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重器 利器(1 / 3)
看到众人脸上的不自然,蒯越笑着解释道:“甲字号的地方都属于机密,倘若没有主公手令,便是我也不能靠近,若是有人强闯或者潜入,一律视为窥探军情密报,这里的军士可以直接格杀,之后追查,相关之人轻则问斩,重则株连三族,这类事情其实之前就发生过,只是当时划分还不明确,现在被主公以甲等标明。”
听了解释,很快就有人想到了什么,问道:“军师说的莫不是一年前,贿赂守卫,想要窃取造纸之术,结果全家都掉了脑袋的那一次?”
蒯越点头,众人恍然,再看向门口上那个“甲”字的时候不由多了几分敬畏。
跟着李易走进大院,里面传来了一阵咣当咣当的声音。
因为刚刚过年,之前经过的那些工坊并没有人在做工,众人一路走过来都很安静,而这里动静很大,并且还有人声,显然,是有人在里面忙活的,哪怕过年也没有停歇。
李易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着,同时指了指两边被隔开的小院道:“左边是造纸的,右边是连弩的作坊,不过这两样东西我就不介绍了,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
郭嘉笑道:“嘉查阅了往年荆州账册,仅仅是白纸一项所得,就抵得上往年荆州全年税收,甚至超出些许,这还是作坊规模有限,且因为战事的缘故诸多地域销路不畅,否则……”
郭嘉摇了摇头,后面的话他没法说,因为数目实在太大,大到了他都算不清的地步。
众人纷纷点头,纸张的价值与表现他们有目共睹,还一些了解内情的人更是知道纸张售卖的时候李易心有多黑,对外销售的部分都是以成本价的上百倍在卖,那种赚钱的速度,看着都叫人心颤。
前段时间被李易调回襄阳的伏德最近正是意气风发,闻言忍不住打趣道:“如今办公文书,用的都是纸张,确实是方便的紧,只是想想一笔下去,抵得上一天的俸禄,就有些心疼的紧。”
李易在前面听到,心中暗道何止是一天的俸禄,像伏德这个级别的,一道政令动辄就会影响成千数万人的生计。
不过李易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玩是笑话,除非他有心故意针对,不然不用盯那么紧的。
“纸张,虽然轻若鹅毛,却为国之重器啊!”
蒯越也插了一嘴,给纸张定义了一个新高度。
“军师所言甚是,不过,叫我说,除此重器之外还有利器,便是那十发连弩了。”
这次发言的是徐晃,徐晃很是感慨,看向隔墙的连弩作坊,说道:“这次北上,连弩实在功不可没,先在兖州建功,之后又在青州协助主公奠定胜局,若无连弩,我军虽然依旧必胜,但起码要多出好几千的伤亡。”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跟着李易回来的那批人,更是深有体会。
徐晃继续说道:“兖州战后,打扫战场,我瞧见一个中年士兵将连弩放在地上,跪下对着连弩下拜,我心中好奇,问他这是做什么,那人回答,连弩凶猛,救他性命,做人不能忘本,应当拜一上拜。”
郭嘉忍不住笑了出来,问道:“公明是如何回答的?”
徐晃答道:“我说这连弩是主公与黄夫人造出来的,让他找机会拜一拜主公和黄夫人。”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然后看向了走在最前的李易,不过李易没有回头,他们便慢慢的将视线落在了吊在人群后面的黄承彦身上。
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渐渐的多出了几分尊重,还有羡慕。
李易得荆州之后,不是留在襄阳,就是在外征战,对于南阳的书院只能遥控指挥,虽然威望不减,但书院事务的主要执行权利都落在副院长的身上。
随着蔡邕被调往豫州,后来安排过去的陶谦又只是个面子工程,所以,在书院的管理上,除李易之外,黄承彦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二人,权柄非常重。
今日这些官员家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书院那边,即便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所以,没人愿意得罪黄承彦。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对黄承彦敬畏,更别提羡慕,真正起到这一作用的,是人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造纸,连弩,这两样目前对李易影响最大的事物,虽然主题和框架,包括开端都是李易点出来的,但真正让这些构想成为现实,并展开批量生产,产生收益或者实战效果的,却是黄月英。
因为人家,多少读书人不用再捧着厚厚的竹简?
因为人家,多少将士不需要用血肉之躯硬抗对面的冲锋,只是几轮连弩的箭雨就将对方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切一切,都为黄月英博得了极高的威望,无论是文官士子,还是武将兵卒,都是如此。 ↑返回顶部↑
听了解释,很快就有人想到了什么,问道:“军师说的莫不是一年前,贿赂守卫,想要窃取造纸之术,结果全家都掉了脑袋的那一次?”
蒯越点头,众人恍然,再看向门口上那个“甲”字的时候不由多了几分敬畏。
跟着李易走进大院,里面传来了一阵咣当咣当的声音。
因为刚刚过年,之前经过的那些工坊并没有人在做工,众人一路走过来都很安静,而这里动静很大,并且还有人声,显然,是有人在里面忙活的,哪怕过年也没有停歇。
李易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着,同时指了指两边被隔开的小院道:“左边是造纸的,右边是连弩的作坊,不过这两样东西我就不介绍了,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
郭嘉笑道:“嘉查阅了往年荆州账册,仅仅是白纸一项所得,就抵得上往年荆州全年税收,甚至超出些许,这还是作坊规模有限,且因为战事的缘故诸多地域销路不畅,否则……”
郭嘉摇了摇头,后面的话他没法说,因为数目实在太大,大到了他都算不清的地步。
众人纷纷点头,纸张的价值与表现他们有目共睹,还一些了解内情的人更是知道纸张售卖的时候李易心有多黑,对外销售的部分都是以成本价的上百倍在卖,那种赚钱的速度,看着都叫人心颤。
前段时间被李易调回襄阳的伏德最近正是意气风发,闻言忍不住打趣道:“如今办公文书,用的都是纸张,确实是方便的紧,只是想想一笔下去,抵得上一天的俸禄,就有些心疼的紧。”
李易在前面听到,心中暗道何止是一天的俸禄,像伏德这个级别的,一道政令动辄就会影响成千数万人的生计。
不过李易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玩是笑话,除非他有心故意针对,不然不用盯那么紧的。
“纸张,虽然轻若鹅毛,却为国之重器啊!”
蒯越也插了一嘴,给纸张定义了一个新高度。
“军师所言甚是,不过,叫我说,除此重器之外还有利器,便是那十发连弩了。”
这次发言的是徐晃,徐晃很是感慨,看向隔墙的连弩作坊,说道:“这次北上,连弩实在功不可没,先在兖州建功,之后又在青州协助主公奠定胜局,若无连弩,我军虽然依旧必胜,但起码要多出好几千的伤亡。”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跟着李易回来的那批人,更是深有体会。
徐晃继续说道:“兖州战后,打扫战场,我瞧见一个中年士兵将连弩放在地上,跪下对着连弩下拜,我心中好奇,问他这是做什么,那人回答,连弩凶猛,救他性命,做人不能忘本,应当拜一上拜。”
郭嘉忍不住笑了出来,问道:“公明是如何回答的?”
徐晃答道:“我说这连弩是主公与黄夫人造出来的,让他找机会拜一拜主公和黄夫人。”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然后看向了走在最前的李易,不过李易没有回头,他们便慢慢的将视线落在了吊在人群后面的黄承彦身上。
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渐渐的多出了几分尊重,还有羡慕。
李易得荆州之后,不是留在襄阳,就是在外征战,对于南阳的书院只能遥控指挥,虽然威望不减,但书院事务的主要执行权利都落在副院长的身上。
随着蔡邕被调往豫州,后来安排过去的陶谦又只是个面子工程,所以,在书院的管理上,除李易之外,黄承彦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二人,权柄非常重。
今日这些官员家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书院那边,即便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所以,没人愿意得罪黄承彦。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对黄承彦敬畏,更别提羡慕,真正起到这一作用的,是人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造纸,连弩,这两样目前对李易影响最大的事物,虽然主题和框架,包括开端都是李易点出来的,但真正让这些构想成为现实,并展开批量生产,产生收益或者实战效果的,却是黄月英。
因为人家,多少读书人不用再捧着厚厚的竹简?
因为人家,多少将士不需要用血肉之躯硬抗对面的冲锋,只是几轮连弩的箭雨就将对方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切一切,都为黄月英博得了极高的威望,无论是文官士子,还是武将兵卒,都是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