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_分卷阅读_108(2 / 4)
上层领导看问题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在等待更明确的信号,正在等待预测中的高位油价的到来。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
因为米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开始处于不利地位。
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米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会议最终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但,米国不以为然,在1973年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彻底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米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每月减产5%,对米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菊刀国等)禁运石油。
石油价格以此从一直以来的低价3美元以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1973年12月下旬猛地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之后一度超过13美元,后又涨到39美元。
此前,米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欧美国家纷纷扑街,其中荷兰因为帮美国运输武器,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直接点名。当时,荷兰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其中2000万吨自己消费,其它用来自己加工,或者做转口贸易赚点外汇。结果石油被禁运,搞得荷兰外汇收入都断了一大截,荷兰整个国家都懵了,街上停满了缺油的汽车。
石油禁运,使欧洲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米国的gdp下降了4.7%。因为缺少燃油,米国人开车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交通事故增加,甚至出现了居民出门捡木柴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菊刀国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米国。
英国,陷入慢性萧条,开始步入二战后的经济最低谷。政府大楼前后,全是垃圾,很多写字楼纷纷关门大吉。街上行人稀少,因为经济萧条,商业大楼都被中东土豪们买下,街上随处可见阿拉伯语的招牌。
英国经济学家说:“现在整个英国都是大英博物馆了。”
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
1973年11月22日,菊刀国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因为,菊刀国99.8%的石油来自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缺少中东石油整个国家就要停摆了。这一缺油,74年菊刀国的物价上涨了23%,汽油、煤油涨价,电力、食品涨价,所有的物品都陆续涨价。从此以后,日本特别注意跟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尽量维持在良好状态。
自此,米国和荷兰,被彻底孤立了。
煎熬到74年7月,米国以大佬姿态赶赴中东调停,沙特等才渐渐解除石油禁运。
后来,米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能过迫使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如此戏剧性的改变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议却如此之少。
在这场风暴中,有几个国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个个成了暴发户,开始要大搞建设,韩国的朴正熙抓住这次机会,将一百多万国民派到中东去盖房子,从而催生了现代集团等,也为韩国贡献了巨额外汇,为韩国的后期崛起奠定了基业。
苏联靠着石油资源,在国际市场大赚一笔,然后用这笔外汇买农产品和工业品回国,喜滋滋地过了好些年。
正在玩单机游戏的华国,没受到什么冲击。因为当时工业化程度低,对石油需求不高,发现了大庆油田后一直出口石油换取外汇。按照文岚秘密信函上的提示,华国这几年一直有意囤积了大量石油。趁着石油价格大涨,趁机出清石油库存,大赚一波外汇。
按照指示,相关部门将赚来的外汇从经济受挫的地区和国家大量购入技术和机械,在战略要地建立了一批石油化纤厂及化肥厂,同时成立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研究院。
多年后,在解密文件中可以看得到,1973年6月7日,陈云曾约见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陈希愈等人。
“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陈云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东欧。”
1974年7月,陈云撰写了关于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两份提纲,第一份是《对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看法》,第二份是《这次经济危机与1929年危机的比较》。
在提纲中,陈云提出的国际形势判断,不仅符合当时的形势发展,而且对比以后的30年,与他的许多预见也出现了不少惊人的吻合。
例如,关于世界新格局,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的国际关系”,“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遇到经济危机,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然是有较大发展的”。
在与米国、菊刀国等恢复正常往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了筹措外汇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一年中筹措到10亿美元,却迈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步伐。 ↑返回顶部↑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
因为米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开始处于不利地位。
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米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会议最终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但,米国不以为然,在1973年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彻底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米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每月减产5%,对米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菊刀国等)禁运石油。
石油价格以此从一直以来的低价3美元以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1973年12月下旬猛地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之后一度超过13美元,后又涨到39美元。
此前,米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欧美国家纷纷扑街,其中荷兰因为帮美国运输武器,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直接点名。当时,荷兰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其中2000万吨自己消费,其它用来自己加工,或者做转口贸易赚点外汇。结果石油被禁运,搞得荷兰外汇收入都断了一大截,荷兰整个国家都懵了,街上停满了缺油的汽车。
石油禁运,使欧洲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米国的gdp下降了4.7%。因为缺少燃油,米国人开车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交通事故增加,甚至出现了居民出门捡木柴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菊刀国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米国。
英国,陷入慢性萧条,开始步入二战后的经济最低谷。政府大楼前后,全是垃圾,很多写字楼纷纷关门大吉。街上行人稀少,因为经济萧条,商业大楼都被中东土豪们买下,街上随处可见阿拉伯语的招牌。
英国经济学家说:“现在整个英国都是大英博物馆了。”
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
1973年11月22日,菊刀国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因为,菊刀国99.8%的石油来自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缺少中东石油整个国家就要停摆了。这一缺油,74年菊刀国的物价上涨了23%,汽油、煤油涨价,电力、食品涨价,所有的物品都陆续涨价。从此以后,日本特别注意跟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尽量维持在良好状态。
自此,米国和荷兰,被彻底孤立了。
煎熬到74年7月,米国以大佬姿态赶赴中东调停,沙特等才渐渐解除石油禁运。
后来,米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能过迫使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如此戏剧性的改变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议却如此之少。
在这场风暴中,有几个国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个个成了暴发户,开始要大搞建设,韩国的朴正熙抓住这次机会,将一百多万国民派到中东去盖房子,从而催生了现代集团等,也为韩国贡献了巨额外汇,为韩国的后期崛起奠定了基业。
苏联靠着石油资源,在国际市场大赚一笔,然后用这笔外汇买农产品和工业品回国,喜滋滋地过了好些年。
正在玩单机游戏的华国,没受到什么冲击。因为当时工业化程度低,对石油需求不高,发现了大庆油田后一直出口石油换取外汇。按照文岚秘密信函上的提示,华国这几年一直有意囤积了大量石油。趁着石油价格大涨,趁机出清石油库存,大赚一波外汇。
按照指示,相关部门将赚来的外汇从经济受挫的地区和国家大量购入技术和机械,在战略要地建立了一批石油化纤厂及化肥厂,同时成立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研究院。
多年后,在解密文件中可以看得到,1973年6月7日,陈云曾约见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陈希愈等人。
“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陈云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东欧。”
1974年7月,陈云撰写了关于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两份提纲,第一份是《对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看法》,第二份是《这次经济危机与1929年危机的比较》。
在提纲中,陈云提出的国际形势判断,不仅符合当时的形势发展,而且对比以后的30年,与他的许多预见也出现了不少惊人的吻合。
例如,关于世界新格局,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的国际关系”,“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遇到经济危机,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然是有较大发展的”。
在与米国、菊刀国等恢复正常往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了筹措外汇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一年中筹措到10亿美元,却迈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