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起床就性转_分卷阅读_109(2 / 2)
秦曦毕竟是他的亲侄子,身体里流着和他同样的血。即便与兄长的手足之谊最终走向了一个比较不堪的结局,但是如果要秦景阳瞬间将过往的感情全部割裂、舍弃,他自问也是做不到的。
况且就算抛开感情不谈,取幼帝而代之,改换门庭,这也绝对不是一件拍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小事,所牵动的乃是北周一国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就算内斗无可避免,也绝不能影响到江山社稷、国家利益,这是从秦煜阳时代起便已经培养成型的观念,早就深深地根植于秦景阳的头脑当中。南有南梁,北有铁勒,外患频繁之际,他当真不想把心思的重点都放在与秦曦勾心斗角上面,那样的举动实在太过不智。
这是秦景阳自己的观点,但是秦曦是否也能够如他的父皇那般,以国家大事为重,这一点襄王就不敢保证了。在外人眼中看来,摄政王如今手握大权如日中天,想要将既无党羽又无实权的小皇帝搓扁揉圆,简直易如反掌,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场血亲之间的争斗博弈,主动权完全握在对方的手里。而他,只能尽可能地加固自己的堡垒,并且被动地等待对方出手。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事件都是个警醒。秦曦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单纯无害,这个认知令秦景阳又是欣慰,又是担忧。欣慰是因为知道自家侄子总算还没堕落到被一个半桶水的臣子牵着鼻子走的地步,担忧则是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叔侄之间的事情,八成也是不可能简简单单便能了结的了。
“即便秦曦在暗地里积蓄实力,我也不是他说动就能轻易动得了的人。”清早两人起床时,秦景阳突然说,“我所担忧的,是一旦与秦曦的冲突爆发之后,局势无法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而是形成两相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样注定会造成国力的极大损耗,从而给南梁以趁虚而入的机会。”
“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么一步,你要怎么做?”楚清音愣了一下,犹豫着发问。
“放心吧。我虽然不想和秦曦起冲突,但如果他自己找上门来,我也断然没有一味被动挨打的道理。他是君,我是臣,对他表现出适度的忍让是天经地义,但是容忍到背负着冤屈丢掉性命,甚至害得身边人也跟着不得善终,那就是愚不可及了,尤其是在我手中还有可以翻转局势的能力的情况下。若是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秦景阳说着,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就算会被斥为篡位国贼,生前身后受口诛笔伐,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楚清音默然。想要以下克上,将皇帝拉下马来、换自己坐上龙椅的手段多种多样,而在其中,以武力强行逼迫对方让位,无疑是最不明智、也最容易招致诟病的一种方式。总有那么一群天真的读书人,他们顽固地认为皇帝永远是对的,一旦与臣子发生冲突,那么一定是后者的错。更何况秦景阳身为皇室宗亲,又两次就任摄政王,恐怕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会被偏见的目光打成异心之辈。
“就算你和秦曦真正开战,少说也得等到两年以后,这两年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还不好说呢。”她安慰道,“就好比说南梁,之前不是说皇室与世家斗得正厉害着呢么?论内耗怎么看都是他们那边比较严重吧。”说着又叹了口气,“不过话说回来,秦曦也真够怪的,我原来以为他亲近徐檀知而厌弃闻冲,却没想到他对徐檀知的一切都是在演戏;可这两人已经算是朝中比较旗帜鲜明的保皇派了,现在一个明着疏远,一个暗地防备,他要靠谁来壮大羽翼?难不成就依靠着我那便宜老爹?还自带一个猪队友……”
楚清音自顾自地说着话,却没察觉到站在镜前整理衣装的秦景阳突然僵住了身体。她正要继续论述楚沅音是一个多么拖后腿的存在时,却见襄王毫无预兆地猛转过身来,紧盯着她:“你刚才说什么?”
“什么说什么?”楚清音被他吓了一跳,一头雾水地反问,“我在说秦曦的势力啊,徐家他不要,闻冲他也不要,余下比较大头的也就只剩下了楚……”
“就是这个!”秦景阳一捶手心,脸色已是变得难看起来。“从昨天回来起我就一直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原来问题是出在这儿。秦曦对待徐檀知的态度既然是假的,那么他对待闻冲的态度……会不会也是假的?
屋内突然陷入了一片死寂,两人在沉默当中大眼瞪小眼。
“那怎么办?”过了好久,楚清音终于从震惊中缓过神来,“闻冲这事是帮还是不帮?”
“如果秦曦当真站在闻冲的背后,那么这件事所挑拨的便是我襄王府与徐家。”秦景阳眉头皱得死紧,“徐家上奏弹劾,闻冲孤立无援,此时我出手为其作保,秦曦便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地解围。而徐檀知的计划失败,则一定会将事情记到我的头上。我与他们祖孙俩原本便有旧怨,吃空饷一事又在旁边悬而未决,若是此时两家的帐上再添一笔,再想要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恐怕也是不可能了。”
“真是好一手连环计……”楚清音倒抽了一口冷气。“这真的是你那十四岁的侄子能想出来的吗?会不会他也在什么时候被人给穿了?”
“你可别忘了,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却也是从小接受着帝王学长大的。”秦景阳说,“皇兄在世时,虽说碍于病体无法对他时刻耳提面命,但隔三差五定要检验他的功课,身体好转些时甚至会亲自教授。他原本就很机灵,只是曾经心性未定,如果当真是有了危机意识,想要奋起一搏,做到这个地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他的身边,也并非全无能够出谋划策之人。”
“谁?”
“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那一个。当朝丞相,楚敬宗。”
简单吃了点东西,秦景阳便上朝去了,临走前嘱咐楚清音,将两人昨晚与早上商谈的结果和程徽碰个头,听听对方的意见。 ↑返回顶部↑
况且就算抛开感情不谈,取幼帝而代之,改换门庭,这也绝对不是一件拍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小事,所牵动的乃是北周一国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就算内斗无可避免,也绝不能影响到江山社稷、国家利益,这是从秦煜阳时代起便已经培养成型的观念,早就深深地根植于秦景阳的头脑当中。南有南梁,北有铁勒,外患频繁之际,他当真不想把心思的重点都放在与秦曦勾心斗角上面,那样的举动实在太过不智。
这是秦景阳自己的观点,但是秦曦是否也能够如他的父皇那般,以国家大事为重,这一点襄王就不敢保证了。在外人眼中看来,摄政王如今手握大权如日中天,想要将既无党羽又无实权的小皇帝搓扁揉圆,简直易如反掌,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场血亲之间的争斗博弈,主动权完全握在对方的手里。而他,只能尽可能地加固自己的堡垒,并且被动地等待对方出手。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事件都是个警醒。秦曦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单纯无害,这个认知令秦景阳又是欣慰,又是担忧。欣慰是因为知道自家侄子总算还没堕落到被一个半桶水的臣子牵着鼻子走的地步,担忧则是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叔侄之间的事情,八成也是不可能简简单单便能了结的了。
“即便秦曦在暗地里积蓄实力,我也不是他说动就能轻易动得了的人。”清早两人起床时,秦景阳突然说,“我所担忧的,是一旦与秦曦的冲突爆发之后,局势无法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而是形成两相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样注定会造成国力的极大损耗,从而给南梁以趁虚而入的机会。”
“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么一步,你要怎么做?”楚清音愣了一下,犹豫着发问。
“放心吧。我虽然不想和秦曦起冲突,但如果他自己找上门来,我也断然没有一味被动挨打的道理。他是君,我是臣,对他表现出适度的忍让是天经地义,但是容忍到背负着冤屈丢掉性命,甚至害得身边人也跟着不得善终,那就是愚不可及了,尤其是在我手中还有可以翻转局势的能力的情况下。若是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秦景阳说着,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就算会被斥为篡位国贼,生前身后受口诛笔伐,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楚清音默然。想要以下克上,将皇帝拉下马来、换自己坐上龙椅的手段多种多样,而在其中,以武力强行逼迫对方让位,无疑是最不明智、也最容易招致诟病的一种方式。总有那么一群天真的读书人,他们顽固地认为皇帝永远是对的,一旦与臣子发生冲突,那么一定是后者的错。更何况秦景阳身为皇室宗亲,又两次就任摄政王,恐怕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会被偏见的目光打成异心之辈。
“就算你和秦曦真正开战,少说也得等到两年以后,这两年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还不好说呢。”她安慰道,“就好比说南梁,之前不是说皇室与世家斗得正厉害着呢么?论内耗怎么看都是他们那边比较严重吧。”说着又叹了口气,“不过话说回来,秦曦也真够怪的,我原来以为他亲近徐檀知而厌弃闻冲,却没想到他对徐檀知的一切都是在演戏;可这两人已经算是朝中比较旗帜鲜明的保皇派了,现在一个明着疏远,一个暗地防备,他要靠谁来壮大羽翼?难不成就依靠着我那便宜老爹?还自带一个猪队友……”
楚清音自顾自地说着话,却没察觉到站在镜前整理衣装的秦景阳突然僵住了身体。她正要继续论述楚沅音是一个多么拖后腿的存在时,却见襄王毫无预兆地猛转过身来,紧盯着她:“你刚才说什么?”
“什么说什么?”楚清音被他吓了一跳,一头雾水地反问,“我在说秦曦的势力啊,徐家他不要,闻冲他也不要,余下比较大头的也就只剩下了楚……”
“就是这个!”秦景阳一捶手心,脸色已是变得难看起来。“从昨天回来起我就一直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原来问题是出在这儿。秦曦对待徐檀知的态度既然是假的,那么他对待闻冲的态度……会不会也是假的?
屋内突然陷入了一片死寂,两人在沉默当中大眼瞪小眼。
“那怎么办?”过了好久,楚清音终于从震惊中缓过神来,“闻冲这事是帮还是不帮?”
“如果秦曦当真站在闻冲的背后,那么这件事所挑拨的便是我襄王府与徐家。”秦景阳眉头皱得死紧,“徐家上奏弹劾,闻冲孤立无援,此时我出手为其作保,秦曦便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地解围。而徐檀知的计划失败,则一定会将事情记到我的头上。我与他们祖孙俩原本便有旧怨,吃空饷一事又在旁边悬而未决,若是此时两家的帐上再添一笔,再想要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恐怕也是不可能了。”
“真是好一手连环计……”楚清音倒抽了一口冷气。“这真的是你那十四岁的侄子能想出来的吗?会不会他也在什么时候被人给穿了?”
“你可别忘了,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却也是从小接受着帝王学长大的。”秦景阳说,“皇兄在世时,虽说碍于病体无法对他时刻耳提面命,但隔三差五定要检验他的功课,身体好转些时甚至会亲自教授。他原本就很机灵,只是曾经心性未定,如果当真是有了危机意识,想要奋起一搏,做到这个地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他的身边,也并非全无能够出谋划策之人。”
“谁?”
“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那一个。当朝丞相,楚敬宗。”
简单吃了点东西,秦景阳便上朝去了,临走前嘱咐楚清音,将两人昨晚与早上商谈的结果和程徽碰个头,听听对方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