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决战巴尔干 (下)(2 / 3)
从5月30日开始,中国军队动用包括三门巨炮在内的所有八百门火炮对要塞市区进行地毯式轰击,第一天就发射了22000炮弹,整个城市变成血红,天空消失在浓烟和烈火中。
第二天起,中国军队进行不间断射击,火光席卷普通米修要塞,排炮达到暴风雨般猛烈的程度,市区建筑全部被炸毁,公路、图书馆、公园、学校荡然无存。
中国军队接着使用重型炮弹和燃烧弹进行大焚烧,无数火球流星般地向城市飞来,普通米修要塞笼罩在地狱之火中,这种情形恐怕只有在启示录里才看得到。
6月2日,南部中国军队首先发起总攻击,第33步兵师从后面包抄,至6月4日,中国军队全部进入指定区域。
继续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巴尔干联军守备部队同意投降。
6月8日,中国军队停止炮击,太子殿下张战在自己的临时司令部里,接受了巴尔干联军总司令的投降。
随着普通米修要塞守军的投降,巴尔干的战争基本结束!
从战争爆发至今,超过六十万的巴尔干军队遭到歼灭,其中阵亡超过四十万,现代战争的残酷,在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上一览无余。
太子殿下张战首次指挥的大型战役,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月10日,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张战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保加利亚的投降;11日,塞尔维亚投降;17日,门的内哥罗投降,至此,巴尔干同盟瓦解。
中国获取了在巴尔干国家中的绝大部分利益,28日,中国军队开始进入阿尔及利亚,并于29日与阿尔及利亚军及法国军队展开激战,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
6月29日——7月19日,中国军队取得关键性胜利,阿尔及利亚军总司令宣布战败投降,法军军队两万两千人亦同时放下武器投降。
7月26日,中国军队宣布吞并阿尔及利亚,使其成为帝国版图上的又一快飞地;30日,也就是在帝国宣布吞并阿尔及利亚的第四天,阿尔及利亚大起义爆发。
8月9日,在机枪和刺刀下,阿尔及利亚起义被镇压,关于这次起义,史书上并没有什么记载,只是用“阿省暴动,乱民波及各地,太子张战乃命镇压,9日,镇压平息,阿省复归平静”这几个字一笔带过。
8月,巴尔干投降各国于索菲亚在中国的主持下召开战后会议。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十四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土耳其殖民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瓜分的重要目标。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列强的矛盾,还有巴尔干民同土耳其统治者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而现在,巴尔干各国终于可以在中国的调停下心平气和的坐到一起讨论一下未来了。
中国政府宣布承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的独立以及主权完整,尽管做为战胜国,但中国同意在中国的监管下,四国保留各自的军事以及政治独立,军队规模不得超过十万人。
马其顿和色雷斯这两个有争议的地区,将做为中立区由中国暂时代为监管二十年。
四国承认中国做为战胜国在巴尔干地区拥有的特殊权利;同意成立以中国为首的“特别仲裁法庭”,以调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巴尔干地区纠纷;四国承认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占领,并在阿尔巴尼亚有可能在遭受攻击的时候出兵协助。
“索菲亚和约”是对巴尔干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之前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由于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巴尔干矛盾又成为必然。
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巴尔干半岛,饱经了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创伤。腐朽的奥斯曼帝国仍控制着巴尔干国家的大片领土,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族人在马其顿、色雷斯一带还受着土耳其人的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
而现在,巴尔干的主人换了,现在中国是巴尔干地区的主人了。至于土耳其能够在其中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又有谁会去关系呢?一个腐朽的,落后的国家,其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在巴尔干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彻底平定了巴尔干局势的中国军队,现在能把更加多的精力投放到欧洲的另一块战场,英法与德国的战争中了......
......
就在陆地上同盟国和协约国展开激战的时候,德国和英国人同时把目光投放到了海洋之上,中国方面表示暂时无法在海上给予德国人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在战争初期主要作战力量似乎只能依靠德国自己了!
柏林海军部知道德国的海上力量在公开战斗中对付不了皇家海军,就靠海上突击舰和潜艇来击沉协约国的船舶。英国则用搜索和歼灭措施来反击,同时部署主力舰队封锁德国。海战主要是孤立的和有限的战斗。
格拉夫.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海军上将的中德联合舰队中的第一中队,是1907驶离本国水域的德国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的装甲巡洋舰,在中国方面协助下完成的“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和两艘轻巡洋舰“爱姆登号”和“尼恩贝格号”,在战争爆发后开始向德国行使回去。
斯佩知道,如果取道最短的路,英国支配下的苏伊士运河,他的舰只就永远到不了德国。沿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向东行驶,他的安全机会就增多了。在舰长的请求下,“爱姆登号”作为一只单独的袭击舰出发,去摧毁印度洋上的海运商业。 ↑返回顶部↑
第二天起,中国军队进行不间断射击,火光席卷普通米修要塞,排炮达到暴风雨般猛烈的程度,市区建筑全部被炸毁,公路、图书馆、公园、学校荡然无存。
中国军队接着使用重型炮弹和燃烧弹进行大焚烧,无数火球流星般地向城市飞来,普通米修要塞笼罩在地狱之火中,这种情形恐怕只有在启示录里才看得到。
6月2日,南部中国军队首先发起总攻击,第33步兵师从后面包抄,至6月4日,中国军队全部进入指定区域。
继续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巴尔干联军守备部队同意投降。
6月8日,中国军队停止炮击,太子殿下张战在自己的临时司令部里,接受了巴尔干联军总司令的投降。
随着普通米修要塞守军的投降,巴尔干的战争基本结束!
从战争爆发至今,超过六十万的巴尔干军队遭到歼灭,其中阵亡超过四十万,现代战争的残酷,在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上一览无余。
太子殿下张战首次指挥的大型战役,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月10日,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张战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保加利亚的投降;11日,塞尔维亚投降;17日,门的内哥罗投降,至此,巴尔干同盟瓦解。
中国获取了在巴尔干国家中的绝大部分利益,28日,中国军队开始进入阿尔及利亚,并于29日与阿尔及利亚军及法国军队展开激战,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
6月29日——7月19日,中国军队取得关键性胜利,阿尔及利亚军总司令宣布战败投降,法军军队两万两千人亦同时放下武器投降。
7月26日,中国军队宣布吞并阿尔及利亚,使其成为帝国版图上的又一快飞地;30日,也就是在帝国宣布吞并阿尔及利亚的第四天,阿尔及利亚大起义爆发。
8月9日,在机枪和刺刀下,阿尔及利亚起义被镇压,关于这次起义,史书上并没有什么记载,只是用“阿省暴动,乱民波及各地,太子张战乃命镇压,9日,镇压平息,阿省复归平静”这几个字一笔带过。
8月,巴尔干投降各国于索菲亚在中国的主持下召开战后会议。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十四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土耳其殖民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瓜分的重要目标。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列强的矛盾,还有巴尔干民同土耳其统治者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而现在,巴尔干各国终于可以在中国的调停下心平气和的坐到一起讨论一下未来了。
中国政府宣布承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的独立以及主权完整,尽管做为战胜国,但中国同意在中国的监管下,四国保留各自的军事以及政治独立,军队规模不得超过十万人。
马其顿和色雷斯这两个有争议的地区,将做为中立区由中国暂时代为监管二十年。
四国承认中国做为战胜国在巴尔干地区拥有的特殊权利;同意成立以中国为首的“特别仲裁法庭”,以调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巴尔干地区纠纷;四国承认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占领,并在阿尔巴尼亚有可能在遭受攻击的时候出兵协助。
“索菲亚和约”是对巴尔干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之前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由于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巴尔干矛盾又成为必然。
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巴尔干半岛,饱经了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创伤。腐朽的奥斯曼帝国仍控制着巴尔干国家的大片领土,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族人在马其顿、色雷斯一带还受着土耳其人的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
而现在,巴尔干的主人换了,现在中国是巴尔干地区的主人了。至于土耳其能够在其中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又有谁会去关系呢?一个腐朽的,落后的国家,其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在巴尔干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彻底平定了巴尔干局势的中国军队,现在能把更加多的精力投放到欧洲的另一块战场,英法与德国的战争中了......
......
就在陆地上同盟国和协约国展开激战的时候,德国和英国人同时把目光投放到了海洋之上,中国方面表示暂时无法在海上给予德国人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在战争初期主要作战力量似乎只能依靠德国自己了!
柏林海军部知道德国的海上力量在公开战斗中对付不了皇家海军,就靠海上突击舰和潜艇来击沉协约国的船舶。英国则用搜索和歼灭措施来反击,同时部署主力舰队封锁德国。海战主要是孤立的和有限的战斗。
格拉夫.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海军上将的中德联合舰队中的第一中队,是1907驶离本国水域的德国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的装甲巡洋舰,在中国方面协助下完成的“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和两艘轻巡洋舰“爱姆登号”和“尼恩贝格号”,在战争爆发后开始向德国行使回去。
斯佩知道,如果取道最短的路,英国支配下的苏伊士运河,他的舰只就永远到不了德国。沿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向东行驶,他的安全机会就增多了。在舰长的请求下,“爱姆登号”作为一只单独的袭击舰出发,去摧毁印度洋上的海运商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