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作者:越十方)_分卷阅读_105(2 / 4)
而且当一个将军亲兵总比做无名小卒来得好,这比她一开始想的要好多了,北疆有人照应季琅,不是摸黑抓瞎摸着石头过河,她多少能放点心,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至于让季琅为了她而分心。
姜幸在城西落了脚,邻里几乎都是妇人,她们男人都在军营里,平时妇人们聚集在一起纳鞋底子修补棉衣。入冬了,军营里有绵绵不断的衣服运送过来要她们修补,既算是一种营生,也是为大盛出一份力,听说这些妇人也有被登记在记名簿的,毕竟战乱时期大家几乎都是逃命,还留在这里的,就是打定主意跟城池共存亡。
姜幸刚来时什么都不会,除去衣食起居不用长安伺候,平日里但凡脏活累活都是长安去做,在穷困偏僻的边境小城里,这样的生活犹如公主一般了,虽然大家都不说什么,姜幸自己心中却过意不去,长安算是季琅放在她身边的一粒定心丸,但她自己却知道她已经不是什么侯夫人了。
来了没两天,姜幸也学着纳鞋底修补棉衣,她绣工一般,之前绣的鸳鸯还被季琅嘲笑成大鹅,但是缝补衣服却不一样,讲求速度快针脚细密,她生来心细有耐力,学得也很快,不出两日已经能自己做工了,连隔壁的葛大娘都夸她有天赋。
眨眼已是腊八,前两日交祉下了一场雪,东面绵延的燕山白皑皑一片,天晴之后,温度却比之以往又冷下来许多。
姜幸是被吵闹声惊醒的,她睁开眼睛,清晨里的光亮都是淡蓝色的,外面说话声忽大忽小,似是发生了什么事,她拥开厚厚的被子,从床脚拿起衣服穿上,随手挽了个髻儿,耳边落下一撮,被她顺到耳后。
到了外屋,炉膛里还有点火星,姜幸添了些干柴和炭火,自己把火炉生着了,又转身去找盆子。这些活计,以前就是她身边那些丫头手都沾不上的,如今她做着倒是娴熟。
拾掇完了之后,外面的声音已经渐歇,她推开门走出去,看到院子西侧的灶台已经冒气烟来,长安正在那里忙活着——做饭她是一点都学不来,于是长安便只负责她的伙食。
长安见她出来,微微点了点头便继续忙活自己手里的事儿,来交祉一个多月了,他还是这般沉默寡言。
冷风一吹,姜幸不自觉地将手拢到袖口里,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气,肚子里的馋虫被勾起来了,她一下忘了自己要问什么,刚要转身回屋子里等着吃饭,门口就出现一个身影。
“铁柱家的!”
女人的嗓门大,声音洪亮,隔着一条街,十里八乡都能听到,姜幸的身子一歪,一个月了,她还是没能习惯这个称呼。
要不是季琅临走时有人隔着门墙喊了一声“华铁柱”,附近邻里也不会知道她男人叫“华铁柱”,也就不会管她叫铁柱家的,向天发誓,铁柱这个名字,就算是在边城小镇里,那也算一顶一的土,每次一有人叫她,她似乎都能听见声音里带着的并非侮辱人的戏谑。
季琅笑着转过身,迈着稳健的步子迎上去:“葛大娘怎么了?”
门口的妇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两颊映着两朵红,上身穿了个暗蓝色印花袄,肘间提了个篮子,看姜幸走过来,她上前两步,冲她招手:“我烤了几个地瓜,拿两个过来,你跟你弟弟吃。”
长安毕竟是个男子,身份多有不便,对外姜幸一直都称长安为弟弟的。
葛大娘说着,掀开棉布,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热腾腾的地瓜来,那东西烫手,姜幸接过之后忙招呼长安过来拿。
“您烤了就自己吃吧,还特意给我们拿两个……”姜幸一边说着一边把烫得发红的手指搁在耳唇上。
葛大娘毫不在意:“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再说了,你们家长安不也总给我送吃的嘛!”
说是这么说,但还是葛大娘照顾她们多,姜幸不再这事上争论,无奈地笑了笑,葛大娘却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拉了拉她胳膊:“今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你起得迟了,定然是不知道。”
姜幸恍然记起方才她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
她本来是想问问长安来着。
“发生什么事了?我也只是听着外面有些吵闹。”
“是玉莲军,玉莲军来了!”葛大娘已有四十多岁,提到玉莲军这三个字眼中也难掩兴奋。
姜幸被晃了晃胳膊,心下也不免震惊:“不是在东城吗?”
玉莲军是大盛唯一一支娘子军,是武敬侯府的太夫人楚氏一手创建起来的,但后来太夫人归京,这支娘子军几废几立,最后由卓老将军的孙女卓珩发扬壮大。玉莲军人数虽然不多,但听说很是凶狠,人向来都对自己的同类更有归属感,因此在城中这些妇人堆里,姜幸听到的玉莲军的英勇事迹比本地驻军还要多。
不过卓家两兄妹一直驻守在东城,还要在交祉的东面,距离邺城更是遥远,所以当初邺城城破,卓家两兄妹才没得命令去支援。
眼下塔塔压的是北疆的整个边境线,东城那里离不开人才对。
葛大娘不知道短短时间内姜幸思考了这么多,只笑着拍她手臂:“来了还不好?来了咱们交祉就更安全一些,就算塔塔攻过来,也要掂量掂量打不打得过!”
城中的人虽然都在悬崖边上行走,但对于大盛打败塔塔还是抱着莫名的自信心,这也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勇气。 ↑返回顶部↑
姜幸在城西落了脚,邻里几乎都是妇人,她们男人都在军营里,平时妇人们聚集在一起纳鞋底子修补棉衣。入冬了,军营里有绵绵不断的衣服运送过来要她们修补,既算是一种营生,也是为大盛出一份力,听说这些妇人也有被登记在记名簿的,毕竟战乱时期大家几乎都是逃命,还留在这里的,就是打定主意跟城池共存亡。
姜幸刚来时什么都不会,除去衣食起居不用长安伺候,平日里但凡脏活累活都是长安去做,在穷困偏僻的边境小城里,这样的生活犹如公主一般了,虽然大家都不说什么,姜幸自己心中却过意不去,长安算是季琅放在她身边的一粒定心丸,但她自己却知道她已经不是什么侯夫人了。
来了没两天,姜幸也学着纳鞋底修补棉衣,她绣工一般,之前绣的鸳鸯还被季琅嘲笑成大鹅,但是缝补衣服却不一样,讲求速度快针脚细密,她生来心细有耐力,学得也很快,不出两日已经能自己做工了,连隔壁的葛大娘都夸她有天赋。
眨眼已是腊八,前两日交祉下了一场雪,东面绵延的燕山白皑皑一片,天晴之后,温度却比之以往又冷下来许多。
姜幸是被吵闹声惊醒的,她睁开眼睛,清晨里的光亮都是淡蓝色的,外面说话声忽大忽小,似是发生了什么事,她拥开厚厚的被子,从床脚拿起衣服穿上,随手挽了个髻儿,耳边落下一撮,被她顺到耳后。
到了外屋,炉膛里还有点火星,姜幸添了些干柴和炭火,自己把火炉生着了,又转身去找盆子。这些活计,以前就是她身边那些丫头手都沾不上的,如今她做着倒是娴熟。
拾掇完了之后,外面的声音已经渐歇,她推开门走出去,看到院子西侧的灶台已经冒气烟来,长安正在那里忙活着——做饭她是一点都学不来,于是长安便只负责她的伙食。
长安见她出来,微微点了点头便继续忙活自己手里的事儿,来交祉一个多月了,他还是这般沉默寡言。
冷风一吹,姜幸不自觉地将手拢到袖口里,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气,肚子里的馋虫被勾起来了,她一下忘了自己要问什么,刚要转身回屋子里等着吃饭,门口就出现一个身影。
“铁柱家的!”
女人的嗓门大,声音洪亮,隔着一条街,十里八乡都能听到,姜幸的身子一歪,一个月了,她还是没能习惯这个称呼。
要不是季琅临走时有人隔着门墙喊了一声“华铁柱”,附近邻里也不会知道她男人叫“华铁柱”,也就不会管她叫铁柱家的,向天发誓,铁柱这个名字,就算是在边城小镇里,那也算一顶一的土,每次一有人叫她,她似乎都能听见声音里带着的并非侮辱人的戏谑。
季琅笑着转过身,迈着稳健的步子迎上去:“葛大娘怎么了?”
门口的妇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两颊映着两朵红,上身穿了个暗蓝色印花袄,肘间提了个篮子,看姜幸走过来,她上前两步,冲她招手:“我烤了几个地瓜,拿两个过来,你跟你弟弟吃。”
长安毕竟是个男子,身份多有不便,对外姜幸一直都称长安为弟弟的。
葛大娘说着,掀开棉布,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热腾腾的地瓜来,那东西烫手,姜幸接过之后忙招呼长安过来拿。
“您烤了就自己吃吧,还特意给我们拿两个……”姜幸一边说着一边把烫得发红的手指搁在耳唇上。
葛大娘毫不在意:“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再说了,你们家长安不也总给我送吃的嘛!”
说是这么说,但还是葛大娘照顾她们多,姜幸不再这事上争论,无奈地笑了笑,葛大娘却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拉了拉她胳膊:“今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你起得迟了,定然是不知道。”
姜幸恍然记起方才她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
她本来是想问问长安来着。
“发生什么事了?我也只是听着外面有些吵闹。”
“是玉莲军,玉莲军来了!”葛大娘已有四十多岁,提到玉莲军这三个字眼中也难掩兴奋。
姜幸被晃了晃胳膊,心下也不免震惊:“不是在东城吗?”
玉莲军是大盛唯一一支娘子军,是武敬侯府的太夫人楚氏一手创建起来的,但后来太夫人归京,这支娘子军几废几立,最后由卓老将军的孙女卓珩发扬壮大。玉莲军人数虽然不多,但听说很是凶狠,人向来都对自己的同类更有归属感,因此在城中这些妇人堆里,姜幸听到的玉莲军的英勇事迹比本地驻军还要多。
不过卓家两兄妹一直驻守在东城,还要在交祉的东面,距离邺城更是遥远,所以当初邺城城破,卓家两兄妹才没得命令去支援。
眼下塔塔压的是北疆的整个边境线,东城那里离不开人才对。
葛大娘不知道短短时间内姜幸思考了这么多,只笑着拍她手臂:“来了还不好?来了咱们交祉就更安全一些,就算塔塔攻过来,也要掂量掂量打不打得过!”
城中的人虽然都在悬崖边上行走,但对于大盛打败塔塔还是抱着莫名的自信心,这也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勇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