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袁绍的绝望(1 / 3)
这场战斗来的突然,结束的也很快。
发现被人出卖引入埋伏,而且对方的兵力远远在自己之上,四千冀州兵马几乎顷刻之间就没有了战意,一个个如同待宰羔羊一般,任凭李易的兵马将他们团团围住。
最后,只有刘副将带着一批绝对忠于袁家的军官与士兵,向着李易的所在发起了一次冲锋,看似是想擒贼擒王,但他们自己都知道,那时不可能的。
几百具连弩齐射之后,看到那瞬间倒下的几十具已经不成人形的尸首,冀州军军心彻底崩溃。
然后典韦高举天子圣旨,说明了李易立场的正确性,以及袁家的叛逆之举,让他们这些人不要再执迷不悟,在力和理面前,剩下的四千来人不出意料的放下了手中的兵刃,选择了向李易投降。
至此,李易以零损伤,取得了他渡河之后的首次胜利,袁谭一方也再一次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沉痛打击,不过,这对于袁谭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经过了两天的时间,李易后方的粮草辎重已经送到,兵力也再度得到了补充,既然后勤无碍,李易便马不停蹄,带着两万多人直接奔着平原的县城杀了过去。
且不说袁谭该如何面对眼前那种近乎绝望的困难,在他之前,袁绍却是先一步感受到了绝望。
因为,遇到困难的可不只有袁谭,在青州消息送到袁绍那里之前,并州就已经给袁绍送去了噩耗:
李傕与韩遂一路凯歌,短短数日时间,竟然已经逼近了晋阳。
此外,张扬为了表示自己是坚定的站在李易那边的,也主动派出了一队兵马,不过被挡在了壶关,虽然威胁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高干的兵力。
按照当初李易给李傕与韩遂的命令,让他们不要在并州急于进攻,只要拖住高干,不让并州的兵力下来支援袁绍就可以了。
一开始两人确实是这么做的,反正平平稳稳的就能拿到功劳,他们也不至于非要脸对脸的和高干拼一身血。
起初双方就在上郡和太原的边界对峙,李傕与韩遂不断佯攻,声势浩大,很吓人,可就是不动真格的。
高干似乎也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所以,双方的攻防战初期倒是相当的默契。
然而,这份默契维持了没多久,就被打破了。
李易四十万大军兵临黄河,对外宣称的是百万大军,这个消息传到到并州之后,自然人心浮动,许多人都感觉到,袁绍怕是要完。
并州不同于冀州,冀州是袁绍的亲儿子,只要手里有资源,袁绍就优先扶持冀州,比如兵马待遇,对官员的重视程度,等等许多方面,并州都比不得冀州。
高干虽然也算是文武兼备,并不是泛泛之辈,但论本事论资历,距离一州刺史还是有些距离的,而他能够上位,主要还是因为他是袁绍的外甥。
所以,高干在并州的威望多少,其实就是袁绍个人威望在并州的延伸,现在李易大军打了过来,袁绍自己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在冀州的威望都开始动摇,而并州,那就只能呵呵了。
在这个背景下,随着李易攻打袁绍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州许多人都开始思考,一旦河北变天,他们应该如何自处,如何延续家族兴旺。
但答案只有一个,赶紧往李易那边站队,越早越好,不然等李易打过来再投降,那就晚了。
只是袁绍还没倒,积威犹在,寻常人轻易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但是,这种气氛就像是一股股阴云,不断的在并州酝酿聚集,直到黑山军张燕打着李易的旗号,以奇兵攻破了沾县县城,之后并州的形势便急转直下。
先是平周,谷远等县城改旗易帜,响应李易,并请求李易驻军,或者安排官吏。
这时高干虽然愤怒,但还能勉强承受,因为袁绍也不是让他每城固守,一些城池的易主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方式上有些差别,他以为应该是被李傕派兵攻下,可哪想,人家连一个兵都没派,那些县城自己就挂起了白旗。
但很快,让高干惊恐的事情就发生了,中都,京陵两城居然也降了李易。
此时高干驻军在界休,这里多山地,可以凭借地形对李傕的大军形成阻碍,中都和京陵两城刚好就在高干的后方,这两地一投降,立刻就断了高干的粮道,让高干的位置从战场前线,转而成为了孤悬在外的一支孤军。
这种时候高干除了撤兵没有第二种选择,因为中都和京陵的城中并没有多少兵马,虽然断了他的粮道,暂时还拦不出他的大军,可是,只要李傕派一支几千人的兵马绕过去,他的退路就会真的被堵死了,然后都不用李傕攻打,只要围城半月,他的兵马就会因为缺粮陷入绝境。
只是,高干退兵,李傕和韩遂会让他说走就走?
虽然李易的军令不让他们与高干硬碰硬,但这种送上门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他们的前半辈子就算白活了,而且,鲁肃也支持他们出战的决定。 ↑返回顶部↑
发现被人出卖引入埋伏,而且对方的兵力远远在自己之上,四千冀州兵马几乎顷刻之间就没有了战意,一个个如同待宰羔羊一般,任凭李易的兵马将他们团团围住。
最后,只有刘副将带着一批绝对忠于袁家的军官与士兵,向着李易的所在发起了一次冲锋,看似是想擒贼擒王,但他们自己都知道,那时不可能的。
几百具连弩齐射之后,看到那瞬间倒下的几十具已经不成人形的尸首,冀州军军心彻底崩溃。
然后典韦高举天子圣旨,说明了李易立场的正确性,以及袁家的叛逆之举,让他们这些人不要再执迷不悟,在力和理面前,剩下的四千来人不出意料的放下了手中的兵刃,选择了向李易投降。
至此,李易以零损伤,取得了他渡河之后的首次胜利,袁谭一方也再一次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沉痛打击,不过,这对于袁谭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经过了两天的时间,李易后方的粮草辎重已经送到,兵力也再度得到了补充,既然后勤无碍,李易便马不停蹄,带着两万多人直接奔着平原的县城杀了过去。
且不说袁谭该如何面对眼前那种近乎绝望的困难,在他之前,袁绍却是先一步感受到了绝望。
因为,遇到困难的可不只有袁谭,在青州消息送到袁绍那里之前,并州就已经给袁绍送去了噩耗:
李傕与韩遂一路凯歌,短短数日时间,竟然已经逼近了晋阳。
此外,张扬为了表示自己是坚定的站在李易那边的,也主动派出了一队兵马,不过被挡在了壶关,虽然威胁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高干的兵力。
按照当初李易给李傕与韩遂的命令,让他们不要在并州急于进攻,只要拖住高干,不让并州的兵力下来支援袁绍就可以了。
一开始两人确实是这么做的,反正平平稳稳的就能拿到功劳,他们也不至于非要脸对脸的和高干拼一身血。
起初双方就在上郡和太原的边界对峙,李傕与韩遂不断佯攻,声势浩大,很吓人,可就是不动真格的。
高干似乎也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所以,双方的攻防战初期倒是相当的默契。
然而,这份默契维持了没多久,就被打破了。
李易四十万大军兵临黄河,对外宣称的是百万大军,这个消息传到到并州之后,自然人心浮动,许多人都感觉到,袁绍怕是要完。
并州不同于冀州,冀州是袁绍的亲儿子,只要手里有资源,袁绍就优先扶持冀州,比如兵马待遇,对官员的重视程度,等等许多方面,并州都比不得冀州。
高干虽然也算是文武兼备,并不是泛泛之辈,但论本事论资历,距离一州刺史还是有些距离的,而他能够上位,主要还是因为他是袁绍的外甥。
所以,高干在并州的威望多少,其实就是袁绍个人威望在并州的延伸,现在李易大军打了过来,袁绍自己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在冀州的威望都开始动摇,而并州,那就只能呵呵了。
在这个背景下,随着李易攻打袁绍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州许多人都开始思考,一旦河北变天,他们应该如何自处,如何延续家族兴旺。
但答案只有一个,赶紧往李易那边站队,越早越好,不然等李易打过来再投降,那就晚了。
只是袁绍还没倒,积威犹在,寻常人轻易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但是,这种气氛就像是一股股阴云,不断的在并州酝酿聚集,直到黑山军张燕打着李易的旗号,以奇兵攻破了沾县县城,之后并州的形势便急转直下。
先是平周,谷远等县城改旗易帜,响应李易,并请求李易驻军,或者安排官吏。
这时高干虽然愤怒,但还能勉强承受,因为袁绍也不是让他每城固守,一些城池的易主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方式上有些差别,他以为应该是被李傕派兵攻下,可哪想,人家连一个兵都没派,那些县城自己就挂起了白旗。
但很快,让高干惊恐的事情就发生了,中都,京陵两城居然也降了李易。
此时高干驻军在界休,这里多山地,可以凭借地形对李傕的大军形成阻碍,中都和京陵两城刚好就在高干的后方,这两地一投降,立刻就断了高干的粮道,让高干的位置从战场前线,转而成为了孤悬在外的一支孤军。
这种时候高干除了撤兵没有第二种选择,因为中都和京陵的城中并没有多少兵马,虽然断了他的粮道,暂时还拦不出他的大军,可是,只要李傕派一支几千人的兵马绕过去,他的退路就会真的被堵死了,然后都不用李傕攻打,只要围城半月,他的兵马就会因为缺粮陷入绝境。
只是,高干退兵,李傕和韩遂会让他说走就走?
虽然李易的军令不让他们与高干硬碰硬,但这种送上门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他们的前半辈子就算白活了,而且,鲁肃也支持他们出战的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