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门 第13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陶伯珪十七岁生辰当天,收到了他阿爹寄来的信,彼时他正在收拾行囊,准备次日随师兄邝秀之出发去南海郡。
  陶爹是写信来问儿子意见的。
  太上皇上个月崩逝了,眼下正值国丧,按理来说本不应谈婚论嫁,不过却架不住有些人担心等一年只怕黄花菜要凉,所以还是会与看中的人家暗通款曲,也好尽量先达成个初步意向。
  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为了今后有个统一的对外态度,其实就已先问过他的意思。
  陶伯珪当时明确表达了自己还没心思考虑这些,也不想草率找个人过一生,还是要向兄姐看齐。
  他父亲和几个兄姐听了这话也赞同,三个姐夫更是十分受用,大姐夫陆玄当场便表示会帮他把话放出去,并道:“这种事原是看缘分,急也不管用,你看我当年不急不慢地,正好就遇上了陶大姑娘。”
  三姐夫崔湛点头附和:“婚姻大事,谨慎些更好。”
  他圣上姐夫更道:“等再过两年你出师了,就先来给朕当著作郎,立业之事也不可耽误。”
  然而陶爹的这封来信里却说,江宗主有意把自家小孙女许给他,那女娃今年才刚满十三,对方觉得正好国丧期后再慢慢商议也不迟,毕竟最早也得两年后才能成亲了,就算再要多等陶伯珪两年也能等得。
  陶从瑞的意思,是康陵江氏好歹也是盛门高族,江宗主都亲自出面把话说到这样的地步了,自己也实在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就听了长子和大女婿的建议,写信来问问他,看陶伯珪要不要抽个空亲自回金陵一趟解决这事。
  陶伯珪了解父亲的性格,自然明白江宗主这番态度给他阿爹带来的难处,更晓得兄长和大姐夫的意思是想练练他,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提笔回了信,大意就几句:自己有更重要的事需即日出发去南海,短时归期未定。另,江氏小妹年纪尚幼,小孩子便该做小孩子的事,请江宗主不必等他什么,他也承担不起江家姑娘韶华虚耗的风险。
  言下之意就是并不赞同江家早早给女孩订婚的行为。
  大齐本无早婚之俗,他家里当初那么困难的时候,阿爹也没想过要这么迫不及待地把三个阿姐嫁出去换些什么,才刚满十三岁的女孩子,原该是和他三姐那时一样乐天快意的,明明又不是养不起,却偏要因长辈那些利益算计被迫为他这个陌生的,不知性情如何,能否托付终身的人困住身心,简直糟蹋孩子。
  若是我将来有个女儿,必定倾囊相授好好教导成才,她这辈子遇得到心仪之人便遇,遇不到也就算了,定不勉强她嫁个不喜欢的。陶伯珪如是坚定地想。
  况且他心里已有了个人。
  他早就打定主意,若情愫不可尽消,他绝不会拖累旁人。
  给父亲的信送出去之后,他收拾完了东西,然后去了邝秀之那边。
  陶伯珪的恩师邝胤有两子一女,长子邝继之在秘书省为官,次子邝秀之则跟随其父在治学,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名士,因和陶伯珪平日里相处颇多也投契,两人虽隔着年纪,但交情却不错。
  他过去的时候,邝秀之正在向一双儿女交代家里的事,见到陶伯珪来了,便邀他入座。
  邝秀之的女儿见到陶伯珪,先是乖乖唤了声“小师叔”,然后对她阿爹道:“您放心吧,家里的事有阿娘和我们,这回有小师叔陪着您一道去南海郡,定能顺利把姑母接回来。”
  她口中的姑母便是邝胤唯一的女儿,邝灵蕴。
  邝灵蕴十三岁时就已是士族中小有名气的才女,正可谓有天赋之才,就算是邝胤都时常感慨说若阿蕴为男儿,其所成绝不输于两位兄长。
  邝胤此言倒不是说女儿不好,只是邝灵蕴出嫁太早了。早到她根本没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父亲教导,就算是陪嫁带去了不少的书籍卷册,但又如何能与在家中时比?
  若依邝胤的意思,其实根本不想女儿十五岁就出嫁的。只偏偏这是孩子年幼时就定下的婚约——早些年邝胤去南海郡游学,结果不巧在那边生了场大病,得蒙当地一关姓士家照料才终得平安,病好之后,他出于感激,又见对方独子生得玉雪乖巧,小小年纪也是有礼有节,便答应了其提出的儿女亲家之约。
  那时邝灵蕴只有四岁。
  十年后,关家来信,要商量两个孩子的婚期,并说家中老太爷得了重病,恐怕就这一年多的光景,为圆老人心愿,所以他们想早些把邝灵蕴娶过门。
  邝胤实在舍不得,其实这些年已颇有些后悔当初冲动应下了这门亲,但君子一诺千金,他也不能言而无信。但此时他想来想去,却还是觉得女儿年纪太小,想要再拖两年,毕竟南海郡那么远,往后只怕是很难再见了。
  若依他自己的意思,女儿二十岁过后再出嫁也是可以的。
  但邝灵蕴本人却劝他践诺,说是以免惹出枝节,恐对邝家和阿爹的名声有碍。还反过来劝父亲说她去了那边也会好好治学,常写信回家。
  邝胤夫妇只好忍泪送了她出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