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朕来晚了(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京入丰年。
  圣朝治化无中外,十万貔貔尚控弦。
  这首吹嘘乾隆盛世的诗,用于此情此景,倒也让人感到贴切。
  只是,在蓝天白云、旷野远山、纯真善良,能歌善舞的牧羊人之外,朱富贵也能看到一座座陵园。
  那是牺牲的四百多名筑路工人的长眠之所。
  朱富贵心中忍不住将之与北殷西部的那条大铁路相比。
  大明的西北大铁路,长度是太平洋中线铁路的近一倍,其险峻也在后者之上。
  太平洋铁路,穿越了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有65公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50座桥梁和10多条隧道,施工条件极为艰苦。
  开工没多久,就有几百名爱尔兰工人偷偷溜走,中央太平洋局在两年之内只铺设了仅仅80英里。
  直到华工接手,这条美利坚的“奇迹”之路才最终得以实现。
  按照历史上的相关记录,当工程结束时,华工的比例达到全部参与人员的95%,太平洋铁路说是华人以一己之力建成也不为过。
  当然,在这个时空中,太平洋铁路中途被大明接手,依靠着李鸿章送来的20万华工,大明更快,更好,伤亡也更小地建好了铁路。
  如今列车行驶的“兰伊”铁路,则是百万甘陕男儿用肩抗手担,修建出来的神州奇迹。
  客观上来说,正是兰伊线的修建,使得胡乱之后流离失所的甘陕青壮有了快速致富的条件。
  如果朝廷不修这条铁路,他们多半还是会回老家务农。
  不是朱富贵看不起甘肃的土地,但说真的,除了陇南或许有那么一丢丢价值,这甘肃种田还能种出花来吗?
  就是种上十辈子地,也赶不上黑水都护府、新扬子江农垦集团军飞机、拖拉机齐上阵啊……
  而通过兰伊线的修建,大量甘肃陕北的穷苦农民被塑造成了初步合格的农民工。
  农民工这个在后世某些人眼里带有贬义的词语,在十九世纪,无疑代表着仅次于产业工人的最先进生产力。
  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农民了,他们摆脱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土地的眷恋和对于故乡的依恋,拥有了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适应了集体生活,是军队最好的兵源。
  当然了,因为大明的精兵战略,有幸能够进入皇家陆军的甘陕小伙并不算多。
  他们更多是以另一种方式投入到火热的华夏复兴浪潮之中去了。
  当铁路贯通后,筑路民工中有一部分留在了筑路队,负责铁路的日常维护,或者背井离乡前往其他省份建设新的铁路。
  另外一部分民工,则进入了兰州工业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这个工业园是在西域都护府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建的,其主要生产产品不是别的,正是钢铁、武器、成品油。
  运送去西楚、出口至鞑宋与印度各邦的军工物资,几乎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神州与南洋都指挥使司的装备也有一部分采购自兰州兵工厂。
  所以朱富贵的专列在新伊线上疾驰时,看到了好几列规避的运送武器的列车。
  一日一夜之后,朱富贵终于抵达了伊犁。
  兰伊线从这里延伸至西楚境内一百多公里的阿拉木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