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灼生春 第115节(3 / 4)
他把赌注都压在了慕家身上,得知何老三找自己目的后,他沉吟了片刻就答应了,他现在这情况的确不能留在京城太久,他先回去,固然会得罪各地节度使,可他又不是没靠山的人,他不怕。
再说如果能借此得到皇家认可,让自己继位更名正言顺的话,对自己将来也是有利的。董文算盘打得很好,他客气地送走了何老三,他还不知道何老三也是慕湛的人。
何老三离开董家后,没直接去找慕湛,而是先让人给慕湛送了封信,两人在镇北王府外见面的。一见面何老三就迫不及待的问慕湛:“世子,外面都在传当初阿波可汗让镇北军实力大损,这流言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世子故意放出去的?
慕湛听了有些好笑道:“这事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他可没可神通广大这程度,连这种小细节都考虑了,这完全是京城和北庭官员无中生有得来的。
北庭那些官员就是皇家光明正大安插在北庭的眼线,他们每月都会写奏折去京城说北庭的各种事。之前父亲很防备这些官员,加上北庭也没什么变化,所以官员的奏折基本都千篇一律。
这样的奏折可不是皇帝爱看的,皇帝不开心,北庭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因此去北庭的官员基本都是被发配过去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前途了。
而这几年因夭夭在北庭的种种举动,让北庭变化很大,这让北庭官员看到了离开这里的希望。他们不敢谎报夸大这里变化,但华夏语言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字,很多看似客观的文章,内里也可以蕴含笔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京城这些年接到官员的奏折上写了北庭的许多变化。比如说世子在北庭开学堂、让镇北军种地养牛羊肉、时不时地让军士们出门找世子妃喜欢的植物……
镇北军为何威名远扬,就是因为他们镇日在边关厮杀,停止了厮杀,改为种地养羊的镇北军还是镇北军吗?这种分明就是把狼关起来,把他们驯化成狗啊!
其实沈灼并没有改革镇北军,她挺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只不过沾了现代信息大爆发的光,知道了很多东西的皮毛,这些皮毛可以给专家一些灵感,但要把现代东西生搬硬套到古代,就是好心做坏事了。
镇北军是慕家的根基所在,即便是镇北王和表哥都不敢擅动,沈灼哪来的胆子对镇北王下手?她甚至没有插手北庭政事,她这些年就做了两件事——扶贫、推广扫盲教育。
这两件事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会有错的,也正是沈灼做的这两件事,让这些官员误会了。尤其是扶贫这举动,不是马上能有成效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其中奥妙来的,大部分人只认为沈灼在胡闹。
而后一点却是京城派到北庭官员一直想做但没做成功的,镇北王府根本不吃这一套,觉得这些京城的规矩会把镇北军都教坏。而世子和世子夫人居然把他们想做一直没做成的事都干成了。
那些官员忍不住脑补,是不是世子夫人来北庭之前被沈中书特别叮嘱过。他们为了自己晋升,特别详细地说了沈灼种种举动,大力赞扬沈灼教化之举。
影响都是相互的,先帝影响着大臣,大臣的奏折也影响着皇帝。镇北军实力大损的谣言,一开始也是从这里传出去的,传着传着大家就都信了,只有镇北王还不知道。
北庭的谣言多的去了,大部分都是假的,镇北王看了都一笑置之。尤其是说镇北军实力大损这种谣言,他的镇北军怎么可能实力大损?镇北王对着谣言嗤之以鼻,可以说大家都一叶障目了。
慕湛一开始还不知道妻子做的这些事,让皇帝和大臣误会如此深,等知道以后他不由啼笑皆非,随即又命人暗暗将这谣言流传更广,他现在要的就是大家对慕家放松戒备。
慕家当出头鸟太久了,所有人都在注意北庭,而现在的京城就像一块谁都垂涎、且谁都可以过来咬一口的肥肉,大家都提防慕家先下手,慕湛不想让大家如此提防,就先退让一步,他也不准备当第一个下手的人。最快不一定是最好的,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者。
第187章 京城动乱(九) 会撒娇的飞龙……
“我们明天就走。”慕湛说, 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事,他又不可能现在杀了小皇帝继位。要是能这么干脆利落,慕王府也不会用百年时间谋划了。
何老三道:“新帝一定会很高兴。”他顿了顿, 又稍作迟疑地说:“世子,你们现在离开, 可能会引有心人下手。”
慕湛漫不经心道:“玄甲骑的刀还没钝。”边境是好几年没起战事了,可练兵一直在继续, 再说练兵也不是非要靠边境战事。
何老三笑着说:“您说的也是,玄甲骑的刀还没钝。”何老三是最了解慕家实力的人之一,这是慕湛有意透露的。何老三跟岳父不一样,岳父因夭夭和飞龙的关系, 一心一意帮扶他们。
而何老三只留了一个女儿在慕家, 他又骤然身居高位, 谁也不确定他会不会因身份变化而背叛他们,慕湛喜欢未雨绸缪, 所以每次都将慕家实力展现在何老三面前。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何老三本就没想背叛, 看到慕家的实力后越发死心塌地, 现在长女又当了慕家媳妇, 何老三更是全心全意为慕家考虑。
谋夺天下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也不是单靠武力就能成功的, 慕家有实力、掌权者足够的强悍,这样的人才能成功,何老三砸了全部身家为子孙拼前途,可不想半路失败。
何老三将董成和慕湛的反应都跟新帝说了,新帝大喜过望,“这两位果然是忠君讲理之人。”
何老三暗忖, 这皇帝果然挺历练人的,小皇帝都会讲场面话了,世子不提,董成离开分明就是有自知之明,不想掺和这种事罢了,他拱手对新帝说:“那是陛下先讲理,两位受陛下感化。”
新帝知道何老三讲的是奉承话,可他还是喜欢听,这些天当皇帝的挫折,已经让他自信大减,听奉承话是他少有的爱好了。
他心中想到:“何都督不愧是父亲信任的人,办事就是稳重妥帖。只可惜这位没有女儿,不然倒是可以将他女儿纳入宫中。” ↑返回顶部↑
再说如果能借此得到皇家认可,让自己继位更名正言顺的话,对自己将来也是有利的。董文算盘打得很好,他客气地送走了何老三,他还不知道何老三也是慕湛的人。
何老三离开董家后,没直接去找慕湛,而是先让人给慕湛送了封信,两人在镇北王府外见面的。一见面何老三就迫不及待的问慕湛:“世子,外面都在传当初阿波可汗让镇北军实力大损,这流言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世子故意放出去的?
慕湛听了有些好笑道:“这事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他可没可神通广大这程度,连这种小细节都考虑了,这完全是京城和北庭官员无中生有得来的。
北庭那些官员就是皇家光明正大安插在北庭的眼线,他们每月都会写奏折去京城说北庭的各种事。之前父亲很防备这些官员,加上北庭也没什么变化,所以官员的奏折基本都千篇一律。
这样的奏折可不是皇帝爱看的,皇帝不开心,北庭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因此去北庭的官员基本都是被发配过去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前途了。
而这几年因夭夭在北庭的种种举动,让北庭变化很大,这让北庭官员看到了离开这里的希望。他们不敢谎报夸大这里变化,但华夏语言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字,很多看似客观的文章,内里也可以蕴含笔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京城这些年接到官员的奏折上写了北庭的许多变化。比如说世子在北庭开学堂、让镇北军种地养牛羊肉、时不时地让军士们出门找世子妃喜欢的植物……
镇北军为何威名远扬,就是因为他们镇日在边关厮杀,停止了厮杀,改为种地养羊的镇北军还是镇北军吗?这种分明就是把狼关起来,把他们驯化成狗啊!
其实沈灼并没有改革镇北军,她挺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只不过沾了现代信息大爆发的光,知道了很多东西的皮毛,这些皮毛可以给专家一些灵感,但要把现代东西生搬硬套到古代,就是好心做坏事了。
镇北军是慕家的根基所在,即便是镇北王和表哥都不敢擅动,沈灼哪来的胆子对镇北王下手?她甚至没有插手北庭政事,她这些年就做了两件事——扶贫、推广扫盲教育。
这两件事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会有错的,也正是沈灼做的这两件事,让这些官员误会了。尤其是扶贫这举动,不是马上能有成效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其中奥妙来的,大部分人只认为沈灼在胡闹。
而后一点却是京城派到北庭官员一直想做但没做成功的,镇北王府根本不吃这一套,觉得这些京城的规矩会把镇北军都教坏。而世子和世子夫人居然把他们想做一直没做成的事都干成了。
那些官员忍不住脑补,是不是世子夫人来北庭之前被沈中书特别叮嘱过。他们为了自己晋升,特别详细地说了沈灼种种举动,大力赞扬沈灼教化之举。
影响都是相互的,先帝影响着大臣,大臣的奏折也影响着皇帝。镇北军实力大损的谣言,一开始也是从这里传出去的,传着传着大家就都信了,只有镇北王还不知道。
北庭的谣言多的去了,大部分都是假的,镇北王看了都一笑置之。尤其是说镇北军实力大损这种谣言,他的镇北军怎么可能实力大损?镇北王对着谣言嗤之以鼻,可以说大家都一叶障目了。
慕湛一开始还不知道妻子做的这些事,让皇帝和大臣误会如此深,等知道以后他不由啼笑皆非,随即又命人暗暗将这谣言流传更广,他现在要的就是大家对慕家放松戒备。
慕家当出头鸟太久了,所有人都在注意北庭,而现在的京城就像一块谁都垂涎、且谁都可以过来咬一口的肥肉,大家都提防慕家先下手,慕湛不想让大家如此提防,就先退让一步,他也不准备当第一个下手的人。最快不一定是最好的,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者。
第187章 京城动乱(九) 会撒娇的飞龙……
“我们明天就走。”慕湛说, 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事,他又不可能现在杀了小皇帝继位。要是能这么干脆利落,慕王府也不会用百年时间谋划了。
何老三道:“新帝一定会很高兴。”他顿了顿, 又稍作迟疑地说:“世子,你们现在离开, 可能会引有心人下手。”
慕湛漫不经心道:“玄甲骑的刀还没钝。”边境是好几年没起战事了,可练兵一直在继续, 再说练兵也不是非要靠边境战事。
何老三笑着说:“您说的也是,玄甲骑的刀还没钝。”何老三是最了解慕家实力的人之一,这是慕湛有意透露的。何老三跟岳父不一样,岳父因夭夭和飞龙的关系, 一心一意帮扶他们。
而何老三只留了一个女儿在慕家, 他又骤然身居高位, 谁也不确定他会不会因身份变化而背叛他们,慕湛喜欢未雨绸缪, 所以每次都将慕家实力展现在何老三面前。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何老三本就没想背叛, 看到慕家的实力后越发死心塌地, 现在长女又当了慕家媳妇, 何老三更是全心全意为慕家考虑。
谋夺天下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也不是单靠武力就能成功的, 慕家有实力、掌权者足够的强悍,这样的人才能成功,何老三砸了全部身家为子孙拼前途,可不想半路失败。
何老三将董成和慕湛的反应都跟新帝说了,新帝大喜过望,“这两位果然是忠君讲理之人。”
何老三暗忖, 这皇帝果然挺历练人的,小皇帝都会讲场面话了,世子不提,董成离开分明就是有自知之明,不想掺和这种事罢了,他拱手对新帝说:“那是陛下先讲理,两位受陛下感化。”
新帝知道何老三讲的是奉承话,可他还是喜欢听,这些天当皇帝的挫折,已经让他自信大减,听奉承话是他少有的爱好了。
他心中想到:“何都督不愧是父亲信任的人,办事就是稳重妥帖。只可惜这位没有女儿,不然倒是可以将他女儿纳入宫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