殖民利益。到时,以英、法两国为首的协约国阵营即使再强大也不可能在欧洲与同盟国阵营作战的情况下再分兵亚洲跟北宁军队作战,只能拱手奉还。因此,不如现在就将本国势力撤出大清帝国,还能减少一个强大的敌人,全力应付同盟国阵营在欧洲的步步进逼。
  9月,英国代表协约国阵营也与大清帝国签订了放弃本阵营中各成员国仍然在大清帝国南方各省占有的一切不平等权益,归还他们在大清帝国境内的租界和租借地,恢复与大清帝国之间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的正常的国与国关系的协议,不计代价的与德国针锋相对。
  这一切让康凡在颇感意外之余感到十分的惊喜!对于大清帝国来说,清除国内的欧洲殖民势力是中华各民族的头等大事,而他这次只是想利用欧洲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探明英国的立场,然后再采取对应措施,并没有奢望英、法这两个老牌欧洲强国也能象其他欧洲国家那样规规矩矩地将本国的殖民势力撤离大清帝国,是他低估了英国对德国这个欧洲强敌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低估了大清帝国目前的国威!现在,不但英国的立场已经明确并且其他欧洲各国的意图也已显露无疑,那康凡当然要照单全收了!
  至于欧洲两大阵营之间的那些烂事,康凡根本无意参与——那是你们欧洲兄弟们之间的争斗,跟大清帝国有什么相干?就拿英、德两国来说,现在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其实都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孙子,所不同的是:女王是乔治五世的奶奶,却是威廉二世的姥姥!
  大清帝国还不至于愚蠢到要加入“欧洲大家庭”的家族争斗中去,乐得坐山观虎斗。
  康凡这次之所以没有像对付俄、日、德等国那样直接以战争手段清除这些赖在大清帝国国内的欧洲列强殖民势力,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北宁政府还没有对整个大清帝国完成全面控制的情况下就与英、法这两个老牌欧洲强国开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
  因为北宁辖区这几年的扩张都是在黄河以北地区,其势力并没有实际介入黄河以南各省,当然更不会影响到长江以南各省。之前奉大清朝廷之命在南方各省进行的“维护局势稳定”行动只是一种只限于表面的震慑,并没有实际渗入,北宁军队在南方各省社会秩序达到初步稳定后随即就撤回了北宁辖区。
  但现在,北宁政府已经完成了大清帝国北方地区的“清伤”行动,能够集中全力挥师向南了,也就是康凡一直想做的“清除南方的国外势力以及国内地方势力”,再造一个以中央集权制强力控制的、干干净净、完完整整的大清帝国!
  可这样一来,一些南方封疆大吏们是不会轻易就将手中大权乖乖地交出来的,如果北宁政府冒然行动,极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因此,康凡还得逼迫大清朝廷下旨,撤销南方各省总督、巡抚等等身兼的提督一职,也就是军权,只保留他们的文职,继续行使地方管辖权,稳定官场,以免发生内乱。而北宁军方将承担起南方各省的守土职责,并同时解除或是收编各省地方武装,也就是把军权全部收归大清朝廷,各地方政府将只负责行政职责。
  1913年10月1日,这是一个让大清帝国4万万国民值得永远铭记的伟大日子。
  在这一天,北宁政府代表清政府废除了自19世纪以来与各个世界强权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分别与欧洲两大阵营签署了大清帝国保持中立、不与任何一方结成军事同盟的协议。
  而就在这一天,北宁军队向黄河以南地区大举进兵,并再次翻越秦岭、跨过长江,进入大清帝国南方地区,利用自身机械化快速反应优势,不等欧洲各国有所动作,强行接管了他们在南方各省的租界、租借地以及各类资产等等,军人必须缴械,所有欧洲军民不得带走一丝一毫的中国财物,不得破坏任何军民用设施,并以大清朝廷之名名正言顺地接管了武汉、南京、上海、重庆、成都、昆明、南宁、广州、福州等重要城市以及各省战略要地的防务,兵不血刃地收回了丢掉的全部领土和国家主权,将欧洲殖民势力彻底赶出了中国大陆,也借机让北宁政府的影响力直接渗透到了南方各省,为下一步控制整个大清帝国做了实质性的铺垫,进一步削弱了南方各省那些封疆大吏们的权力。
  而北宁军队本就已经在这些地区赢得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与拥护,这次更是导致当地大批清军转而投靠北宁军队,就地解决了驻防兵力不足的难题。至于北宁军队的物资供应问题,只要需要,各省民众都会慷慨相助,北宁军方后勤部门只需往各省北宁驻军那里送钱就可以了,省去了直接运送物资的不便。
  至此,大清帝国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遭受了半个世纪的外敌摧残后,一条完整的中国龙终于重新昂然屹立在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尽管伤痕还未完全消逝,但它已经挥起了强劲的利爪,开始向那些曾经伤害过它的敌人反击了!
  1913年12月1日,北宁军队被大清朝廷授予“大清中央政府直隶军”称号,升格为大清朝廷直属的正规军,所有部队从此改称中央军。相应的,北宁辖区以外的国内其他各省部队就统称为地方军,其军费由各省地方政府自行筹集,中央政府不再负担。
  如此一来,各省地方军由于本省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无论是在军人待遇、武器装备、基础设施、训练水平、官兵素质还是在战术、战略地位上都与中央军无法相比,尤其是在军人待遇方面:从最初的晋军到如今的中央军,官兵们不但在现役期间就能得到很优厚的待遇,而且按规定服役满5年、10年、15年直至更长年限的官兵以及在战争中阵亡、伤残的官兵都能得到政府发放的丰厚的退役补助金、阵亡抚恤金和伤残补偿金等,退役官兵和伤残官兵将会被政府工作部门优先录用,最次也能在官办企业中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生活无忧。而阵亡官兵的家属除了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外,还可以自行选择参军或是到军方安排的工作单位供职。官兵们如果不愿意由军方安排的话,也可以在社会上自由择业,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这种待遇再加上北宁军队在国内的良好影响,促使大量素质较高的军人和适龄青壮年纷纷改投中央军,更使各地方军的规模和实力迅速萎缩,失去了与中央军分庭抗礼的本钱,而这正中康凡下怀。
  这样,北宁军队在升格为大清帝国中央军之后立即开始了收编和取缔全国各地地方武装的工作,清除国内的不安定因素,接手全国防务。
  第八卷 扩张
  第八十二章 我该向南进军了(一)
  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后,下一步就该巩固印度洋通道了。只要这两条战略通道得以巩固,大清帝国的商船就可在全球海洋上自由航行,与世界各国自由贸易,也更能促进北宁辖区的经济发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完成了这样的海防部署后,大清帝国广袤的内陆地区也就更容易掌控,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从1914年开始,康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防建设上。
  印度洋是从中国沿海前往欧洲、非洲的必经之地,而要想保障印度洋海上运输线的畅通,首先就得经营大清帝国的南海,然后将力量前出,掌控南海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而要经营南海就必须开发建设南海中最大的岛屿——海南岛。
  海南岛北隔宽约20公里的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邻,面积近3万4千平方公里,仅次于面积为3万6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台湾岛和库页岛的建设已经走入正轨,正在按既定计划稳步实施中。而海南岛的建设却需考虑到散落范围广大、岛礁面积却很小且距离遥远的南沙群岛。这些岛礁中面积最大的也只有不到半平方公里,却远离中国大陆1千公里以上,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从大陆用海船运去,建设难度比距离较近的西沙群岛的难度大得多。而且即使建成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这些弹丸小岛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因此,康凡必须在南海南部海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岛屿,以建成能够控制中国南海至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点,与海南岛遥相呼应。而这个最适合的岛屿就非纳土纳群岛莫属了。
  康凡的座机是由一架最新型号的“海鹰”水上飞机改装的,每台发动机功率增加到1800马力,动力更强劲,速度更快,载重更大,航程也略有增加。从这一批生产型号开始,所有新旧型号的“海鹰”水上飞机都开始增装可在陆上机场起降的可收放式轮式起落架,变成了水陆两栖飞机。虽然机体重量有所增加,但在换装了功率增大的改进型发动机后,飞行性能仍有提升,更是极大的改善了起降条件。座机降落在庙街机场后,早就受不了庙街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低温的贺水秀第一个钻进了暖融融的机舱,而康凡忙着与送行的众人握手告别,没有注意到她这一举动,一顿好找。直至贺水秀在舱门口呼唤他时,康凡才发觉。
  座机机舱内部被壁板隔成3部分,前部是驾驶舱,是正、副驾驶员、随机机械师和无线电通讯/导航员工作的地方;中部是公务舱,舱内左右两边靠窗处各设有2个相向布置的宽大舒适的豪华沙发,沙发之间都设有茶几。中间是铺着红地毯的过道,过道尽头是两个储物柜。舱内装饰色调是柔和的浅黄,感觉很舒服;后部是勤务舱,设有勤务室以及卫生间、厨房和储藏室等。勤务室其实是个标准客舱,其内设有6个普通座椅和储物柜,必要时可做为随行人员的座舱,但一般只做为勤务兵的休息之处。
  机上配备的4名勤务兵承担着为康凡及其随行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武装保卫的职责,都是李局长专门从特战部队中挑选出来的年轻军官,个人能力出色。原来康凡警卫营的那些成员跟随康凡多年,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年纪也都不小了,因此都被康凡安排到了北宁各部队中任职,而他们的警卫任务就被安全局的内卫部队所接替。
  座机爬升到2千米后,在这一高度保持3百公里的时速向南平稳飞行。勤务兵适时的端来了茶点,康凡等贺水秀喝了几口热茶后便拉了她从公务舱出来。
  “做什么去啊?”贺水秀问道。
  康凡说道:“哥带你看风景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