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47节(2 / 4)
更有那些带着孩子的寡母,唤作珍大嫂子的,当即就给谢愈跪了下来:“愈哥儿,我家兰哥儿若是有了出息,这一辈子我们母子都记得你的大恩大德。”
唬得谢愈手忙脚乱地想将寡嫂扶起,又碍于男女大防,踌躇着不敢伸出手去,还是在旁边看了半天的沈意走了上来,笑盈盈地将珍大嫂子扶了起来。
一时间,谢家族人纷纷聚了过来,男人们和谢愈勾肩搭背,说得好不热闹,女人们也围着沈意,说着恭维的话语,就连谢族长的儿子儿媳,也加入了这些人群,徒留谢族长和他夫人在人群外,体会着从没感受到的冷清,扯着嘴角都笑不出来。
凭借着族学,谢愈成功的收服了谢家族里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的心,沈意进族谱的事情,在族老和族人的支持下,自然没有半点阻碍。
除夕当晚,祭祖过后,由几位族□□同打开祠堂大门,行礼祭祀过后焚香净手,将族谱请出,围着族谱念上一段祀词后,谢三老爷挽起袖子,拿上好的湖笔蘸上金墨,在谢愈名字后一笔一划地郑重协商:“妻:沈意。”几个字,从此沈意便彻彻底底成了谢家妇。
正常祭祖不让妇人进入,但这次是要将沈意的名字写上族谱,便特特准了沈意参加祭祀,望着自己的名字被写在陌生的族谱上,沈意心头一阵恍惚,祠堂的屋顶高悬,但她总觉得屋顶下的地方黑黢黢的,好似怪兽在长着大嘴,随时准备将她吞噬。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年的除夕,还是圆满的过去了,沈意在这一次过年的操持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作为一家的主妇,在过年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每日里掰着手指头算还需要做些什么,好在有着韩薇娘在一旁指导,纵使磕绊,礼节却也分毫不乱。
从祠堂出来,谢家众人打着哈欠纷纷回家,此时夜已过半,新的一年已然来临,织染巷子离谢家族里有段距离,走出祠堂大门,才发现天已落雪,大片的雪花从空中落下,发出窸窣的声音,而这份动静被烟花鞭炮声掩盖几不可闻,唯有雪花划过耳畔,耳垂感受着这份冰凉,才能听到一丝微不可闻的声音。
在这漫天的风雪里里,沈意和谢愈手拉着手,穿过空无一人的街道,烟花盛放在空中绽放出最后的芳华,在这流光溢彩中,两人的手越牵越紧,路边的灯笼璀璨夺目,散发光芒照着谢愈和沈意,拉出颀长的影子,在这灯笼的照射下,两个细长的影子越靠越近,逐渐交融,而影子的主人牵着手从巷头走到巷尾,发上肩头染上薄薄的雪花,好似牵着手从年轻走到年老,两人携手走过了这一生。
除夕过后,日子便好像按了加速键,谢家长辈家和沈家拜过年后,离谢愈上京的日子便愈发的近了。
金陵去京城,最舒适与方便的方式,便是先坐马车前往镇江,然后从镇江换船一路北上,过徐州、聊城、天津,直抵通县,到通县后再下船乘马车,进入京城,谢愈还是举人,所搭乘的船只过运河时甚至不用交钞关费,是船家最想要的乘客。
奈何,春闱春闱,既然叫作春闱,那会试肯定是在春天开始,谢愈离开金陵的时候天尚冷,秦淮河里都有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子,愈往北走天气冷得愈发厉害,运河里更是冻得没法行船,因此谢愈的上京,采取的方式是马车。
谢愈和沈意早已商量好,这次科举沈意陪着谢愈进京,一是谢愈从没离开过金陵,沈意又非寻常女子,两人一道上京还能有个照应,这种照应绝非同窗能够给予的,二来早在韩薇娘拒绝谢族长夫人送婢女时,便已发话沈意会随着上京,沈意何等仔细,自是不会在这方面留下话柄,三呢,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沈意发自内心的愿意走出金陵,感受更广阔的天地,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时代里,女孩儿的束缚本就很多,能亲眼见识这个世界这对沈意是绝佳的诱惑。
随着进京日子的逼近,沈意也愈发忙碌了起来。
先是和谢愈仔仔细细地讨论着一路上途径的地点,可能会遇上的事情,又拿着笔将应对方案一一写下,并在纸张将想到的,可能会用上的物品列出,走过金陵的各个店面终于将清单上的东西准备齐全。
退烧药、清热药、解毒药、风寒药、外伤药,沈意知道这个时代的医疗资源有多么匮乏,更别说这一路上走过去还得经过很多无人地方,若在半途中生了病,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银子都没地方花。于是找到城中的医馆,花了大笔银子将各种功效的药丸子买上许多,密封在瓶子里,放入了上京的行李之中。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准备一路上的吃食。
蛋清倒入撒上盐的面粉,和着新榨出的油揉好,在空气里慢慢的发酵,擀成面皮,经过沈意的巧手调弄,面皮被做成细长的面条,沾上淀粉的面条团起,放入油锅中慢炸,可口又能保存的面饼便做好了。
再开锅倒油,做上油焖茄子丁,焙炒萝卜条,烤白菜,切得碎碎的放在罐子里,再在罐子口倒上一层油封上,尽力延缓这些路菜的期限。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沈意完成了两人行李的打包。
谢愈这些日子也没闲着,他忙着和昔日里的同窗辞行,去周举人家里聆听教诲,当然最重要的,还得分出一丝心神关注谢家私塾的进度,催促着族中的孩子早日入学。
就这样,沈意和谢愈分工做着自己的事情,终于,出发的日子快要到了。
这次收拾东西,沈意秉承的原则便是轻车简行,衣物被褥够用便好,更多的空间腾出来放着药材、食物以及谢愈的书本。
饶是这样,待东西全都放上后,一个马车车厢也被放得满满当当。
好在沈意早有准备,找上了叶宝珠家的车队,叶宝珠这一年也嫁了人,嫁给了金陵城里另一个豪商钱家,钱家是行商出身,自家便有多支商队穿行在各地,每支商队里都有训练有素的护卫,很是能保证安全。
在自家的商队里加上两个人对叶宝珠而言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更别说加上的人还是新科解元,跟着这举人老爷一道走,是可以入住官府驿站的,钱家商队的人实际上占了可大的便宜。
金陵毕竟是旧都,在金陵城里甚至还有着一个小六部,从金陵往京城的消息折子人流不断,官家在上京途中修了很多驿站供这些人休息,但是,士农工商,按照商人的地位,这驿站里是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的,只能风餐露宿席地而睡,每次行商都很是吃了些苦头。
带上谢愈,旁的不说,驿站里的热汤热饭和遮身的房间便很能让人满足。
马蹄扬起,拉动马车走到钱家货仓,钱家商铺的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装着货物,钱家商队的领队走到谢愈面前和他沟通接下来的行程。
不舍得沈意离开的韩薇娘和沈荣也跟了过来,韩薇娘拉着沈意的手谆谆叮嘱,生怕自己说漏了哪句话。 ↑返回顶部↑
唬得谢愈手忙脚乱地想将寡嫂扶起,又碍于男女大防,踌躇着不敢伸出手去,还是在旁边看了半天的沈意走了上来,笑盈盈地将珍大嫂子扶了起来。
一时间,谢家族人纷纷聚了过来,男人们和谢愈勾肩搭背,说得好不热闹,女人们也围着沈意,说着恭维的话语,就连谢族长的儿子儿媳,也加入了这些人群,徒留谢族长和他夫人在人群外,体会着从没感受到的冷清,扯着嘴角都笑不出来。
凭借着族学,谢愈成功的收服了谢家族里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的心,沈意进族谱的事情,在族老和族人的支持下,自然没有半点阻碍。
除夕当晚,祭祖过后,由几位族□□同打开祠堂大门,行礼祭祀过后焚香净手,将族谱请出,围着族谱念上一段祀词后,谢三老爷挽起袖子,拿上好的湖笔蘸上金墨,在谢愈名字后一笔一划地郑重协商:“妻:沈意。”几个字,从此沈意便彻彻底底成了谢家妇。
正常祭祖不让妇人进入,但这次是要将沈意的名字写上族谱,便特特准了沈意参加祭祀,望着自己的名字被写在陌生的族谱上,沈意心头一阵恍惚,祠堂的屋顶高悬,但她总觉得屋顶下的地方黑黢黢的,好似怪兽在长着大嘴,随时准备将她吞噬。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年的除夕,还是圆满的过去了,沈意在这一次过年的操持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作为一家的主妇,在过年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每日里掰着手指头算还需要做些什么,好在有着韩薇娘在一旁指导,纵使磕绊,礼节却也分毫不乱。
从祠堂出来,谢家众人打着哈欠纷纷回家,此时夜已过半,新的一年已然来临,织染巷子离谢家族里有段距离,走出祠堂大门,才发现天已落雪,大片的雪花从空中落下,发出窸窣的声音,而这份动静被烟花鞭炮声掩盖几不可闻,唯有雪花划过耳畔,耳垂感受着这份冰凉,才能听到一丝微不可闻的声音。
在这漫天的风雪里里,沈意和谢愈手拉着手,穿过空无一人的街道,烟花盛放在空中绽放出最后的芳华,在这流光溢彩中,两人的手越牵越紧,路边的灯笼璀璨夺目,散发光芒照着谢愈和沈意,拉出颀长的影子,在这灯笼的照射下,两个细长的影子越靠越近,逐渐交融,而影子的主人牵着手从巷头走到巷尾,发上肩头染上薄薄的雪花,好似牵着手从年轻走到年老,两人携手走过了这一生。
除夕过后,日子便好像按了加速键,谢家长辈家和沈家拜过年后,离谢愈上京的日子便愈发的近了。
金陵去京城,最舒适与方便的方式,便是先坐马车前往镇江,然后从镇江换船一路北上,过徐州、聊城、天津,直抵通县,到通县后再下船乘马车,进入京城,谢愈还是举人,所搭乘的船只过运河时甚至不用交钞关费,是船家最想要的乘客。
奈何,春闱春闱,既然叫作春闱,那会试肯定是在春天开始,谢愈离开金陵的时候天尚冷,秦淮河里都有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子,愈往北走天气冷得愈发厉害,运河里更是冻得没法行船,因此谢愈的上京,采取的方式是马车。
谢愈和沈意早已商量好,这次科举沈意陪着谢愈进京,一是谢愈从没离开过金陵,沈意又非寻常女子,两人一道上京还能有个照应,这种照应绝非同窗能够给予的,二来早在韩薇娘拒绝谢族长夫人送婢女时,便已发话沈意会随着上京,沈意何等仔细,自是不会在这方面留下话柄,三呢,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沈意发自内心的愿意走出金陵,感受更广阔的天地,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时代里,女孩儿的束缚本就很多,能亲眼见识这个世界这对沈意是绝佳的诱惑。
随着进京日子的逼近,沈意也愈发忙碌了起来。
先是和谢愈仔仔细细地讨论着一路上途径的地点,可能会遇上的事情,又拿着笔将应对方案一一写下,并在纸张将想到的,可能会用上的物品列出,走过金陵的各个店面终于将清单上的东西准备齐全。
退烧药、清热药、解毒药、风寒药、外伤药,沈意知道这个时代的医疗资源有多么匮乏,更别说这一路上走过去还得经过很多无人地方,若在半途中生了病,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银子都没地方花。于是找到城中的医馆,花了大笔银子将各种功效的药丸子买上许多,密封在瓶子里,放入了上京的行李之中。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准备一路上的吃食。
蛋清倒入撒上盐的面粉,和着新榨出的油揉好,在空气里慢慢的发酵,擀成面皮,经过沈意的巧手调弄,面皮被做成细长的面条,沾上淀粉的面条团起,放入油锅中慢炸,可口又能保存的面饼便做好了。
再开锅倒油,做上油焖茄子丁,焙炒萝卜条,烤白菜,切得碎碎的放在罐子里,再在罐子口倒上一层油封上,尽力延缓这些路菜的期限。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沈意完成了两人行李的打包。
谢愈这些日子也没闲着,他忙着和昔日里的同窗辞行,去周举人家里聆听教诲,当然最重要的,还得分出一丝心神关注谢家私塾的进度,催促着族中的孩子早日入学。
就这样,沈意和谢愈分工做着自己的事情,终于,出发的日子快要到了。
这次收拾东西,沈意秉承的原则便是轻车简行,衣物被褥够用便好,更多的空间腾出来放着药材、食物以及谢愈的书本。
饶是这样,待东西全都放上后,一个马车车厢也被放得满满当当。
好在沈意早有准备,找上了叶宝珠家的车队,叶宝珠这一年也嫁了人,嫁给了金陵城里另一个豪商钱家,钱家是行商出身,自家便有多支商队穿行在各地,每支商队里都有训练有素的护卫,很是能保证安全。
在自家的商队里加上两个人对叶宝珠而言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更别说加上的人还是新科解元,跟着这举人老爷一道走,是可以入住官府驿站的,钱家商队的人实际上占了可大的便宜。
金陵毕竟是旧都,在金陵城里甚至还有着一个小六部,从金陵往京城的消息折子人流不断,官家在上京途中修了很多驿站供这些人休息,但是,士农工商,按照商人的地位,这驿站里是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的,只能风餐露宿席地而睡,每次行商都很是吃了些苦头。
带上谢愈,旁的不说,驿站里的热汤热饭和遮身的房间便很能让人满足。
马蹄扬起,拉动马车走到钱家货仓,钱家商铺的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装着货物,钱家商队的领队走到谢愈面前和他沟通接下来的行程。
不舍得沈意离开的韩薇娘和沈荣也跟了过来,韩薇娘拉着沈意的手谆谆叮嘱,生怕自己说漏了哪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