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谢相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248(1 / 2)
说完,方当真睡过去。
谢漪怔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宣室殿中带来的郁气一扫而空。
她其实不怎么在意名分,但刘藻在乎。
与皇帝而言,名分并非单单是情意证明,有时是护身符。妃妾与皇后之别,如天地之差。妃妾有过,杀罚随意,皇后有过,则需大臣朝议。武帝以子弱母强,杀赵婕妤而立其子,若是赵婕妤是皇后,哪怕武帝有此心,大臣都不会答应。
更远些说,倘若不幸,来日她走在谢相的前头,谢相若只是妃妾,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但她是皇后,便有礼法保护。便如当年,她再如何厌烦太后,也不能杀她,只能将她迁去长门宫,连一应用度都不能短她。
隔日刘藻起得甚早,她何时走的,谢漪都未发觉。
待她醒来,胡敖已备下了朝食,侍奉完谢漪用膳,他也没走,而是取了一堆奏疏来,与谢漪禀道:“这些日子婕妤在蓬莱,消息不通,不知朝事,陛下要审孙贼,分身乏术,奏疏便由婕妤代阅。”
竹简堆砌得约有一人高,这数量,必是将底下呈入宫的奏疏都送到此地来了。
谢漪怔然。
胡敖招了招手,一名文臣上前。
朝中大臣,谢漪个个都认得,自是一眼便认出,此人是掌玺,胡敖道:“陛下诏令,传国玉玺,婕妤取用,即如天子取用,不得违抗。”
谢漪容色沉静,到了这时也忍不住有了笑意。
胡敖到她身前跪下,行稽首大礼:“奉陛下诏令,臣自今日起追随婕妤,奉君为主,绝无二心。”
第128章
昨夜兵荒马乱,长安城中腥风血雨。李闻率金吾卫在大将军府捉拿了一众官吏后,关入廷尉狱,连夜带人审讯。
刘藻将大事任命与他,也有这考量。他原是廷尉,廷尉寺中皆是他门下故吏,行事起来,自是便宜。
翌日一早,京中人人惊惶。
李闻拿捕之时,虽声势浩大,但自四军直属刘藻统辖后,她赏赐丰厚,惩戒也极严,最三令五申的一条便是军纪。四年下来,军纪严明,军中连传递消息的人都少有。而李闻为雷霆一击,显出气势,更是不会将消息外泄。
故而金吾卫纵横大街小巷一整夜,百官只知大将军下狱,连同昨夜与宴的十余名大臣也一并被捕,用的什么罪名,却打探不出。
宗正急得直冒汗,他们好不容易阻了陛下立后,可谁知陛下过后会不会反悔,应当趁胜追击,把谢漪的位份定死下来,怎么这节骨眼上,大将军却下了狱。
他派出人去探听,连衙都未去上,在家中等候消息。家仆一波一波地派出去,却皆是无功而返。廷尉寺口风把得极严,金吾卫更是威风凛凛,不近人情,任谁去威逼利诱,都撬不开嘴。
宗正预感不好。
昨日宣室殿,大将军挟民意逼迫,陛下都忍了下来。相隔不过二个时辰,陛下却突然发作,将大将军与附庸官员全部捉捕,可见这短短二个时辰,必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使陛下拿住了大将军的痛处。
究竟是什么痛处?
宗正暗自思索。
他对孙次卿其实也有不满,譬如在他看来,反对立后是应当的,可孙次卿裹挟民意便是僭越,太过出格。因而他与孙次卿走得并不近。
家仆匆匆赶回,宗正等得心焦,见他回来,不等他见礼,便急问道:“廷尉寺派人,又捉了七八名大臣,连太仆都下了狱!”
“用的什么罪名?”
家仆回道:“附逆。”
“附逆?”宗正惊呼。他瞪大眼睛,失魂落魄地坐下来,喃喃低语道:“附逆……” ↑返回顶部↑
谢漪怔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宣室殿中带来的郁气一扫而空。
她其实不怎么在意名分,但刘藻在乎。
与皇帝而言,名分并非单单是情意证明,有时是护身符。妃妾与皇后之别,如天地之差。妃妾有过,杀罚随意,皇后有过,则需大臣朝议。武帝以子弱母强,杀赵婕妤而立其子,若是赵婕妤是皇后,哪怕武帝有此心,大臣都不会答应。
更远些说,倘若不幸,来日她走在谢相的前头,谢相若只是妃妾,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但她是皇后,便有礼法保护。便如当年,她再如何厌烦太后,也不能杀她,只能将她迁去长门宫,连一应用度都不能短她。
隔日刘藻起得甚早,她何时走的,谢漪都未发觉。
待她醒来,胡敖已备下了朝食,侍奉完谢漪用膳,他也没走,而是取了一堆奏疏来,与谢漪禀道:“这些日子婕妤在蓬莱,消息不通,不知朝事,陛下要审孙贼,分身乏术,奏疏便由婕妤代阅。”
竹简堆砌得约有一人高,这数量,必是将底下呈入宫的奏疏都送到此地来了。
谢漪怔然。
胡敖招了招手,一名文臣上前。
朝中大臣,谢漪个个都认得,自是一眼便认出,此人是掌玺,胡敖道:“陛下诏令,传国玉玺,婕妤取用,即如天子取用,不得违抗。”
谢漪容色沉静,到了这时也忍不住有了笑意。
胡敖到她身前跪下,行稽首大礼:“奉陛下诏令,臣自今日起追随婕妤,奉君为主,绝无二心。”
第128章
昨夜兵荒马乱,长安城中腥风血雨。李闻率金吾卫在大将军府捉拿了一众官吏后,关入廷尉狱,连夜带人审讯。
刘藻将大事任命与他,也有这考量。他原是廷尉,廷尉寺中皆是他门下故吏,行事起来,自是便宜。
翌日一早,京中人人惊惶。
李闻拿捕之时,虽声势浩大,但自四军直属刘藻统辖后,她赏赐丰厚,惩戒也极严,最三令五申的一条便是军纪。四年下来,军纪严明,军中连传递消息的人都少有。而李闻为雷霆一击,显出气势,更是不会将消息外泄。
故而金吾卫纵横大街小巷一整夜,百官只知大将军下狱,连同昨夜与宴的十余名大臣也一并被捕,用的什么罪名,却打探不出。
宗正急得直冒汗,他们好不容易阻了陛下立后,可谁知陛下过后会不会反悔,应当趁胜追击,把谢漪的位份定死下来,怎么这节骨眼上,大将军却下了狱。
他派出人去探听,连衙都未去上,在家中等候消息。家仆一波一波地派出去,却皆是无功而返。廷尉寺口风把得极严,金吾卫更是威风凛凛,不近人情,任谁去威逼利诱,都撬不开嘴。
宗正预感不好。
昨日宣室殿,大将军挟民意逼迫,陛下都忍了下来。相隔不过二个时辰,陛下却突然发作,将大将军与附庸官员全部捉捕,可见这短短二个时辰,必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使陛下拿住了大将军的痛处。
究竟是什么痛处?
宗正暗自思索。
他对孙次卿其实也有不满,譬如在他看来,反对立后是应当的,可孙次卿裹挟民意便是僭越,太过出格。因而他与孙次卿走得并不近。
家仆匆匆赶回,宗正等得心焦,见他回来,不等他见礼,便急问道:“廷尉寺派人,又捉了七八名大臣,连太仆都下了狱!”
“用的什么罪名?”
家仆回道:“附逆。”
“附逆?”宗正惊呼。他瞪大眼睛,失魂落魄地坐下来,喃喃低语道:“附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