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65节(2 / 4)
以西南夷族人现在的汉化水平,他们若是派人去与其他汉族人竞争童生考试,绝对一个也考不上。
不仅说也是白说,更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说不定还会让他们觉得汉人的考试不公平,竟然一个西南夷人也不录用,变得仇视汉人,起到反效果。
季兴邦只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他以布政使的名义让各县的县学每年至少招收三个西南夷人的学生,以官府的财政供养他们继续学习,每半年将他们送到省城来,季兴邦会亲自考教这些西南夷族人的学问。
同时,季兴邦还在省城当中寻找了一些懂汉话,来谋生的西南夷人,主要是百夷族、景东族,崩山族三族的人来做老师,教大家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他不仅自己学,他的妻子时晗雪学,他的一双儿女学,同时还免费开放给属官和省城的平民子弟、女孩儿们学。
这三夷与汉族的聚居地离得比较近,汉化程度稍微深一些,算是比较亲近汉人的三支西南夷族人。
季兴邦准备先学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争取日后能亲自与他们交流。
能交流是之后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基础。
周巡抚大人自然知道季兴邦布政使的这一系列操作。
不过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异想天开,都是小打小闹,不会影响他西南省稳定的大局,他也即将离开西南省回京赴任,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阻止季兴邦的这些活动。
作者有话说:
注1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下》,本文有化用。
第132章 学新知识
现在季兴邦的大儿子季昀霆十岁, 女儿季昀舒七岁,二人都已经开蒙了。
他们二人从小跟着父母,更多的是辗转多地, 主要算是待在京城和山北省临汾府两地, 但是所去的地方偶尔也会加上山北省长治府魏县西甲村, 以及与父母游历等等。
因为一直在旅途当中, 所以他们二人基本上只是被父亲季兴邦,以及母亲时晗雪二人教导,并未正式送入蒙学之中启蒙,也未给他们正式聘请师傅。
不过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乃是夺得男女两个状元的人, 教教自己的儿女、给他们启蒙自然不在话下。
这夫妻俩还是很看重子女的教育的,日间便是再忙再累,晚上也都会陪孩子,好好教育他们。
时晗雪更是做一个好母亲,白日里去书院念书时也会将两个孩子一同带去。
孩子们一直在书院当中与其他人相处, 也算是时时沐浴在书香之中, 念书识字不愁,还比同龄的小孩懂得更多一些。
只是这次到了西南省省城之后, 因为要学其他西南夷语言的原因, 季兴邦、时晗雪这对父母带了好多其他的大人、小孩一起与他们做同学, 一起学习知识, 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在班里,他们兄妹两人好好的学习,好好地表现,想让父母知道他们兄妹俩的能耐。
不知道是因为小孩子真的是很聪明的原因,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也确实是季昀霆、季昀舒这样的小孩子学起西南夷的语言来说更快。
可能是因为季昀霆和季昀舒兄妹俩有一对百夷族小兄妹做朋友的原因, 他们学习百夷族的语言来尤其的快。
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一对请来的教百夷族语言的夫妇带着一双十多岁的儿女,因为也仰慕汉文化,便也求了季兴邦让他们的儿女们一同在学堂里和大家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字。
季兴邦对于其他民族仰慕汉文化,将要学习汉字、汉语自然是很支持的。
于是他除了支付给这对夫妇教授知识的束脩之外,也同意让他们的一双儿女做了大家的同学,一同学习汉文化的知识,以及其他两种民族的语言。
对于教授另外两种语言的西南夷老师,季兴邦也给了他们同样的待遇,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孩子或者侄子侄女送来这里一块儿念书,学习汉文化。
但是其他两个西南夷的老师心中还有些犹豫这么做是不是好的,没有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孩子或者子侄带到季兴邦所开办的学堂里来。
还是更亲近汉族的百夷族夫妇俩先将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带来一同上学。 ↑返回顶部↑
不仅说也是白说,更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说不定还会让他们觉得汉人的考试不公平,竟然一个西南夷人也不录用,变得仇视汉人,起到反效果。
季兴邦只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他以布政使的名义让各县的县学每年至少招收三个西南夷人的学生,以官府的财政供养他们继续学习,每半年将他们送到省城来,季兴邦会亲自考教这些西南夷族人的学问。
同时,季兴邦还在省城当中寻找了一些懂汉话,来谋生的西南夷人,主要是百夷族、景东族,崩山族三族的人来做老师,教大家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他不仅自己学,他的妻子时晗雪学,他的一双儿女学,同时还免费开放给属官和省城的平民子弟、女孩儿们学。
这三夷与汉族的聚居地离得比较近,汉化程度稍微深一些,算是比较亲近汉人的三支西南夷族人。
季兴邦准备先学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争取日后能亲自与他们交流。
能交流是之后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基础。
周巡抚大人自然知道季兴邦布政使的这一系列操作。
不过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异想天开,都是小打小闹,不会影响他西南省稳定的大局,他也即将离开西南省回京赴任,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阻止季兴邦的这些活动。
作者有话说:
注1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下》,本文有化用。
第132章 学新知识
现在季兴邦的大儿子季昀霆十岁, 女儿季昀舒七岁,二人都已经开蒙了。
他们二人从小跟着父母,更多的是辗转多地, 主要算是待在京城和山北省临汾府两地, 但是所去的地方偶尔也会加上山北省长治府魏县西甲村, 以及与父母游历等等。
因为一直在旅途当中, 所以他们二人基本上只是被父亲季兴邦,以及母亲时晗雪二人教导,并未正式送入蒙学之中启蒙,也未给他们正式聘请师傅。
不过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乃是夺得男女两个状元的人, 教教自己的儿女、给他们启蒙自然不在话下。
这夫妻俩还是很看重子女的教育的,日间便是再忙再累,晚上也都会陪孩子,好好教育他们。
时晗雪更是做一个好母亲,白日里去书院念书时也会将两个孩子一同带去。
孩子们一直在书院当中与其他人相处, 也算是时时沐浴在书香之中, 念书识字不愁,还比同龄的小孩懂得更多一些。
只是这次到了西南省省城之后, 因为要学其他西南夷语言的原因, 季兴邦、时晗雪这对父母带了好多其他的大人、小孩一起与他们做同学, 一起学习知识, 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在班里,他们兄妹两人好好的学习,好好地表现,想让父母知道他们兄妹俩的能耐。
不知道是因为小孩子真的是很聪明的原因,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也确实是季昀霆、季昀舒这样的小孩子学起西南夷的语言来说更快。
可能是因为季昀霆和季昀舒兄妹俩有一对百夷族小兄妹做朋友的原因, 他们学习百夷族的语言来尤其的快。
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一对请来的教百夷族语言的夫妇带着一双十多岁的儿女,因为也仰慕汉文化,便也求了季兴邦让他们的儿女们一同在学堂里和大家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字。
季兴邦对于其他民族仰慕汉文化,将要学习汉字、汉语自然是很支持的。
于是他除了支付给这对夫妇教授知识的束脩之外,也同意让他们的一双儿女做了大家的同学,一同学习汉文化的知识,以及其他两种民族的语言。
对于教授另外两种语言的西南夷老师,季兴邦也给了他们同样的待遇,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孩子或者侄子侄女送来这里一块儿念书,学习汉文化。
但是其他两个西南夷的老师心中还有些犹豫这么做是不是好的,没有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孩子或者子侄带到季兴邦所开办的学堂里来。
还是更亲近汉族的百夷族夫妇俩先将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带来一同上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