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养成系统[唐朝]_分卷阅读_259(1 / 3)
对于大部分官员们来说,无论是文武之争还是世家寒门之争,几乎没有人想让李恪上位。因为他那尊贵的血统,如果他上位,江山算李家的还是杨家的?我们好不容易建了个新朝廷并且运作的不错,杨妃的儿子、隋炀帝外孙继位算怎么回事?
以上是王熙然原本的认知,然而看到面前举止得当笑容真诚的李恪,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吴王离开大唐固然免了储位之争,可是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倭国,那么作为倭国负责人的李恪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掌握住整个倭国。
这非常危险。王熙然曾经听王珏说过,她可以制造更安全更快速的船只,只是时候未到。上次卢伟过来的时候说百家派联合墨家造新船,王熙然猜测着就是王珏说过的新技术。当这种技术诞生,只要吴王得到大船就可以帅军攻回去,王珏怎么会想不到这点?!
既然能想到,吴王殿下怎么离开的长安?这内里是否有诈?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问李恪,那些跟来的随行小官没一个熟人,也就是说连随行人员都是李恪或者李世民的人。是不是圣上对太子有什么不满才以此来警告,不止王熙然,武照和墨久也脑筋开转,便是连不太注意这些的周齐都觉得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
原本王熙然觉得快到年关,便是回去也赶不上过年,不如留下交接好好帮接手的人熟悉倭国。但是看到李恪后他改变主意了,即便这是一个非常优秀,哪怕之前只见过几面就能让人心生好感的少年,王熙然依然不准备留下帮助他。
得赶紧回长安,万一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呢。想明白后,王熙然对李恪热情道:“没想到圣上会派吴王殿下来,咱们先到临时驻点再说吧。”这句是试探,李恪脸色未变,他点头应准。
王熙然带路,一行人往暂住地走去。李恪站在一座混泥草搭建的宅子前有点凌乱,确实城内都是这种材质构建的房子,眼前的怎么说也是三进宅子的构造比路上看到的独立小房好得多,然而便是如此还不如大唐庄户家呢。
到堂屋内,王熙然问道:“倭国盛产海物,也不知殿下今日到来,不若咱们就吃点新鲜的海物如何?”
“此地本就艰难,本王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一切从简便可。”听李恪这么说,那些随行的人皆露出艰难表情,航海的时候可是顿顿海物。
似是知道王熙然的想法,李恪主动拿出李世民的圣旨。上面内容就是说嘛吴王是被派来的接手者,确认后交接就可回国了。李恪念完圣旨,王熙然等四人起身后拿过圣旨又确认一番,看到印鉴无误后才真的相信吴王是走正规渠道被派来的。
隐藏在暗处的护卫接到指示后又隐了回去,武照和周齐略遗憾,若吴王私来,捉住他能另得功劳呢。待食物上来,王熙然已跟李恪说明倭国如今的情况。见正事说完,武照似迫不及待一般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我想回家!!!”
“……这,还希望王大郎能留下些时日,毕竟我们对倭国还不太了解。”
没等王熙然回话,武照立刻开始抹眼泪,“我要回家,圣上说只要接手的人到来就能回家了,骗人!”
周齐和墨久手忙脚乱过去哄,王熙然面露难色看着李恪。
李恪是个聪明的好青年,他猜出眼前一幕是怎么回事,略艰难地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多留你们了。”
武照哽咽着接话,“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王熙然再次‘面露难色’,好似实在对武照没办法一般,他们带人快速收拾完东西后没多停留就离开了。因为这样,换成李恪和他带来的人懵了,已经有预感四人不是出自百家就是墨家,故此根本不会想要帮助他们,只是没想到人家做的这么直接,连一晚都没过竟当日离开。
王熙然还真没小气到这种地步,再怎么说就算没打算手把手教,也应该把府内账册等交接了。主要正巧武照假意作闹,他怕之后被李恪找各种理由留下,才在对方初来没反应过劲的时候跑路。
待上船后,武照也有自己的解释,“都说吴王殿下为人随和,但我知道一直有忠于前隋的官员想让他上位,那他跟咱们就不是一伙的。此人出现在倭国很是奇怪,那些对他的夸赞之言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谁知道他内里是什么样的人呢。
说句不好听的,若他们在船上动手脚,咱们便很容易葬身大海。故此我才想着赶紧离开,这船是他们坐过来的应该没问题,方才也是咱们的人在看守。”
墨久接话:“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可他偏偏来了,我担心长安有变故。”这是解释为什么他也配合武照,连面子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周齐听后学房遗爱撇嘴,“无论这人好坏都不是咱们这边的,还是赶紧回长安要紧。”
就在他们说李恪的时候,已经吃过饭躺下休息的李恪内心也复杂着。他当然知道为什么大家偏偏如此对待他,想到离开前父皇对他说的话,李恪握了握拳。
若说怨恨对他存有偏见的人,李恪觉得他连怨的资格都没有。大家都怕心系前隋的人推他上位才如此,事实上这两年有好些人明里暗里找到他,这么一来怎么能怪别人防备。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很委屈,血统不是自己能选,那些人主动找来,怎么能怪他。
李世民也为难,他一方面知道大臣的顾虑没有错,一方面也是觉得不能怪处处优秀的李恪。无奈之下想出这么个主意,李恪很有能力,不如将倭国事情交给他运作,若拿下倭国就给他当封地。如此一来便是再有人想打李恪的招牌做什么,也得能找到人才行。
料想朝堂文武定然不会同意这个想法,李世民暗暗找来李恪跟他说明情况,又派李恪王府下属的官员和护卫跟随秘密前往倭国。
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关于备受关注的吴王的事情。李世民也是做足了准备,待早朝被御史质问时答道:“朕乃一国之君,吴王素来英武又行事谨慎,朕为什么不能派他去倭国?”
一向捧臭脚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率先出言反对,“圣上此言不妥,到底该派谁去应该在朝堂上一起商量。由于倭国奏报直接递给圣上,我等都不知道倭国现在是何情况。圣上固然睿智,然而我等不能因此就不作为。”
魏征紧跟着站出来,“圣上的行为太过专断独行,倭国的事情还牵扯着高句丽和百济。就算咱们在倭国的经营因错误决定浪费掉也只是可惜罢了,然而若影响到高句丽和百济的局势呢?咱们可是跟它们国土相邻。” ↑返回顶部↑
以上是王熙然原本的认知,然而看到面前举止得当笑容真诚的李恪,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吴王离开大唐固然免了储位之争,可是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倭国,那么作为倭国负责人的李恪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掌握住整个倭国。
这非常危险。王熙然曾经听王珏说过,她可以制造更安全更快速的船只,只是时候未到。上次卢伟过来的时候说百家派联合墨家造新船,王熙然猜测着就是王珏说过的新技术。当这种技术诞生,只要吴王得到大船就可以帅军攻回去,王珏怎么会想不到这点?!
既然能想到,吴王殿下怎么离开的长安?这内里是否有诈?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问李恪,那些跟来的随行小官没一个熟人,也就是说连随行人员都是李恪或者李世民的人。是不是圣上对太子有什么不满才以此来警告,不止王熙然,武照和墨久也脑筋开转,便是连不太注意这些的周齐都觉得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
原本王熙然觉得快到年关,便是回去也赶不上过年,不如留下交接好好帮接手的人熟悉倭国。但是看到李恪后他改变主意了,即便这是一个非常优秀,哪怕之前只见过几面就能让人心生好感的少年,王熙然依然不准备留下帮助他。
得赶紧回长安,万一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呢。想明白后,王熙然对李恪热情道:“没想到圣上会派吴王殿下来,咱们先到临时驻点再说吧。”这句是试探,李恪脸色未变,他点头应准。
王熙然带路,一行人往暂住地走去。李恪站在一座混泥草搭建的宅子前有点凌乱,确实城内都是这种材质构建的房子,眼前的怎么说也是三进宅子的构造比路上看到的独立小房好得多,然而便是如此还不如大唐庄户家呢。
到堂屋内,王熙然问道:“倭国盛产海物,也不知殿下今日到来,不若咱们就吃点新鲜的海物如何?”
“此地本就艰难,本王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一切从简便可。”听李恪这么说,那些随行的人皆露出艰难表情,航海的时候可是顿顿海物。
似是知道王熙然的想法,李恪主动拿出李世民的圣旨。上面内容就是说嘛吴王是被派来的接手者,确认后交接就可回国了。李恪念完圣旨,王熙然等四人起身后拿过圣旨又确认一番,看到印鉴无误后才真的相信吴王是走正规渠道被派来的。
隐藏在暗处的护卫接到指示后又隐了回去,武照和周齐略遗憾,若吴王私来,捉住他能另得功劳呢。待食物上来,王熙然已跟李恪说明倭国如今的情况。见正事说完,武照似迫不及待一般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我想回家!!!”
“……这,还希望王大郎能留下些时日,毕竟我们对倭国还不太了解。”
没等王熙然回话,武照立刻开始抹眼泪,“我要回家,圣上说只要接手的人到来就能回家了,骗人!”
周齐和墨久手忙脚乱过去哄,王熙然面露难色看着李恪。
李恪是个聪明的好青年,他猜出眼前一幕是怎么回事,略艰难地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多留你们了。”
武照哽咽着接话,“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王熙然再次‘面露难色’,好似实在对武照没办法一般,他们带人快速收拾完东西后没多停留就离开了。因为这样,换成李恪和他带来的人懵了,已经有预感四人不是出自百家就是墨家,故此根本不会想要帮助他们,只是没想到人家做的这么直接,连一晚都没过竟当日离开。
王熙然还真没小气到这种地步,再怎么说就算没打算手把手教,也应该把府内账册等交接了。主要正巧武照假意作闹,他怕之后被李恪找各种理由留下,才在对方初来没反应过劲的时候跑路。
待上船后,武照也有自己的解释,“都说吴王殿下为人随和,但我知道一直有忠于前隋的官员想让他上位,那他跟咱们就不是一伙的。此人出现在倭国很是奇怪,那些对他的夸赞之言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谁知道他内里是什么样的人呢。
说句不好听的,若他们在船上动手脚,咱们便很容易葬身大海。故此我才想着赶紧离开,这船是他们坐过来的应该没问题,方才也是咱们的人在看守。”
墨久接话:“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可他偏偏来了,我担心长安有变故。”这是解释为什么他也配合武照,连面子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周齐听后学房遗爱撇嘴,“无论这人好坏都不是咱们这边的,还是赶紧回长安要紧。”
就在他们说李恪的时候,已经吃过饭躺下休息的李恪内心也复杂着。他当然知道为什么大家偏偏如此对待他,想到离开前父皇对他说的话,李恪握了握拳。
若说怨恨对他存有偏见的人,李恪觉得他连怨的资格都没有。大家都怕心系前隋的人推他上位才如此,事实上这两年有好些人明里暗里找到他,这么一来怎么能怪别人防备。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很委屈,血统不是自己能选,那些人主动找来,怎么能怪他。
李世民也为难,他一方面知道大臣的顾虑没有错,一方面也是觉得不能怪处处优秀的李恪。无奈之下想出这么个主意,李恪很有能力,不如将倭国事情交给他运作,若拿下倭国就给他当封地。如此一来便是再有人想打李恪的招牌做什么,也得能找到人才行。
料想朝堂文武定然不会同意这个想法,李世民暗暗找来李恪跟他说明情况,又派李恪王府下属的官员和护卫跟随秘密前往倭国。
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关于备受关注的吴王的事情。李世民也是做足了准备,待早朝被御史质问时答道:“朕乃一国之君,吴王素来英武又行事谨慎,朕为什么不能派他去倭国?”
一向捧臭脚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率先出言反对,“圣上此言不妥,到底该派谁去应该在朝堂上一起商量。由于倭国奏报直接递给圣上,我等都不知道倭国现在是何情况。圣上固然睿智,然而我等不能因此就不作为。”
魏征紧跟着站出来,“圣上的行为太过专断独行,倭国的事情还牵扯着高句丽和百济。就算咱们在倭国的经营因错误决定浪费掉也只是可惜罢了,然而若影响到高句丽和百济的局势呢?咱们可是跟它们国土相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