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大户贵夫妻_分卷阅读_121(1 / 4)
第280章 问鼎(中)
秀川郡捷报频传,沈淑窈的南四郡也毫不落后。都说国以民为本, 江州便是把百姓捧到最高的一处世外桃源。天师道弟子虽然能耐, 但从来不会在街坊邻里面前有丝毫架子,上到教宗梁子信,下到普通教徒, 每个人都活的热情洋溢。
以江州为核心, 宣州甘州和和州这几年也转变了过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绝对会被唾弃, 而只要愿意出一把子力气, 就不愁养不活自己。家里男丁不够就让女子也一块儿上,总归活计够多,银钱更多,只需踏实过日子,就能吃饱穿暖供孩子上学堂。
随着选举制度越发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措施越发严格,南四州已经彻底没了贪官酷吏。哪怕有,也是手段够高杆不被发现, 或是做出的政绩够彪炳被治下百姓“包庇”着让沈淑窈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女主为政, 四州女性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沈淑窈便开始推行“一夫一妻制”。只她并没有彻底更改流传了许多年的规矩,而是加了许多细则, 如第一条便是取消“休妻”一说,只留下“和离”。
别说这两者没多大差别,其实里头门道了多了。休妻是男人将妻子抛弃,让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去自己吃自己,但和离却是公平平等的在两方存在切实矛盾的情况下分开。
和离不止是男子可以提出, 女儿家觉得所配非良人一样可以提出申请。而官府亦有判处和离案件的职责,若是其中一方确实有大过错,还需酌情考虑家中财产分配和子女归属问题。
仅这一条,就彻底动摇了从古到今女子是夫婿附属的观念。以前女人为什么怕被抛弃?除了名声不好,还有便是一旦被抛弃,就没了生活来源。可现在不一样,女人也是可以进工厂,可以赚钱养家的,为什么非得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
尤其是遇上一些男子习性不好的,更是救了不知多少性命。法令才一颁布,便有互助会帮着几个被夫婿虐待的妇人往衙门提出和离的请求。而官府在查明真相后,还真痛快的判了两人和离,其中一人还得到了大部分家产和两个子女,几乎是将男人扫地出门的结局。
这般不是没人诟病,但已经渐渐站起来的姑娘媳妇子们顶住了压力。凭什么女人就要活的战战兢兢温柔乖顺,男人却能花天酒地的往死了作呢?不是女子也要学坏,但好歹要给自己一点儿自保的能力。
按照江州的规矩,事儿决定不了便全民投票。而从人数上来说,女人可不必男人少许多。虽然有固执坚守“贞顺”的女人,但也有心胸开阔的好男人在。最后这条法令还是以三分之二赞成票的结果顺利成为江州一条适用律令。
另有“女子三十无出方可纳妾”的硬性规定。事实上自从废除奴籍,少了通房和丫环两个职位,不少男子对妾室的需求便高涨起来。然而没办法,女儿家统共这么些数量,某人占的多了,便有其他人要打光棍去。
从一家一门来说,这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从大环境来考虑,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在四州做过人口普查的主教们联名上书,一致要求对男子纳妾进行限制。
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所有人沉默。而对于百姓来说,纳妾这般费钱费力的事儿是真可有可无。是以这一条很容易便通过了州议员们的商讨,并强硬的公布了下去。
除了在制度上的不断升华,沈淑窈还竭尽全力在四州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成为大燮的“鱼米之乡”,她才能够留住更多的百姓,养活更多的下一代。
这年头可不是另一个时空那般人口爆炸的时候,按照沈安侯的粗略估计,大燮的疆土比种花还大些,但人口却不足三千万,有的是爆发式增长的空间。且按照林菁的设想,他们巴不得汉民越来越多,挤不下了往外迁徙,最终占领了全宇宙。
沈淑窈看的明白,下手更是快准狠。新式超级水稻的育苗和试种基地在江州落地,最大的棉花纺织厂在江州开设,新奇的自行车首先在江州流行起来,而她更是斥巨资整改水泥路面,大大方便了通行和通商。
她与沈安侯闲聊时曾说过:“人心有欲丨望,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等。除了解放百姓的自卑心理,更重要的其实是发展和丰富物质。若是当咱们拥有的东西够多,哪怕穷人也能过的很舒适,哪怕无依无靠的人也可以在官府的援助下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那到底是什么制度、是什么人在统治,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小小年纪竟是看的分外透彻。沈安侯除了觉得惊艳和欣慰,还有更多的是放心。能有这般见解的继承者,一定能将他设想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事实上,沈淑窈做的比沈安侯更好。她一直在试图让手下人达到一个平衡,甚至干脆将民丨主党分为两个流派:其一是以商贸和建设为主体的资本派,其二是以科研和信仰为主体的人本派。两者上承朝堂,下接百姓,不断争夺话语权,也在这种竞争中不断成长。
权力争斗不可能避免,但可以引导。然靠着帝王的能力进行平衡是不靠谱的——毕竟帝王有昏庸,有年幼,还有被外戚被内侍挟持的。唯有让他们自身势均力敌,让他们扎根民众,让他们自己想方设法的去完善自己,才能有个好的结果。
沈淑窈可谓是天生点满了政权技能点,她治下的南四州也比别处更适宜百姓生活。便是女子为官这一项,南四州便是真正的做到了,而不似许多地方只是施舍些无关紧要的职位给女人。
不过事儿不可能一蹴而就,能有现在这般局面已经是多年努力铺垫带来的成果。沈淑窈也不着急,她还不到三十岁,她还有的是时间扼住命运的喉咙。
林菁看夫婿和子女忙的天昏地暗,自己也没好意思闲着。女校有楚氏操持,她并不需要太费心,京城医学院也有秀川的医学生们过来支撑。蜀王妃想了想,有了新点子:“你们努力发展物质,我就抓一抓精神文明吧,开个出版社怎么样?”
沈安侯自然举双手赞成,杂志报纸一直在他的计划之中,只没工夫来实施,有夫人参与其中自然能做到最好。至于要钱要人,自然是没人敢卡着林菁的需求,很快就给她配置到位。
在蜀王妃的操持下,大燮的第一份字报纸在华兴二年十月终于问世。报纸采用简体字与篆体字双排文字的形式印刷,无论是年老的学究还是年轻的学子都能看明白。里头的内容丰富多彩,还大张旗鼓的摆开了广告位,欢迎京中各大商户前来洽谈。
另有则是约稿,有些限定了题材,有些是可以随意发挥的。不少文人对这事儿颇感兴趣,看过两遍后小心翼翼放好,开始磨墨执笔的书写起来。
报纸的定价不高,另有茶馆先生也兼了读报的差使,一时间全京城无论男女老少竟然都迷上了这个。先生们品评时政,媳妇子听一听故事,便是孩童也乐得听两个笑话。另有美食坊专述京城各家饭馆酒家,成为老饕们的最爱。
报纸大获成功,让林菁十分开心,接连出了两份杂志的计划。其一是说文解字,从字形字义到字体演变,再到运用手法,算是文科类的专业读物。另一本则是简明意赅的《故事会》,有短片小故事让人回味,亦有长篇连载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思绪。
有人看着不过瘾,自己写了投稿,竟是获得了不错的稿酬。虽有老夫子觉得“卖文”有辱斯文,可大多数人接受良好。当文化从世家珍藏慢慢向百姓传播,便是民智开启的时刻,越来越多的百姓爱上看报,关注着这个国度的每一个举措。 ↑返回顶部↑
秀川郡捷报频传,沈淑窈的南四郡也毫不落后。都说国以民为本, 江州便是把百姓捧到最高的一处世外桃源。天师道弟子虽然能耐, 但从来不会在街坊邻里面前有丝毫架子,上到教宗梁子信,下到普通教徒, 每个人都活的热情洋溢。
以江州为核心, 宣州甘州和和州这几年也转变了过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绝对会被唾弃, 而只要愿意出一把子力气, 就不愁养不活自己。家里男丁不够就让女子也一块儿上,总归活计够多,银钱更多,只需踏实过日子,就能吃饱穿暖供孩子上学堂。
随着选举制度越发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措施越发严格,南四州已经彻底没了贪官酷吏。哪怕有,也是手段够高杆不被发现, 或是做出的政绩够彪炳被治下百姓“包庇”着让沈淑窈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女主为政, 四州女性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沈淑窈便开始推行“一夫一妻制”。只她并没有彻底更改流传了许多年的规矩,而是加了许多细则, 如第一条便是取消“休妻”一说,只留下“和离”。
别说这两者没多大差别,其实里头门道了多了。休妻是男人将妻子抛弃,让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去自己吃自己,但和离却是公平平等的在两方存在切实矛盾的情况下分开。
和离不止是男子可以提出, 女儿家觉得所配非良人一样可以提出申请。而官府亦有判处和离案件的职责,若是其中一方确实有大过错,还需酌情考虑家中财产分配和子女归属问题。
仅这一条,就彻底动摇了从古到今女子是夫婿附属的观念。以前女人为什么怕被抛弃?除了名声不好,还有便是一旦被抛弃,就没了生活来源。可现在不一样,女人也是可以进工厂,可以赚钱养家的,为什么非得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
尤其是遇上一些男子习性不好的,更是救了不知多少性命。法令才一颁布,便有互助会帮着几个被夫婿虐待的妇人往衙门提出和离的请求。而官府在查明真相后,还真痛快的判了两人和离,其中一人还得到了大部分家产和两个子女,几乎是将男人扫地出门的结局。
这般不是没人诟病,但已经渐渐站起来的姑娘媳妇子们顶住了压力。凭什么女人就要活的战战兢兢温柔乖顺,男人却能花天酒地的往死了作呢?不是女子也要学坏,但好歹要给自己一点儿自保的能力。
按照江州的规矩,事儿决定不了便全民投票。而从人数上来说,女人可不必男人少许多。虽然有固执坚守“贞顺”的女人,但也有心胸开阔的好男人在。最后这条法令还是以三分之二赞成票的结果顺利成为江州一条适用律令。
另有“女子三十无出方可纳妾”的硬性规定。事实上自从废除奴籍,少了通房和丫环两个职位,不少男子对妾室的需求便高涨起来。然而没办法,女儿家统共这么些数量,某人占的多了,便有其他人要打光棍去。
从一家一门来说,这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从大环境来考虑,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在四州做过人口普查的主教们联名上书,一致要求对男子纳妾进行限制。
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所有人沉默。而对于百姓来说,纳妾这般费钱费力的事儿是真可有可无。是以这一条很容易便通过了州议员们的商讨,并强硬的公布了下去。
除了在制度上的不断升华,沈淑窈还竭尽全力在四州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成为大燮的“鱼米之乡”,她才能够留住更多的百姓,养活更多的下一代。
这年头可不是另一个时空那般人口爆炸的时候,按照沈安侯的粗略估计,大燮的疆土比种花还大些,但人口却不足三千万,有的是爆发式增长的空间。且按照林菁的设想,他们巴不得汉民越来越多,挤不下了往外迁徙,最终占领了全宇宙。
沈淑窈看的明白,下手更是快准狠。新式超级水稻的育苗和试种基地在江州落地,最大的棉花纺织厂在江州开设,新奇的自行车首先在江州流行起来,而她更是斥巨资整改水泥路面,大大方便了通行和通商。
她与沈安侯闲聊时曾说过:“人心有欲丨望,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等。除了解放百姓的自卑心理,更重要的其实是发展和丰富物质。若是当咱们拥有的东西够多,哪怕穷人也能过的很舒适,哪怕无依无靠的人也可以在官府的援助下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那到底是什么制度、是什么人在统治,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小小年纪竟是看的分外透彻。沈安侯除了觉得惊艳和欣慰,还有更多的是放心。能有这般见解的继承者,一定能将他设想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事实上,沈淑窈做的比沈安侯更好。她一直在试图让手下人达到一个平衡,甚至干脆将民丨主党分为两个流派:其一是以商贸和建设为主体的资本派,其二是以科研和信仰为主体的人本派。两者上承朝堂,下接百姓,不断争夺话语权,也在这种竞争中不断成长。
权力争斗不可能避免,但可以引导。然靠着帝王的能力进行平衡是不靠谱的——毕竟帝王有昏庸,有年幼,还有被外戚被内侍挟持的。唯有让他们自身势均力敌,让他们扎根民众,让他们自己想方设法的去完善自己,才能有个好的结果。
沈淑窈可谓是天生点满了政权技能点,她治下的南四州也比别处更适宜百姓生活。便是女子为官这一项,南四州便是真正的做到了,而不似许多地方只是施舍些无关紧要的职位给女人。
不过事儿不可能一蹴而就,能有现在这般局面已经是多年努力铺垫带来的成果。沈淑窈也不着急,她还不到三十岁,她还有的是时间扼住命运的喉咙。
林菁看夫婿和子女忙的天昏地暗,自己也没好意思闲着。女校有楚氏操持,她并不需要太费心,京城医学院也有秀川的医学生们过来支撑。蜀王妃想了想,有了新点子:“你们努力发展物质,我就抓一抓精神文明吧,开个出版社怎么样?”
沈安侯自然举双手赞成,杂志报纸一直在他的计划之中,只没工夫来实施,有夫人参与其中自然能做到最好。至于要钱要人,自然是没人敢卡着林菁的需求,很快就给她配置到位。
在蜀王妃的操持下,大燮的第一份字报纸在华兴二年十月终于问世。报纸采用简体字与篆体字双排文字的形式印刷,无论是年老的学究还是年轻的学子都能看明白。里头的内容丰富多彩,还大张旗鼓的摆开了广告位,欢迎京中各大商户前来洽谈。
另有则是约稿,有些限定了题材,有些是可以随意发挥的。不少文人对这事儿颇感兴趣,看过两遍后小心翼翼放好,开始磨墨执笔的书写起来。
报纸的定价不高,另有茶馆先生也兼了读报的差使,一时间全京城无论男女老少竟然都迷上了这个。先生们品评时政,媳妇子听一听故事,便是孩童也乐得听两个笑话。另有美食坊专述京城各家饭馆酒家,成为老饕们的最爱。
报纸大获成功,让林菁十分开心,接连出了两份杂志的计划。其一是说文解字,从字形字义到字体演变,再到运用手法,算是文科类的专业读物。另一本则是简明意赅的《故事会》,有短片小故事让人回味,亦有长篇连载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思绪。
有人看着不过瘾,自己写了投稿,竟是获得了不错的稿酬。虽有老夫子觉得“卖文”有辱斯文,可大多数人接受良好。当文化从世家珍藏慢慢向百姓传播,便是民智开启的时刻,越来越多的百姓爱上看报,关注着这个国度的每一个举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