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与忠犬(重生)_分卷阅读_38(3 / 4)
那么一旦摄政王逼宫成功,符若初觉得自己的小命就悬了。此前她向摄政王投诚,只有《山海图》这一个依仗, 而且是一旦找到了东西,她也会被卸磨杀驴。但是如果摄政王当了皇帝,宣告南昭皇权正统, 新帝势败,那么摄政王下一步肯定是挥师北上。
身为北燕质子的符若初,不是被当场祭旗,也大约会被软禁,成为摄政王压榨北燕的谈判筹码。她若还在南昭,被摄政王抓住了,那她的小命就全都在摄政王手里捏着,无非早死晚死。
而且以摄政王的谋算,无论是否马上逼宫,派点刺客杀手袭击在外游玩的北燕质子都是必行的一步棋。成功了永绝后患,没成功则可以搅乱北燕的派系斗争,栽赃给北燕人,引北燕内斗自顾不暇。
在这种大局之下,那个传说中的《山海图》其实已经不是重点。当年摄政王没有山海图还不是照样干掉了益亲王,成为了摄政王?
同样的道理,作为新帝左膀右臂的江咏歌,处境就更危险了。摄政王若是逮住了符若初或许还能暂时留一命,若是找到了江咏歌,肯定是格杀勿论的。
江咏歌得到消息第一时间留下替身,乔装往杭城返,怕是也与符若初一样,都是无奈之举。不跑,就等着刺客找上门来要命了。
既然是乔装,符若初和孟如川都是穿了普通客商的衣服,两人骑马在明处,影卫也只带了影十三和另外两名高手在暗处尾随。
明面上就她与孟如川两个。晓行夜宿,避开大城镇,只走小路。还好孟如川当年也是去过越州的,对往来杭城与越州的道路很是熟悉,知晓各种荒僻的捷径。
跑马五日,就回到了襄州附近。在这里如果不换成船只走水路,那么就需要渡江,到对岸继续走陆路。从襄州出发的船,并没有符若初信得过的人,而且通杭城的水路要道,定然是摄政王防范的重点。所以他们决定渡江,继续从陆路返行。将来依赖轻功从杭城外翻龙隐山的一道绝壁,再悄悄回到城潜伏起来静观其变。
他们不敢走襄州城和附近知名的官方大渡口,而是去了偏僻的三里渡。
这地方浅滩大,河下礁石也多,不利于大船停泊,虽然自古就有渡口,也只是小船和往来两岸的村民图方便,并没有成什么规模。
人少,村民质朴,往来的都是普通小本买卖的客商,在这里渡河比大渡口便宜。
其实按照孟如川的建议,是应该泅水渡河,就在渡口不远处有一大片浅滩,从那里下水,游到对岸,用不了半个时辰。
符若初却不想泅水,她游泳的水平不高,也怕衣服湿透了有暴露女儿身的风险。更何况孟如川连日奔波,脊背上的伤其实并没有愈合,如果伤口长时间浸泡在水里,那要多痛?
“我不会水,去坐渡船吧。这种小地方,你我已经改易了容貌,去坐船应该没什么危险。”符若初提出自己的意见。
孟如川却说:“公子,我背上那些伤不碍事。我水性不错,找一块木板你在上面趴着,我在水里推着木板,一会儿就能到对岸了。就算小渡口,两岸都是有官兵检查的。这里是襄州附近,小心一点吧。”
“不行,就坐渡船。”符若初坚持。
孟如川心中一暖,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也罢,公子这是舍不得他受苦呢。其实早年间他内伤外伤都很重,照样为了省时间少麻烦,冬季泅水过江。如今他内力深厚,背上那点小伤算什么。不过公子坚持,他肯定是要服从的。
好巧不巧,两人还没走到渡头,就认出了乔装改扮,排队等渡船的江咏歌。
江咏歌只带了一个随从,暗中竟然连影卫都没有,当然也可能是路上折损了。他们明明早了至少半天的行程,为何耽搁了,还跑来这种小渡口?以江咏歌的实力和人脉,搞一条靠谱的船,走水路应该不难。
符若初和孟如川赶紧隐蔽在了暗处,观察江咏歌的动静。
江咏歌易容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随从变作了青衣小厮,搀扶着他走路。两人额头上的汗不似作假,而且走的匆忙,连马都没有。
孟如川提醒道:“江咏歌受伤了。他内息不稳,或许在襄州城附近遇到了摄政王派来的刺客。他们一行本来是七个人,如今只剩这一个陪着他,情况有点不妙。”
“咱们别和他一条船,让他先走吧。”符若初忧心忡忡。
结果船没等来,追兵就先赶到了。
追兵全是官兵打扮,骑着快马,沿江追来。为首的远远看到了渡口,二话不说就先围了上来。
普通老百姓哪见过这种阵仗,全都吓得四散逃离。江咏歌也装作普通人,让随从搀扶着,跟着一众老弱,随着人流往外。
不过这群官兵却将刚才等渡船的人都围住,一个不让跑。有腿脚灵便的跑出了圈,直接被黑衣人射了一箭弄倒在地上,被拎回了包围圈内。
符若初和孟如川是躲在不远处的高大树木上,暂时还没被发现行藏,暗中庆幸刚才没着急跑到渡头上等船。这是不是还要感谢江咏歌?不对,若不是江咏歌来了,官兵肯定不会追到这种地方。
看这群官兵气势汹汹的样子,如果目标真是江咏歌,眼前怕是又有一番血战了。 ↑返回顶部↑
身为北燕质子的符若初,不是被当场祭旗,也大约会被软禁,成为摄政王压榨北燕的谈判筹码。她若还在南昭,被摄政王抓住了,那她的小命就全都在摄政王手里捏着,无非早死晚死。
而且以摄政王的谋算,无论是否马上逼宫,派点刺客杀手袭击在外游玩的北燕质子都是必行的一步棋。成功了永绝后患,没成功则可以搅乱北燕的派系斗争,栽赃给北燕人,引北燕内斗自顾不暇。
在这种大局之下,那个传说中的《山海图》其实已经不是重点。当年摄政王没有山海图还不是照样干掉了益亲王,成为了摄政王?
同样的道理,作为新帝左膀右臂的江咏歌,处境就更危险了。摄政王若是逮住了符若初或许还能暂时留一命,若是找到了江咏歌,肯定是格杀勿论的。
江咏歌得到消息第一时间留下替身,乔装往杭城返,怕是也与符若初一样,都是无奈之举。不跑,就等着刺客找上门来要命了。
既然是乔装,符若初和孟如川都是穿了普通客商的衣服,两人骑马在明处,影卫也只带了影十三和另外两名高手在暗处尾随。
明面上就她与孟如川两个。晓行夜宿,避开大城镇,只走小路。还好孟如川当年也是去过越州的,对往来杭城与越州的道路很是熟悉,知晓各种荒僻的捷径。
跑马五日,就回到了襄州附近。在这里如果不换成船只走水路,那么就需要渡江,到对岸继续走陆路。从襄州出发的船,并没有符若初信得过的人,而且通杭城的水路要道,定然是摄政王防范的重点。所以他们决定渡江,继续从陆路返行。将来依赖轻功从杭城外翻龙隐山的一道绝壁,再悄悄回到城潜伏起来静观其变。
他们不敢走襄州城和附近知名的官方大渡口,而是去了偏僻的三里渡。
这地方浅滩大,河下礁石也多,不利于大船停泊,虽然自古就有渡口,也只是小船和往来两岸的村民图方便,并没有成什么规模。
人少,村民质朴,往来的都是普通小本买卖的客商,在这里渡河比大渡口便宜。
其实按照孟如川的建议,是应该泅水渡河,就在渡口不远处有一大片浅滩,从那里下水,游到对岸,用不了半个时辰。
符若初却不想泅水,她游泳的水平不高,也怕衣服湿透了有暴露女儿身的风险。更何况孟如川连日奔波,脊背上的伤其实并没有愈合,如果伤口长时间浸泡在水里,那要多痛?
“我不会水,去坐渡船吧。这种小地方,你我已经改易了容貌,去坐船应该没什么危险。”符若初提出自己的意见。
孟如川却说:“公子,我背上那些伤不碍事。我水性不错,找一块木板你在上面趴着,我在水里推着木板,一会儿就能到对岸了。就算小渡口,两岸都是有官兵检查的。这里是襄州附近,小心一点吧。”
“不行,就坐渡船。”符若初坚持。
孟如川心中一暖,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也罢,公子这是舍不得他受苦呢。其实早年间他内伤外伤都很重,照样为了省时间少麻烦,冬季泅水过江。如今他内力深厚,背上那点小伤算什么。不过公子坚持,他肯定是要服从的。
好巧不巧,两人还没走到渡头,就认出了乔装改扮,排队等渡船的江咏歌。
江咏歌只带了一个随从,暗中竟然连影卫都没有,当然也可能是路上折损了。他们明明早了至少半天的行程,为何耽搁了,还跑来这种小渡口?以江咏歌的实力和人脉,搞一条靠谱的船,走水路应该不难。
符若初和孟如川赶紧隐蔽在了暗处,观察江咏歌的动静。
江咏歌易容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随从变作了青衣小厮,搀扶着他走路。两人额头上的汗不似作假,而且走的匆忙,连马都没有。
孟如川提醒道:“江咏歌受伤了。他内息不稳,或许在襄州城附近遇到了摄政王派来的刺客。他们一行本来是七个人,如今只剩这一个陪着他,情况有点不妙。”
“咱们别和他一条船,让他先走吧。”符若初忧心忡忡。
结果船没等来,追兵就先赶到了。
追兵全是官兵打扮,骑着快马,沿江追来。为首的远远看到了渡口,二话不说就先围了上来。
普通老百姓哪见过这种阵仗,全都吓得四散逃离。江咏歌也装作普通人,让随从搀扶着,跟着一众老弱,随着人流往外。
不过这群官兵却将刚才等渡船的人都围住,一个不让跑。有腿脚灵便的跑出了圈,直接被黑衣人射了一箭弄倒在地上,被拎回了包围圈内。
符若初和孟如川是躲在不远处的高大树木上,暂时还没被发现行藏,暗中庆幸刚才没着急跑到渡头上等船。这是不是还要感谢江咏歌?不对,若不是江咏歌来了,官兵肯定不会追到这种地方。
看这群官兵气势汹汹的样子,如果目标真是江咏歌,眼前怕是又有一番血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