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_分卷阅读_126(1 / 4)
第313章 利害
沈皎话落后, 和卫赜相视一笑。
其实, 对于跟天和帝隐瞒她和卫赜之间的事情, 除了是为两个家族考量外, 也是为了不让天和帝为难。
前者, 她要为了家族考虑。卫家是夺嫡的核心人家, 是太子背后最大的支持者。而沈家呢,沈家一直奉行的是纯臣的原则,从不参与夺嫡的任何争斗之中。若是她这个沈家家主, 梁国公沈邦靖的嫡女嫁给了卫家, 即便是沈家没有这个心思,外面的人也会将沈家划归太子一系了。
所以, 为了家族, 她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将生她养她的家族弃之不顾。沈家的命运她必须考虑。
所以, 对于她来说,她和卫赜的婚事最好是由天和帝下达圣旨,他们的成婚是天和帝的主意,这样在外人看来, 这些并不是沈家想要的结果,而是天和帝的主意。沈家和卫家依旧能够划分得清关系。
这是与她, 与沈家最好的选择。
至于后者,天和帝处她之所以不说,主要是为了不让天和帝为难。
沈家和卫家若是联姻, 一个纯臣,一个太子母族, 便是天和帝再疼爱她,也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局面。所以,与其让天和帝为难,不如创造和等待机会,让天和帝自己想通,亲自下达赐婚圣旨。再者,除了沈家外,她自己从一开始入朝开始,便一直是天和帝的纯臣,甚至是孤臣,这样的她,若是嫁给了太子的母族,不仅是惹人浮想连篇,更是会破坏天和之前一手建立起来的平衡局面。
由此可见,这中间牵扯的利益纷争太多,即便是天和帝没有犹豫地相信她和卫赜之间只是因为纯粹的感情想要共结连理,可是这背后的复杂情况却不能不让天和帝新生猜忌。
其中最重要的便有两条,一是天和帝会猜忌她们两人的感情是否是由卫家和沈家联合打造的,沈家一早就有和卫家联姻的意图。二是,天和帝会怀疑是卫家一早打定了让嫡长孙卫赜娶她为妻的打算,所以这些年来苦心积虑,先是找人做局说不易早婚,拖到现在,然后再骗取她的感情,最后替太子拉拢到她,拉拢到沈家。
这些若是她一旦早说,这些绝对会成为天和帝的猜测,所以,与其让天和帝乱猜测,让这些事情变得不可调和,还不如让天和帝自己来下这个决定。
至于卫家有没有这个心思,她不去评价,因为没有意义。卫家确实为了她让卫家未来宗妇的位置空了多年,这些足以代表卫家的诚意。再者,天和帝本就属意太子继承大统,一旦到时候太子登基,卫家便从这夺嫡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变成了纯臣,这符合她的预期。
并且,卫家就算是要联姻,也没有必要一定是和她,和沈家,对于卫家这样一个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家族,选择纯臣联姻,显然不是睿智的选择。而且若是对象是她的话,卫家将会受到不少影响,比如名声方面。毕竟,如今她的名声可并不好,卫家到时候会受到不少的影响。
她和卫赜的这场婚姻,卫家做出了足够的退步,带着足够的诚意,为着这让婚姻,会牺牲不少东西,能做到这个份上,对她来说已然是足够了。至于有没有上面的目的并不重要。
所幸的是,她们等待了两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第二日,太极殿。
商量完国事后,已然快到午时了,不过今天的天和帝似乎心情不错,对着下面的臣子道:“诸位臣工,如今到了午时,到了午膳的时辰了,诸位辛苦,朕也不舍得诸位爱卿饿着回去,朕今日便请诸位臣工用顿午膳,以慰诸位辛劳。”
虽然下方的臣子心中疑惑,毕竟之间商议到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但是天和帝也没有赐膳过,虽然不知道天和帝有什么意图,但也都高兴地谢了恩,毕竟这陪帝王用膳也是一种荣耀。
看着这些端上来的菜品,众人不由一怔,这些菜他们别说尝过,就是见都没见过,根本也叫不出名字来。这日常的生活,他们虽说没有帝王这般奢侈,但是山珍海味又不是没有吃过。
在天和帝动筷后,下面的大臣们也开始品尝起来。不一会儿,下面的众人便开始交口称赞以来,这时,便有忍不住好奇心的人便开始朝着天和帝打听起来,闵王就属于其中之一。
闵王辈分高,又掌管宗令府,是天和帝的叔父,所以问起话来,比旁人大胆几分。
“敢问陛下,这是何物,臣吃着甚是美味,老臣甚是喜爱,您也知道,老臣极爱这盘中之物,不知能否请陛下恩赏两个,让老臣解解馋?”闵王厚着脸皮朝天和帝讨要道。
不过众人对于这样的闵王也见怪不怪,众所周知,闵王不喜金银财宝,也不爱琴棋书画,没有别得爱好,唯独有一样,那就是对于美味的饭菜的追求,可谓是有些执着。闵王如此,众人也不觉得奇怪。
天和帝看着下方期待好奇的目光都向自己汇聚,轻笑一声,大方地道:“这物说稀罕也稀罕,既然是闵王叔开口了,朕焉有不给的道理?只是这物朕这也没有多少,都是元嘉的庄子上种得的,你只管去找她要,朕看一马车的量应该是不成问题。”
“一马车的量?”闵王不敢相信,对着天和帝疑惑道:“陛下不是说此物稀罕吗?”既然是稀罕,怎么能轻松地拿出一马车的量。
“此物说稀罕也稀罕,说不稀罕也不稀罕。此物名叫是从海外舶来的种子,元嘉请人试种改良两年后,才得到出现在诸位面前的成品。不稀罕的地方在于的产量极多,亩产可达八百斤,自然就不稀罕了。不过。此物最令人稀罕的地方也在于它产量。”
天和帝的话刚落,下面的议论声更大了。
“陛下确定此物可亩产八百斤?”户部尚书对着天和帝求争道。要知道八百斤这个产量,不只是惊人,可谓是连想都不敢想。
“此事是由元嘉负责,不如让元嘉和其余负责此事的人来回答诸位爱卿的问题。”天和帝没有回答,而是建议道。 ↑返回顶部↑
沈皎话落后, 和卫赜相视一笑。
其实, 对于跟天和帝隐瞒她和卫赜之间的事情, 除了是为两个家族考量外, 也是为了不让天和帝为难。
前者, 她要为了家族考虑。卫家是夺嫡的核心人家, 是太子背后最大的支持者。而沈家呢,沈家一直奉行的是纯臣的原则,从不参与夺嫡的任何争斗之中。若是她这个沈家家主, 梁国公沈邦靖的嫡女嫁给了卫家, 即便是沈家没有这个心思,外面的人也会将沈家划归太子一系了。
所以, 为了家族, 她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将生她养她的家族弃之不顾。沈家的命运她必须考虑。
所以, 对于她来说,她和卫赜的婚事最好是由天和帝下达圣旨,他们的成婚是天和帝的主意,这样在外人看来, 这些并不是沈家想要的结果,而是天和帝的主意。沈家和卫家依旧能够划分得清关系。
这是与她, 与沈家最好的选择。
至于后者,天和帝处她之所以不说,主要是为了不让天和帝为难。
沈家和卫家若是联姻, 一个纯臣,一个太子母族, 便是天和帝再疼爱她,也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局面。所以,与其让天和帝为难,不如创造和等待机会,让天和帝自己想通,亲自下达赐婚圣旨。再者,除了沈家外,她自己从一开始入朝开始,便一直是天和帝的纯臣,甚至是孤臣,这样的她,若是嫁给了太子的母族,不仅是惹人浮想连篇,更是会破坏天和之前一手建立起来的平衡局面。
由此可见,这中间牵扯的利益纷争太多,即便是天和帝没有犹豫地相信她和卫赜之间只是因为纯粹的感情想要共结连理,可是这背后的复杂情况却不能不让天和帝新生猜忌。
其中最重要的便有两条,一是天和帝会猜忌她们两人的感情是否是由卫家和沈家联合打造的,沈家一早就有和卫家联姻的意图。二是,天和帝会怀疑是卫家一早打定了让嫡长孙卫赜娶她为妻的打算,所以这些年来苦心积虑,先是找人做局说不易早婚,拖到现在,然后再骗取她的感情,最后替太子拉拢到她,拉拢到沈家。
这些若是她一旦早说,这些绝对会成为天和帝的猜测,所以,与其让天和帝乱猜测,让这些事情变得不可调和,还不如让天和帝自己来下这个决定。
至于卫家有没有这个心思,她不去评价,因为没有意义。卫家确实为了她让卫家未来宗妇的位置空了多年,这些足以代表卫家的诚意。再者,天和帝本就属意太子继承大统,一旦到时候太子登基,卫家便从这夺嫡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变成了纯臣,这符合她的预期。
并且,卫家就算是要联姻,也没有必要一定是和她,和沈家,对于卫家这样一个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家族,选择纯臣联姻,显然不是睿智的选择。而且若是对象是她的话,卫家将会受到不少影响,比如名声方面。毕竟,如今她的名声可并不好,卫家到时候会受到不少的影响。
她和卫赜的这场婚姻,卫家做出了足够的退步,带着足够的诚意,为着这让婚姻,会牺牲不少东西,能做到这个份上,对她来说已然是足够了。至于有没有上面的目的并不重要。
所幸的是,她们等待了两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第二日,太极殿。
商量完国事后,已然快到午时了,不过今天的天和帝似乎心情不错,对着下面的臣子道:“诸位臣工,如今到了午时,到了午膳的时辰了,诸位辛苦,朕也不舍得诸位爱卿饿着回去,朕今日便请诸位臣工用顿午膳,以慰诸位辛劳。”
虽然下方的臣子心中疑惑,毕竟之间商议到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但是天和帝也没有赐膳过,虽然不知道天和帝有什么意图,但也都高兴地谢了恩,毕竟这陪帝王用膳也是一种荣耀。
看着这些端上来的菜品,众人不由一怔,这些菜他们别说尝过,就是见都没见过,根本也叫不出名字来。这日常的生活,他们虽说没有帝王这般奢侈,但是山珍海味又不是没有吃过。
在天和帝动筷后,下面的大臣们也开始品尝起来。不一会儿,下面的众人便开始交口称赞以来,这时,便有忍不住好奇心的人便开始朝着天和帝打听起来,闵王就属于其中之一。
闵王辈分高,又掌管宗令府,是天和帝的叔父,所以问起话来,比旁人大胆几分。
“敢问陛下,这是何物,臣吃着甚是美味,老臣甚是喜爱,您也知道,老臣极爱这盘中之物,不知能否请陛下恩赏两个,让老臣解解馋?”闵王厚着脸皮朝天和帝讨要道。
不过众人对于这样的闵王也见怪不怪,众所周知,闵王不喜金银财宝,也不爱琴棋书画,没有别得爱好,唯独有一样,那就是对于美味的饭菜的追求,可谓是有些执着。闵王如此,众人也不觉得奇怪。
天和帝看着下方期待好奇的目光都向自己汇聚,轻笑一声,大方地道:“这物说稀罕也稀罕,既然是闵王叔开口了,朕焉有不给的道理?只是这物朕这也没有多少,都是元嘉的庄子上种得的,你只管去找她要,朕看一马车的量应该是不成问题。”
“一马车的量?”闵王不敢相信,对着天和帝疑惑道:“陛下不是说此物稀罕吗?”既然是稀罕,怎么能轻松地拿出一马车的量。
“此物说稀罕也稀罕,说不稀罕也不稀罕。此物名叫是从海外舶来的种子,元嘉请人试种改良两年后,才得到出现在诸位面前的成品。不稀罕的地方在于的产量极多,亩产可达八百斤,自然就不稀罕了。不过。此物最令人稀罕的地方也在于它产量。”
天和帝的话刚落,下面的议论声更大了。
“陛下确定此物可亩产八百斤?”户部尚书对着天和帝求争道。要知道八百斤这个产量,不只是惊人,可谓是连想都不敢想。
“此事是由元嘉负责,不如让元嘉和其余负责此事的人来回答诸位爱卿的问题。”天和帝没有回答,而是建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