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分卷阅读_136(1 / 3)
“这李嬷嬷怎么不把园子都弄好了再送人。”被贾政瞪了一眼的邢氏,有些不高兴的嘟囔了一句。恰好被张氏听到。
人家好心好意解了府里燃眉之急,竟然还有人不知足,也真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了。
张氏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贾政两口子,这对夫妻的直白,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老太太,现在园子有了,图纸也看过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些家具,布幔,古董摆件以及采买戏子和调。教下人了。”
其实,那园子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动的。只是张氏等人都没有提出来。一来现在已经入冬,本不是动土的好时间。二一来,若是要改动,那便要又多出一笔花销。
现在的园子,其实也是能看的了。很不必再过多的投入。
史氏点头,这话很是。“古董摆设,家俱这些挑那些好的买来。要精致一些的。娘娘自小便喜欢那些精致的小东西。布幔,就让府里的人现在就开始弄起来。府中各处的针线房,都可以把人手调出来。若是不够,也可以去外面或买或雇。下人嘛,倒无妨,咱们家正经有从宫里出来的嬷嬷,让她们帮忙调。教一番也使得。只是这采买戏子的事?让谁去比较好呢?”
园子是现成的,倒是省下老多的事情了。当下几人便分了工,贾珠监工家俱的打造,贾琏南下采买小戏子,布幔等由水氏管着,而众人的服装首饰便都归了凤姐。
至于古董类的,张氏举贤不避亲的推举了自家男人贾赦。
她相信自家男人的本事,那是一定不会买到假货的。
史氏和众人的想法,便是在年前将这些都办完,然后在来年的正月十五上旨请元春回家省亲。
李凝的嫁妆早就打好了,当初的家里供的那木匠也让唐朝举荐给了荣国府。因为这会各家的娘娘都在选址,建园子。所以木匠及各项技人,都是闲着的。
所以,贾家很容易便找齐了人手,加班加点的干了起来。
而这一切,元春在宫里接见史氏和张氏的时候,便一一知道了。心中更加感激唐朝的用心。
“前阵子,族里拿了五万两,老太太便让家里各处再筹集一些,她老人家拿了四万,二房四万,我们大房只拿了两万。筹集了十五万采购园子和省亲的各项花费。臣妇细算了一下,十五万是绰绰有余的,便也没再往里面添。
今天进宫来,你大伯和你兄弟又让我拿了三万两银票来。娘娘在宫里,也是需要花销的。总比把钱都扔进园子里要强一些。您大伯也说了,您从小精贵着养大,宫里花销大,万不可委屈了自己个儿。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您好好的在宫里,我们全家都能安心的在外面。”张氏说完,便从袖兜里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子,打了开来,竟然都是小额的银票。
“知道娘娘在宫里事事都不那么方便,臣妇便都换了散的带进来。用起来也便宜。这是四万七千两银票。那多出来的银票是李凝她娘给您的,说是您庄子这些年的收益。她说原来不止这些,不过今年开春的时候,她又在南边买了个大庄子,这才只有这些了。她还说以后娘娘在宫外的收益,每年年底的时候,换了银子给娘娘送进来。万不会委屈了娘娘。”
唐朝一直记得原著中,动不动就会有个夏太监出宫来要钱。不管这钱是不是元春让人来要的,唐朝相信,现在的荣国府也不是那么好伸手的。更别提吝啬成性的邢氏,以及燕过拔毛的凤姐了。
求人不如求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此,唐朝才会很是用心的经营元春留在外面的嫁妆。将每年得来的银钱,要么收起来存着,要么买地买铺子,让钱生钱。几年下来,别的唐朝不敢说,但是加上今年她买的那个庄子,以后每年一万两的收入,却是能够保证的。
只是也不知道元春明不明白自己的这一份用心。在唐朝的心里,她不认为如果元春真的伸手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会不会成为元春和张氏之间的矛盾,谁也不知道。
唐朝懂的不多,但她也知道宫妃是少不了娘家的支持的。而元春也离不开荣国府这几个有出息的堂兄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乘的。
而她能做的,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小事了。
说来唐朝是张氏的亲家,她闺女又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会替唐朝说话的。
元春听了张氏转达的话,微微一笑,“那有什么打紧的。我已经跟太后娘娘与皇上说过了,皇上同意本宫新年元宵节那天出宫省亲。”
史氏和张氏一听,便笑了。“娘娘,皇后娘娘那里?”
元春面上稍冷,眼中一抹不泄一闪而过,但张口说出来的话,却仍是温温柔柔的,“进宫的这些日子,皇后娘娘与几位娘娘都有些个水土不服。因此一直在静养,宫中大小事情,依旧是太后娘娘与甄太贵妃在操持。”
史氏和张氏面上一怔,立马回过神,看着元春都有些担心。
元春点了点头,“老太太和伯母不必担心。我自来本份,那些个事情却是从来不沾的。”她一直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若不是真的出不了宫了,她也不会做这个淑妃。
说起淑妃这个名份,还是元春自己向当今天的太后求来的呢。她十几岁便入宫侍候当今的太后娘娘,感觉自然是不一般的。
当初甄太贵妃为了咯应新皇和荣国府,便故意表现出与元春很是相投,然后建议太上皇将这位荣国府的嫡长女赐给新皇。
甄氏只以为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却不愿意踏进皇位之争帮她一把的中立派,却不知道早在很多年前,张氏便悄悄地向越王殿下投了诚。 ↑返回顶部↑
人家好心好意解了府里燃眉之急,竟然还有人不知足,也真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了。
张氏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贾政两口子,这对夫妻的直白,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老太太,现在园子有了,图纸也看过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些家具,布幔,古董摆件以及采买戏子和调。教下人了。”
其实,那园子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动的。只是张氏等人都没有提出来。一来现在已经入冬,本不是动土的好时间。二一来,若是要改动,那便要又多出一笔花销。
现在的园子,其实也是能看的了。很不必再过多的投入。
史氏点头,这话很是。“古董摆设,家俱这些挑那些好的买来。要精致一些的。娘娘自小便喜欢那些精致的小东西。布幔,就让府里的人现在就开始弄起来。府中各处的针线房,都可以把人手调出来。若是不够,也可以去外面或买或雇。下人嘛,倒无妨,咱们家正经有从宫里出来的嬷嬷,让她们帮忙调。教一番也使得。只是这采买戏子的事?让谁去比较好呢?”
园子是现成的,倒是省下老多的事情了。当下几人便分了工,贾珠监工家俱的打造,贾琏南下采买小戏子,布幔等由水氏管着,而众人的服装首饰便都归了凤姐。
至于古董类的,张氏举贤不避亲的推举了自家男人贾赦。
她相信自家男人的本事,那是一定不会买到假货的。
史氏和众人的想法,便是在年前将这些都办完,然后在来年的正月十五上旨请元春回家省亲。
李凝的嫁妆早就打好了,当初的家里供的那木匠也让唐朝举荐给了荣国府。因为这会各家的娘娘都在选址,建园子。所以木匠及各项技人,都是闲着的。
所以,贾家很容易便找齐了人手,加班加点的干了起来。
而这一切,元春在宫里接见史氏和张氏的时候,便一一知道了。心中更加感激唐朝的用心。
“前阵子,族里拿了五万两,老太太便让家里各处再筹集一些,她老人家拿了四万,二房四万,我们大房只拿了两万。筹集了十五万采购园子和省亲的各项花费。臣妇细算了一下,十五万是绰绰有余的,便也没再往里面添。
今天进宫来,你大伯和你兄弟又让我拿了三万两银票来。娘娘在宫里,也是需要花销的。总比把钱都扔进园子里要强一些。您大伯也说了,您从小精贵着养大,宫里花销大,万不可委屈了自己个儿。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您好好的在宫里,我们全家都能安心的在外面。”张氏说完,便从袖兜里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子,打了开来,竟然都是小额的银票。
“知道娘娘在宫里事事都不那么方便,臣妇便都换了散的带进来。用起来也便宜。这是四万七千两银票。那多出来的银票是李凝她娘给您的,说是您庄子这些年的收益。她说原来不止这些,不过今年开春的时候,她又在南边买了个大庄子,这才只有这些了。她还说以后娘娘在宫外的收益,每年年底的时候,换了银子给娘娘送进来。万不会委屈了娘娘。”
唐朝一直记得原著中,动不动就会有个夏太监出宫来要钱。不管这钱是不是元春让人来要的,唐朝相信,现在的荣国府也不是那么好伸手的。更别提吝啬成性的邢氏,以及燕过拔毛的凤姐了。
求人不如求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此,唐朝才会很是用心的经营元春留在外面的嫁妆。将每年得来的银钱,要么收起来存着,要么买地买铺子,让钱生钱。几年下来,别的唐朝不敢说,但是加上今年她买的那个庄子,以后每年一万两的收入,却是能够保证的。
只是也不知道元春明不明白自己的这一份用心。在唐朝的心里,她不认为如果元春真的伸手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会不会成为元春和张氏之间的矛盾,谁也不知道。
唐朝懂的不多,但她也知道宫妃是少不了娘家的支持的。而元春也离不开荣国府这几个有出息的堂兄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乘的。
而她能做的,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小事了。
说来唐朝是张氏的亲家,她闺女又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会替唐朝说话的。
元春听了张氏转达的话,微微一笑,“那有什么打紧的。我已经跟太后娘娘与皇上说过了,皇上同意本宫新年元宵节那天出宫省亲。”
史氏和张氏一听,便笑了。“娘娘,皇后娘娘那里?”
元春面上稍冷,眼中一抹不泄一闪而过,但张口说出来的话,却仍是温温柔柔的,“进宫的这些日子,皇后娘娘与几位娘娘都有些个水土不服。因此一直在静养,宫中大小事情,依旧是太后娘娘与甄太贵妃在操持。”
史氏和张氏面上一怔,立马回过神,看着元春都有些担心。
元春点了点头,“老太太和伯母不必担心。我自来本份,那些个事情却是从来不沾的。”她一直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若不是真的出不了宫了,她也不会做这个淑妃。
说起淑妃这个名份,还是元春自己向当今天的太后求来的呢。她十几岁便入宫侍候当今的太后娘娘,感觉自然是不一般的。
当初甄太贵妃为了咯应新皇和荣国府,便故意表现出与元春很是相投,然后建议太上皇将这位荣国府的嫡长女赐给新皇。
甄氏只以为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却不愿意踏进皇位之争帮她一把的中立派,却不知道早在很多年前,张氏便悄悄地向越王殿下投了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