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弃妇逆袭 第25节(3 / 4)
出了北平火车站,气氛一变,街上有不少荷枪实弹的军警。方晴惶惶地看郑衍,郑衍拍拍方晴的胳膊,轻声道“没事”。
二人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两辆人力车,郑衍让方晴坐前面的一辆,自己上了后一辆,车夫问清了地方,便朝着钉子胡同奔去。
郑衍曾告诉方晴,刘先生只今天在新文化出版社办公。先生身兼数职,是北大的教授,又要写书,还兼着两个出版社、杂志社的主编,忙得很。
在胡同口下车,郑衍付了车资,带方晴往里走。
方晴一眼便看见那簇新的牌子,白底黑字,“新文化出版社”,几个字秀逸古朴,方晴看郑衍,郑衍点点头,这确是刘先生的墨宝。相形之下,那有裂缝和窟窿的黑色木门就显得更加沧桑破旧了。
方晴郑衍进了大门,倒座房里出来个老头儿,手揣在袖笼里,“您二位找谁?”
“请问刘先生在吗?我们约了今天见面。”
老头从眼镜上沿觑着眼打量郑衍和方晴,“是天津来的郑先生和方先——姑娘?”
郑衍点头称是。
老头在前面引路,“刘先生正等着呢,您二位里面请。”
二人冲老头点点头,快步跟上。没走几步,听得前面老头低声嘟囔,“不是说是两位先生吗,怎么先生变姑娘了。”
郑衍一笑。方晴佯装没听到,一边往里走,一边打量这个院子。
这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子里一棵歪脖子枣树叶子都掉光了,直愣八叉地竖在那。树上几只寒雀见有人来,“忒”地飞了。
刚惊走家雀儿,屋里就有人接了出来。
民国时期,北京几度改名。因主角等人守旧,本文前半段对北京用的是“京城”这一称呼。故事发展到现在,终于可以称“北平”了。
2第一次见这句话是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不晓得是不是他们的原创。
第39章 巨擘刘先生
郑衍恭敬地鞠躬,“先生好。”
方晴见过刘先生照片,刘先生比照片上更有气度,鬓边稍许华发,一袭家常灰色半旧棉袍,儒雅得紧。
“宗海,真是想念你。自从你离开,这京华文艺界都乌秃秃的,没有了颜色。”郑衍字宗海,方晴是知道的,不过在天津时,报馆的人以笔名称呼他。
郑衍笑道,“先生一向是偏爱我的。”
后面两位先生也上前与郑衍寒暄,“宗海老弟风采依旧啊。”
方晴只在旁含笑听着。
“这位女士是?”刘先生问。
“这就是您要见的方霁天先生啊。”郑衍笑道。
“啊,”刘先生做震惊状,“有那样的画技和思想,我以为是位中年文士,没想到竟然是位如此年轻漂亮的小姐。”
不熟悉的人之间这种半真半假的恭维最难推却,方晴只好笑纳了。方晴也学郑衍,笑着鞠躬:“先生好。”
刘先生笑道,“莫要客气,莫要客气!”又为身后二位先生引见。
其中一位叫苏泰的打起棉帘子,迎面扑来热气——还有香烟的烟火气。几个人推让着进了屋。
与津门时报不同,新文化出版社是从外到里的一团土气。窗户下的大火炕依旧在,炕上放着炕桌,桌上堆着茶壶茶碗笔筒书籍,还散着些纸张。下面地上靠墙放着高八仙桌子,两边几把椅子。 ↑返回顶部↑
二人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两辆人力车,郑衍让方晴坐前面的一辆,自己上了后一辆,车夫问清了地方,便朝着钉子胡同奔去。
郑衍曾告诉方晴,刘先生只今天在新文化出版社办公。先生身兼数职,是北大的教授,又要写书,还兼着两个出版社、杂志社的主编,忙得很。
在胡同口下车,郑衍付了车资,带方晴往里走。
方晴一眼便看见那簇新的牌子,白底黑字,“新文化出版社”,几个字秀逸古朴,方晴看郑衍,郑衍点点头,这确是刘先生的墨宝。相形之下,那有裂缝和窟窿的黑色木门就显得更加沧桑破旧了。
方晴郑衍进了大门,倒座房里出来个老头儿,手揣在袖笼里,“您二位找谁?”
“请问刘先生在吗?我们约了今天见面。”
老头从眼镜上沿觑着眼打量郑衍和方晴,“是天津来的郑先生和方先——姑娘?”
郑衍点头称是。
老头在前面引路,“刘先生正等着呢,您二位里面请。”
二人冲老头点点头,快步跟上。没走几步,听得前面老头低声嘟囔,“不是说是两位先生吗,怎么先生变姑娘了。”
郑衍一笑。方晴佯装没听到,一边往里走,一边打量这个院子。
这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子里一棵歪脖子枣树叶子都掉光了,直愣八叉地竖在那。树上几只寒雀见有人来,“忒”地飞了。
刚惊走家雀儿,屋里就有人接了出来。
民国时期,北京几度改名。因主角等人守旧,本文前半段对北京用的是“京城”这一称呼。故事发展到现在,终于可以称“北平”了。
2第一次见这句话是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不晓得是不是他们的原创。
第39章 巨擘刘先生
郑衍恭敬地鞠躬,“先生好。”
方晴见过刘先生照片,刘先生比照片上更有气度,鬓边稍许华发,一袭家常灰色半旧棉袍,儒雅得紧。
“宗海,真是想念你。自从你离开,这京华文艺界都乌秃秃的,没有了颜色。”郑衍字宗海,方晴是知道的,不过在天津时,报馆的人以笔名称呼他。
郑衍笑道,“先生一向是偏爱我的。”
后面两位先生也上前与郑衍寒暄,“宗海老弟风采依旧啊。”
方晴只在旁含笑听着。
“这位女士是?”刘先生问。
“这就是您要见的方霁天先生啊。”郑衍笑道。
“啊,”刘先生做震惊状,“有那样的画技和思想,我以为是位中年文士,没想到竟然是位如此年轻漂亮的小姐。”
不熟悉的人之间这种半真半假的恭维最难推却,方晴只好笑纳了。方晴也学郑衍,笑着鞠躬:“先生好。”
刘先生笑道,“莫要客气,莫要客气!”又为身后二位先生引见。
其中一位叫苏泰的打起棉帘子,迎面扑来热气——还有香烟的烟火气。几个人推让着进了屋。
与津门时报不同,新文化出版社是从外到里的一团土气。窗户下的大火炕依旧在,炕上放着炕桌,桌上堆着茶壶茶碗笔筒书籍,还散着些纸张。下面地上靠墙放着高八仙桌子,两边几把椅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