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乡_分卷阅读_2(1 / 2)
“是阿明吗?快过来吃饭吧!”祖母还在厨房做着最后一道青菜豆腐汤。
“嗯。我今天挖了好大一筐折耳根回来。”阿明放下了竹篓,进了厨房,帮着擦好桌子,摆上碗筷,端出小菜。
祖孙两人相对而坐。阿明照常给祖母先盛了一碗汤,这是祖母从小养成的习惯,吃饭前必先喝汤,听老人们说这样有暖肠养胃的功效。
祖母看着阿明说道:“多好的折耳根呐!选出嫩的我们自个儿凉拌着吃,那些根也留出一部分做调料,其他的都晒干了做药材用吧。”
阿明欣然同意,点头道:“好啊,我也这打算这么办呢。”祖母给阿明夹了一块煎得两面金黄的蒜苗豆腐,阿明伸过碗去接,夹起来塞到嘴里。
祖母嘬了一口放在旁边的咂酒。这是茶坝地区流行的一种饮料,是用煮熟的高粱发酵后放入陶瓮中,喝的时候掺入开水搅匀,然后用细竹管吸取酒水。祖母很沉迷这种咂酒的味道,浓烈的酒香、回味有糯糯的香甜。祖母又嘬了一口,然后停下筷子,意味深长的望着阿明,那眼神中饱藏复杂的情绪,阿明什么也读不出来,只隐隐约约觉得祖母心事重重。
“你和惹娘那孩子玩得很好嘛。”祖母开了口。
“嗯,你也晓得,我在茶坝除了她,也没什么朋友的,怪我太闷,不合群,同龄人都不大喜欢我,她倒对我关心得很,从小就是这样,我也就习惯跟她一起玩。”阿明语气有些快活,说起惹娘,话也就脱口而出,头脑里不用先斟酌再找词表达,他话语很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这神情的不同。
“那你喜欢她吧?”祖母认真的问道,两眼直瞅着阿明。
阿明被这一问弄得猝不及防,脸一阵白一阵红,说道:“奶奶!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和她其实没什么,我还小,我还没想这么多。”
祖母笑着说:“不小喽!在我们茶坝,十六岁算大人了。上个月周家的女儿不是十四就出嫁了么!跟奶奶说实话,你喜欢她么?别难为情!”
阿明恢复了平静,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会有什么表现。我只觉得跟她在一起很快乐,很安心,也许是习惯了吧。说不清,真说不清。”阿明边说边用手托着下巴,头脑中飞快搜索与惹娘相关的记忆,从幼年到现在的回忆,不免有些羞得慌,那记忆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惹娘罩着他,自己倒像她的跟班了,其实旁人早这么认为,只是他自己不愿承认罢了。
祖母听到此,大概知道了个七七八八,道:“凡事顺其自然就好。你的事情,我不会阻拦,你自己决定吧,毕竟路要靠自己走,日子得自己活。”阿明本以为祖母会为帮着惹娘说话,因为惹娘在茶坝是出了名的能干,她家里有老油坊的产业,算是茶坝首屈一指的大户了,再说,单单是论人才和品貌,茶坝的女孩中也莫有与之相比的,能娶到这么一个百里挑一的孙媳妇,旁人是巴望不得的。阿明觉得奇怪,又想不出是什么缘故,也就岔开了话题不去多想。
初夏的茶坝已然有些闷热,夜幕降临并没有退去空气中的湿热。阿明闷得慌,便走出房门,爬上高高的月亮坝。今夜的月光依旧是不太明朗,月亮总像初次出门的少女,害羞得躲在厚厚的云层之中,少见它明媚的容颜。阿明找了块干净的石板坐下,四周响起了清脆的虫鸣。他呆呆的望着厚厚的云层,只瞧见朦朦胧胧的一层月晕。有时候真厌烦这云雾,什么也看不清,阿明心里暗骂。忽然,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一席凉风,吹得路旁的毛竹、芭蕉沙沙作响。阿明去瞧那宽大的芭蕉正伸出长长的花苞,经这一股怪风,云开雾散,月光明亮了起来,能清楚得看到芭蕉叶分明的纹理。阿明自然朝夜空望去,云被吹开了一条裂缝,月亮刚好灵巧的钻了出来,似乎是对他刚才那句暗骂示好。
月光把一切都照得幽静。给河面、给芦苇、给毛竹、给芭蕉都披上了薄薄的银纱。阿明回忆着祖母的话,内心自问道:“自己真的喜欢惹娘吗?不!也许自己应该喜欢她。她就像这夜空的月亮般皎洁,而自己就是河边的一撮芦苇稀松平常。惹娘喜欢我吗?不!也许她只当我是一个普通的玩伴。”河面的雾气渐浓,一片迷迷茫茫,月光与山峦短暂相遇之后,终究又被厚厚的云层笼罩,恢复了朦朦胧胧的状态。
第4章 第 4 章
茶坝的清晨被水雾笼罩着,太阳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穿透雾气,威力削减了不少。阿明简单吃过早饭,就开始整理昨天挖好的折耳根。他将那些根须完整的分作一堆,将脆嫩的分作另一堆,再经过精细挑选,去除杂质、烂叶,竟只剩下了半框。阿明从屋里取出两条长板凳、再拿出方竹匾,平行摆好板凳后,再将竹匾搁在板凳上,一个简易的晒台搭好了。他将切得规整的折耳根须,整齐地码在竹匾上,就像操场上整理排列的士兵。日头渐暖,云雾散去,正好用来烘干折耳根,如果天晴,大概只需要两三天的工夫便可宣告完成,但若是碰上下雨,就得提前盖好塑料布以防淋湿。处理好了药材所用的,还剩下不少的折耳根,他和祖母两人也吃不完,阿明就打算到一字街的集市上拿去卖了换钱。跟祖母打了招呼便向一字街去了。
今天正好是茶坝的赶集日。一字街人潮攒动,虽然人多,大家都默契的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蔬菜食品区与生活用品区泾渭分明,整齐而分明的摆放在街边。阿明像往常一样找到自己最习惯的街角位置蹲下,每个摊主都有自己熟悉的位置,常年不曾变化,村里的人就这样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守望着植根于他们血液中的本分。
曾阿婆是茶坝唯一的药师,村里的人都受过她不少恩惠,爱屋及乌,对阿明也很是照顾。他的折耳根也很快售卖一空。祖母对阿明的职业要求不多,唯一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药铺,传承这份济世救人的家业。十一二岁的男孩总是玩心重,耍性大的年纪,对读书认字有着天然的排斥,虽然迫于祖母的威严,阿明勉强能身处药房,但心思却早已在别处,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孙子,虽然祖母对他寄予厚望,但爱孙情切,对他的马虎和调皮自然不会认真计较。
茶坝人喜欢吃折耳根,用来泡水喝、打佐料、凉拌吃都是不错的选择,茶坝人笃信折耳根清热解毒、消食养胃的奇效,这正是对付茶坝湿热异常的环境最方便且经济的良方,更是世世代代茶坝人长年累月生活经验积累的智慧。
中午,天气渐热。阿明收了摊子,赶回家去吃午饭。饭桌上,阿明向祖母讲述了街上的热闹景象,又说了村民对他的友善。阿明和祖母正欢快的聊着,忽然听到门外人身嘈杂、乱乱哄哄,阿明忙出去查看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一大堆人像是围着什么,朝家里走来。阿明忙挤进人堆想去瞧个明白。只见,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男人躺在木板上被村民抬来,他像是受了重伤,不省人事,左腿缠着白布渗出了大片鲜血。这人身上满是污泥,头发沾满了树枝草皮,脸上也辨不清楚模样。阿明瞧着第一眼认定他绝非茶坝人,莫非是传说中“外面世界”的人。
茶坝村民的起源是几百年前躲避战乱的边民逃难于此,因缘际会找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几百年来都不曾有外人进来。茶坝是一个原始简陋的地方,这里远离一切的现代文明,没有电灯、没有手机、没有烤箱……只听村里的老人说,茶坝之外的世界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茶坝之外的人也复杂得让人难以分辨善恶。但不管是善人还是歹人,总得先救人再说。据抬人的村民所说,这伤者是在茶坝上游的断崖下被樵夫发现的,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受伤严重。但见他不是本地人,樵夫心里又难免疑虑,担心万一引狼入室,给茶坝招来灾祸如何是好,但善良的本性最终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樵夫连忙喊了附近的同行,简单处理伤口之后,把他抬下山去。
运到一字街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村民都来帮忙,但大多数人好奇这外乡人是何模样,都跑来一看究竟。那外乡人的随身物品也都被村民纷纷传看,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物件,观后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用处。
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外乡人终于被抬到曾阿婆家。阿明引众人入房间将伤者抬入卧室。曾阿婆此时已赶到。他命众人离开房间,只留阿明在一旁协助。
“阿明!你快去打一盆热水来。快去!”祖母严肃而急切的说。
“是!”阿明飞奔跨出门槛,朝厨房冲去。
阿婆见这年轻人约摸二十四岁光景。全身满是泥水,身体有多处擦伤,最严重的还是他的左腿,失血过多导致了昏迷,看来很有可能已经骨折。不一会儿,阿明端着装满热水的木盆,手里拿着干净的面巾。祖母示意阿明把外乡人的衣服退去,用热毛巾洗去身上的血迹和泥土。阿明先帮他擦拭面部,渐渐的,那人的额头、眉宇、五官都清晰起来。他的额头饱满略方,眉宇如山峰般高峻、鼻梁挺拔有力、嘴边下巴的胡茬浓密的生长一直延伸到脸颊,好一副俊朗的面孔。阿明看着有些发痴,心跳不禁加速,因为茶坝的人没有长得如此白皙的、如此特别的。阿明在盆里搓了搓面巾,脱掉了他的衣服,此人应该是保持着健身的习惯、身上的肌肉隐约有型。可惜被山上的草木划破、擦出不少伤口。阿明看着他身上的口子很是心疼。于是放低声音关切地问祖母:“奶奶!他怎么样了?”
奶奶检查着他的腿,叹息说道:“其他地方倒不打紧,只是这腿骨折了,他又失血过多,能不能保住性命,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听完,阿明略带哭腔的说道:“多好一个人呐!难道就这么死了!奶奶!我不想让他死!”
祖母了解孙子的品性,他从小心地善良、对世间万物都保有一片难得的悲悯之心,这正是医者需要的一份珍贵的慈心。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祖母自然认为阿明的反应是出于一个医者对病人的深切同情所致。于是安慰阿明道:“放心吧。万事有我。你到药房去拿些纱布、剪刀、木板、金创药来。” ↑返回顶部↑
“嗯。我今天挖了好大一筐折耳根回来。”阿明放下了竹篓,进了厨房,帮着擦好桌子,摆上碗筷,端出小菜。
祖孙两人相对而坐。阿明照常给祖母先盛了一碗汤,这是祖母从小养成的习惯,吃饭前必先喝汤,听老人们说这样有暖肠养胃的功效。
祖母看着阿明说道:“多好的折耳根呐!选出嫩的我们自个儿凉拌着吃,那些根也留出一部分做调料,其他的都晒干了做药材用吧。”
阿明欣然同意,点头道:“好啊,我也这打算这么办呢。”祖母给阿明夹了一块煎得两面金黄的蒜苗豆腐,阿明伸过碗去接,夹起来塞到嘴里。
祖母嘬了一口放在旁边的咂酒。这是茶坝地区流行的一种饮料,是用煮熟的高粱发酵后放入陶瓮中,喝的时候掺入开水搅匀,然后用细竹管吸取酒水。祖母很沉迷这种咂酒的味道,浓烈的酒香、回味有糯糯的香甜。祖母又嘬了一口,然后停下筷子,意味深长的望着阿明,那眼神中饱藏复杂的情绪,阿明什么也读不出来,只隐隐约约觉得祖母心事重重。
“你和惹娘那孩子玩得很好嘛。”祖母开了口。
“嗯,你也晓得,我在茶坝除了她,也没什么朋友的,怪我太闷,不合群,同龄人都不大喜欢我,她倒对我关心得很,从小就是这样,我也就习惯跟她一起玩。”阿明语气有些快活,说起惹娘,话也就脱口而出,头脑里不用先斟酌再找词表达,他话语很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这神情的不同。
“那你喜欢她吧?”祖母认真的问道,两眼直瞅着阿明。
阿明被这一问弄得猝不及防,脸一阵白一阵红,说道:“奶奶!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和她其实没什么,我还小,我还没想这么多。”
祖母笑着说:“不小喽!在我们茶坝,十六岁算大人了。上个月周家的女儿不是十四就出嫁了么!跟奶奶说实话,你喜欢她么?别难为情!”
阿明恢复了平静,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会有什么表现。我只觉得跟她在一起很快乐,很安心,也许是习惯了吧。说不清,真说不清。”阿明边说边用手托着下巴,头脑中飞快搜索与惹娘相关的记忆,从幼年到现在的回忆,不免有些羞得慌,那记忆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惹娘罩着他,自己倒像她的跟班了,其实旁人早这么认为,只是他自己不愿承认罢了。
祖母听到此,大概知道了个七七八八,道:“凡事顺其自然就好。你的事情,我不会阻拦,你自己决定吧,毕竟路要靠自己走,日子得自己活。”阿明本以为祖母会为帮着惹娘说话,因为惹娘在茶坝是出了名的能干,她家里有老油坊的产业,算是茶坝首屈一指的大户了,再说,单单是论人才和品貌,茶坝的女孩中也莫有与之相比的,能娶到这么一个百里挑一的孙媳妇,旁人是巴望不得的。阿明觉得奇怪,又想不出是什么缘故,也就岔开了话题不去多想。
初夏的茶坝已然有些闷热,夜幕降临并没有退去空气中的湿热。阿明闷得慌,便走出房门,爬上高高的月亮坝。今夜的月光依旧是不太明朗,月亮总像初次出门的少女,害羞得躲在厚厚的云层之中,少见它明媚的容颜。阿明找了块干净的石板坐下,四周响起了清脆的虫鸣。他呆呆的望着厚厚的云层,只瞧见朦朦胧胧的一层月晕。有时候真厌烦这云雾,什么也看不清,阿明心里暗骂。忽然,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一席凉风,吹得路旁的毛竹、芭蕉沙沙作响。阿明去瞧那宽大的芭蕉正伸出长长的花苞,经这一股怪风,云开雾散,月光明亮了起来,能清楚得看到芭蕉叶分明的纹理。阿明自然朝夜空望去,云被吹开了一条裂缝,月亮刚好灵巧的钻了出来,似乎是对他刚才那句暗骂示好。
月光把一切都照得幽静。给河面、给芦苇、给毛竹、给芭蕉都披上了薄薄的银纱。阿明回忆着祖母的话,内心自问道:“自己真的喜欢惹娘吗?不!也许自己应该喜欢她。她就像这夜空的月亮般皎洁,而自己就是河边的一撮芦苇稀松平常。惹娘喜欢我吗?不!也许她只当我是一个普通的玩伴。”河面的雾气渐浓,一片迷迷茫茫,月光与山峦短暂相遇之后,终究又被厚厚的云层笼罩,恢复了朦朦胧胧的状态。
第4章 第 4 章
茶坝的清晨被水雾笼罩着,太阳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穿透雾气,威力削减了不少。阿明简单吃过早饭,就开始整理昨天挖好的折耳根。他将那些根须完整的分作一堆,将脆嫩的分作另一堆,再经过精细挑选,去除杂质、烂叶,竟只剩下了半框。阿明从屋里取出两条长板凳、再拿出方竹匾,平行摆好板凳后,再将竹匾搁在板凳上,一个简易的晒台搭好了。他将切得规整的折耳根须,整齐地码在竹匾上,就像操场上整理排列的士兵。日头渐暖,云雾散去,正好用来烘干折耳根,如果天晴,大概只需要两三天的工夫便可宣告完成,但若是碰上下雨,就得提前盖好塑料布以防淋湿。处理好了药材所用的,还剩下不少的折耳根,他和祖母两人也吃不完,阿明就打算到一字街的集市上拿去卖了换钱。跟祖母打了招呼便向一字街去了。
今天正好是茶坝的赶集日。一字街人潮攒动,虽然人多,大家都默契的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蔬菜食品区与生活用品区泾渭分明,整齐而分明的摆放在街边。阿明像往常一样找到自己最习惯的街角位置蹲下,每个摊主都有自己熟悉的位置,常年不曾变化,村里的人就这样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守望着植根于他们血液中的本分。
曾阿婆是茶坝唯一的药师,村里的人都受过她不少恩惠,爱屋及乌,对阿明也很是照顾。他的折耳根也很快售卖一空。祖母对阿明的职业要求不多,唯一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药铺,传承这份济世救人的家业。十一二岁的男孩总是玩心重,耍性大的年纪,对读书认字有着天然的排斥,虽然迫于祖母的威严,阿明勉强能身处药房,但心思却早已在别处,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孙子,虽然祖母对他寄予厚望,但爱孙情切,对他的马虎和调皮自然不会认真计较。
茶坝人喜欢吃折耳根,用来泡水喝、打佐料、凉拌吃都是不错的选择,茶坝人笃信折耳根清热解毒、消食养胃的奇效,这正是对付茶坝湿热异常的环境最方便且经济的良方,更是世世代代茶坝人长年累月生活经验积累的智慧。
中午,天气渐热。阿明收了摊子,赶回家去吃午饭。饭桌上,阿明向祖母讲述了街上的热闹景象,又说了村民对他的友善。阿明和祖母正欢快的聊着,忽然听到门外人身嘈杂、乱乱哄哄,阿明忙出去查看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一大堆人像是围着什么,朝家里走来。阿明忙挤进人堆想去瞧个明白。只见,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男人躺在木板上被村民抬来,他像是受了重伤,不省人事,左腿缠着白布渗出了大片鲜血。这人身上满是污泥,头发沾满了树枝草皮,脸上也辨不清楚模样。阿明瞧着第一眼认定他绝非茶坝人,莫非是传说中“外面世界”的人。
茶坝村民的起源是几百年前躲避战乱的边民逃难于此,因缘际会找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几百年来都不曾有外人进来。茶坝是一个原始简陋的地方,这里远离一切的现代文明,没有电灯、没有手机、没有烤箱……只听村里的老人说,茶坝之外的世界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茶坝之外的人也复杂得让人难以分辨善恶。但不管是善人还是歹人,总得先救人再说。据抬人的村民所说,这伤者是在茶坝上游的断崖下被樵夫发现的,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受伤严重。但见他不是本地人,樵夫心里又难免疑虑,担心万一引狼入室,给茶坝招来灾祸如何是好,但善良的本性最终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樵夫连忙喊了附近的同行,简单处理伤口之后,把他抬下山去。
运到一字街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村民都来帮忙,但大多数人好奇这外乡人是何模样,都跑来一看究竟。那外乡人的随身物品也都被村民纷纷传看,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物件,观后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用处。
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外乡人终于被抬到曾阿婆家。阿明引众人入房间将伤者抬入卧室。曾阿婆此时已赶到。他命众人离开房间,只留阿明在一旁协助。
“阿明!你快去打一盆热水来。快去!”祖母严肃而急切的说。
“是!”阿明飞奔跨出门槛,朝厨房冲去。
阿婆见这年轻人约摸二十四岁光景。全身满是泥水,身体有多处擦伤,最严重的还是他的左腿,失血过多导致了昏迷,看来很有可能已经骨折。不一会儿,阿明端着装满热水的木盆,手里拿着干净的面巾。祖母示意阿明把外乡人的衣服退去,用热毛巾洗去身上的血迹和泥土。阿明先帮他擦拭面部,渐渐的,那人的额头、眉宇、五官都清晰起来。他的额头饱满略方,眉宇如山峰般高峻、鼻梁挺拔有力、嘴边下巴的胡茬浓密的生长一直延伸到脸颊,好一副俊朗的面孔。阿明看着有些发痴,心跳不禁加速,因为茶坝的人没有长得如此白皙的、如此特别的。阿明在盆里搓了搓面巾,脱掉了他的衣服,此人应该是保持着健身的习惯、身上的肌肉隐约有型。可惜被山上的草木划破、擦出不少伤口。阿明看着他身上的口子很是心疼。于是放低声音关切地问祖母:“奶奶!他怎么样了?”
奶奶检查着他的腿,叹息说道:“其他地方倒不打紧,只是这腿骨折了,他又失血过多,能不能保住性命,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听完,阿明略带哭腔的说道:“多好一个人呐!难道就这么死了!奶奶!我不想让他死!”
祖母了解孙子的品性,他从小心地善良、对世间万物都保有一片难得的悲悯之心,这正是医者需要的一份珍贵的慈心。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祖母自然认为阿明的反应是出于一个医者对病人的深切同情所致。于是安慰阿明道:“放心吧。万事有我。你到药房去拿些纱布、剪刀、木板、金创药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