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主就是这么高大上_分卷阅读_34(1 / 2)
李媛想显出自己的威严,因此想要强硬一些,又怕那样显得过于敏感和小肚鸡肠,没有风度,但若是当做玩笑一笑置之,又觉得会显得太过软弱。
她造反起事,或许是预谋已久,又或许是一时冲动,但已经算是豁出了一切,她想要彻底压倒李瞾,也想要让所有人看见,她和李瞾相比,不仅不输,还一定是压倒性的优秀。
所以她的理想状态是自己王霸之气一放,便四海臣服,群雄束手,豪杰纳头便拜。
但事实上,李媛并没有那么好。
沈如玉当年就跟李瞾说过,比起李媛,李瞾当皇帝更好,她并不是为了安慰李瞾或者为了讨好他才那么说的。当初在宫中的时候,李瞾和沈如玉年纪还小,所以常常被君后带在身边,而李媛那时候已经搬出宫去了,君后也很少会召她进宫,后来又很快被贬。
沈如玉和李媛曾经同在京中,此次却是她们的第一次见面,可见当初李媛在君后那里的冷遇。但沈如玉却在君后身边听过君后对她的评价,甚至见过她上奏的奏章,和她虽然没有见过,却大概的知道她究竟是怎样的性格,也从那些奏章里知道了她能看得多远。
李媛现在之所以会被沈如玉一句话就弄的这样进退两难,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本来就不是什么手腕厉害的人物。
虽然父母皆是人中龙凤,尤其是君后,简直是权谋天才,但政治这种事情,还是讲究天分的,更何况君后一直警惕着她们,更不可能细心的教导她们如何御下,从某种方面来说,几位皇女都被君后故意放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半成品,要是乖乖听话,他不介意养着她们,可要是不愿意乖乖听话,他也完全不怕她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反而是一直被君后带在身边的李瞾学得更多更好,不然李媛也不会被李瞾压在边缘之地这么多年。
此刻她一时语塞,沈如玉便接着笑着说道,“若仅仅只因为被人反对就要杀人,是为暴虐。就算成了皇帝,也不过是暴君而已。从古至今,便是最为荒淫的帝君,也不曾下令百官缄默,百姓封口。我看四皇女殿下也并不是这样的人啊。”
这句话一出,李媛就错过了落实那句“你真的以为我不敢杀你”的狠话的最佳时机,但同时也跳出了那种进退两难的窘迫,她心下一松,却又从心底翻涌起一股不满的情绪。毕竟李媛虽然在政治权谋方面颇为不足,但又不是傻子,沈如玉这句话乍一听很顺耳,口口声声叫着她四皇女殿下,却用帝王做比,态度不可谓不好,可是仔细一琢磨,却非常狡猾——李媛回过味来,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的讽刺道:“这么说,我要是动了你,就是暴虐之人了?”
沈如玉朝她笑了笑,却并不说话了。
李媛莫名觉得自己像是被沈如玉打了一棒子,却又给了一甜枣,此刻她捧着“枣子”,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
但惊讶的是,她看着沈如玉带着浅笑的神色,发现自己心底的那股不满居然很快的便消散了。
因为这样原本应该是争锋相对的对话,却因为沈如玉那种柔和的态度,让她们之间的氛围始终冷不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每个人其实都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敌意或者若有若无的好感,李媛始终没有从沈如玉的身上感觉到对抗和敌意,甚至还觉得对方对她颇为理解亲近。
尤其是,比起之前那些被她打杀的官员,沈如玉身份重要,地位特殊,名气和声望都大得多,但她却显得温和得多,不像其他官员那样,为了所谓的忠勇大义,一见面就朝李媛怒目而对,破口大骂,好像她活着都让她们恶心,出现在她们眼前都让她们厌恶的恨不得去死一样——于是李媛就让她们统统去死了。
然而明明沈如玉跟他们都是一样拒不归顺的态度,却莫名的让李媛觉得——她虽然反对,却并不是冥顽不化的——她是懂得她的痛苦的。
明明她才是中宫所出的皇女!明明现在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才是真正的篡位者!这些蠢货却为了给他尽忠,对着她连死都不怕!一群白痴!混账!
也或许是因为这样,她之前对于沈如玉的感受无非就是“沈家嫡女”“用处颇大”“文名很盛”“考虑招降”,现在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沈如玉虽然说是并不支持她,可她那样温和的态度却给了李媛一种“并不是很坚决”的错觉,好像只要她再努把力,就能够扭转她的心意一般。
这么一想,李媛就觉得好像能够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弟弟会喜欢上这样的女子了。
因为沈如玉莫名的给人一种极为包容的感觉——她有一双非常温润的眼睛。
她总是沉静淡然的样子,却透过一双眼睛,温柔如水的望着你。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做了什么,那双眼睛里都仿佛带着怜惜一般,让人觉得……她能够理解我。
她能理解我,能体谅我,能明白我。
难道有人会拒绝这种尊重?难道有人能拒绝这种温柔?
而事实上,沈如玉也的确是很包容的。
在后世那种活出自我的世界呆的久了,沈如玉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了,有些在古代算是奇葩的存在,那些行为在她眼里甚至都不算出格。
更何况,在她所在的那个时空的古代,发展出的一套儒家体系之所以被统治者推崇,正是因为其中的纲要为所有的人们划出了准则,被视为圭臬,仿佛一张巨网,所有人的关系在上面纵横交错,几乎没有人能够突破,一旦有人越界,所有的人都会将这个不同的异端压迫回去。
因为华夏是在太过幅员广阔,因此统治者不得不使用这样的方法来统治人民,将他们都以同一个标准驯化成温顺的良民。
但现代社会经过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那一时期的动荡之后,原本的那张网在外力和内力的夹击之下轰然破碎,人们开始不再理睬所谓的“怎样怎样才是正途”,而坚信“我就是我”,从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别人怎么样我不管,我怎么样别人也没资格管。 ↑返回顶部↑
她造反起事,或许是预谋已久,又或许是一时冲动,但已经算是豁出了一切,她想要彻底压倒李瞾,也想要让所有人看见,她和李瞾相比,不仅不输,还一定是压倒性的优秀。
所以她的理想状态是自己王霸之气一放,便四海臣服,群雄束手,豪杰纳头便拜。
但事实上,李媛并没有那么好。
沈如玉当年就跟李瞾说过,比起李媛,李瞾当皇帝更好,她并不是为了安慰李瞾或者为了讨好他才那么说的。当初在宫中的时候,李瞾和沈如玉年纪还小,所以常常被君后带在身边,而李媛那时候已经搬出宫去了,君后也很少会召她进宫,后来又很快被贬。
沈如玉和李媛曾经同在京中,此次却是她们的第一次见面,可见当初李媛在君后那里的冷遇。但沈如玉却在君后身边听过君后对她的评价,甚至见过她上奏的奏章,和她虽然没有见过,却大概的知道她究竟是怎样的性格,也从那些奏章里知道了她能看得多远。
李媛现在之所以会被沈如玉一句话就弄的这样进退两难,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本来就不是什么手腕厉害的人物。
虽然父母皆是人中龙凤,尤其是君后,简直是权谋天才,但政治这种事情,还是讲究天分的,更何况君后一直警惕着她们,更不可能细心的教导她们如何御下,从某种方面来说,几位皇女都被君后故意放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半成品,要是乖乖听话,他不介意养着她们,可要是不愿意乖乖听话,他也完全不怕她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反而是一直被君后带在身边的李瞾学得更多更好,不然李媛也不会被李瞾压在边缘之地这么多年。
此刻她一时语塞,沈如玉便接着笑着说道,“若仅仅只因为被人反对就要杀人,是为暴虐。就算成了皇帝,也不过是暴君而已。从古至今,便是最为荒淫的帝君,也不曾下令百官缄默,百姓封口。我看四皇女殿下也并不是这样的人啊。”
这句话一出,李媛就错过了落实那句“你真的以为我不敢杀你”的狠话的最佳时机,但同时也跳出了那种进退两难的窘迫,她心下一松,却又从心底翻涌起一股不满的情绪。毕竟李媛虽然在政治权谋方面颇为不足,但又不是傻子,沈如玉这句话乍一听很顺耳,口口声声叫着她四皇女殿下,却用帝王做比,态度不可谓不好,可是仔细一琢磨,却非常狡猾——李媛回过味来,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的讽刺道:“这么说,我要是动了你,就是暴虐之人了?”
沈如玉朝她笑了笑,却并不说话了。
李媛莫名觉得自己像是被沈如玉打了一棒子,却又给了一甜枣,此刻她捧着“枣子”,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
但惊讶的是,她看着沈如玉带着浅笑的神色,发现自己心底的那股不满居然很快的便消散了。
因为这样原本应该是争锋相对的对话,却因为沈如玉那种柔和的态度,让她们之间的氛围始终冷不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每个人其实都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敌意或者若有若无的好感,李媛始终没有从沈如玉的身上感觉到对抗和敌意,甚至还觉得对方对她颇为理解亲近。
尤其是,比起之前那些被她打杀的官员,沈如玉身份重要,地位特殊,名气和声望都大得多,但她却显得温和得多,不像其他官员那样,为了所谓的忠勇大义,一见面就朝李媛怒目而对,破口大骂,好像她活着都让她们恶心,出现在她们眼前都让她们厌恶的恨不得去死一样——于是李媛就让她们统统去死了。
然而明明沈如玉跟他们都是一样拒不归顺的态度,却莫名的让李媛觉得——她虽然反对,却并不是冥顽不化的——她是懂得她的痛苦的。
明明她才是中宫所出的皇女!明明现在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才是真正的篡位者!这些蠢货却为了给他尽忠,对着她连死都不怕!一群白痴!混账!
也或许是因为这样,她之前对于沈如玉的感受无非就是“沈家嫡女”“用处颇大”“文名很盛”“考虑招降”,现在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沈如玉虽然说是并不支持她,可她那样温和的态度却给了李媛一种“并不是很坚决”的错觉,好像只要她再努把力,就能够扭转她的心意一般。
这么一想,李媛就觉得好像能够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弟弟会喜欢上这样的女子了。
因为沈如玉莫名的给人一种极为包容的感觉——她有一双非常温润的眼睛。
她总是沉静淡然的样子,却透过一双眼睛,温柔如水的望着你。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做了什么,那双眼睛里都仿佛带着怜惜一般,让人觉得……她能够理解我。
她能理解我,能体谅我,能明白我。
难道有人会拒绝这种尊重?难道有人能拒绝这种温柔?
而事实上,沈如玉也的确是很包容的。
在后世那种活出自我的世界呆的久了,沈如玉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了,有些在古代算是奇葩的存在,那些行为在她眼里甚至都不算出格。
更何况,在她所在的那个时空的古代,发展出的一套儒家体系之所以被统治者推崇,正是因为其中的纲要为所有的人们划出了准则,被视为圭臬,仿佛一张巨网,所有人的关系在上面纵横交错,几乎没有人能够突破,一旦有人越界,所有的人都会将这个不同的异端压迫回去。
因为华夏是在太过幅员广阔,因此统治者不得不使用这样的方法来统治人民,将他们都以同一个标准驯化成温顺的良民。
但现代社会经过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那一时期的动荡之后,原本的那张网在外力和内力的夹击之下轰然破碎,人们开始不再理睬所谓的“怎样怎样才是正途”,而坚信“我就是我”,从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别人怎么样我不管,我怎么样别人也没资格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