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 第119节(3 / 4)
许杏林坐火车一路南下,几经波折到了鹏城,入了关内,冲关三回,才真正入了港。
此人的人生际遇,似乎逢五逢十,都要变一回,不好评论好坏,只说人各有命。
再次听到这人的消息,是江心快四十的时候,当时国内和东南亚有一个补气养血的保养圣品,十分有名,各大药店有售,亲朋争相购买互赠,保养品的包装外头,印着一个戴着头巾瘦弱中年医者的形象,名字就叫昌盛许氏人参养荣丸。
该保养品的商标和公司均归属于昌盛唐楼许氏医馆的许杏林,据说此人医术高明,看重钱财,一口东北口音,往后此生,归国数次,捐款无数,却从未再踏足北方。
作者有话说:
小常哥这个人自此下线了。
他的故事,真要写,也能写个十几万字,一声叹息。
第132章
江心送别了许杏林, 回了风林镇,又给孩子买了两个包子,到中午跟着炊事班的车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 江心看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怔怔出神, 春天来了, 地里还有雪没有化开,但有不少野草野花冒了头,生机勃勃,春风一吹,轻轻摇曳, 看似把人心里的沉重也给吹走了。
她第一回 来是夏季, 那时候白花花的阳光晒得人睁不开眼睛,她在这里度过了快两年时间,却好像总是第一回来一样,陌生又新奇。
回到家的时候, 家属村正是下午,因为今天出了太阳, 化雪虽冷,但好多人都出来活动了,江心又看着这个不大的家属村, 有一瞬间的陌生感, 绕了一圈, 心头有些茫然,最终还是回家了。
回到家, 霍一忠和孩子们都不在, 郑婶子听见动静, 倒是带着圆圆过来了,给她送了碗甜枣粥,有人来说话,江心的那阵孤独感和虚无感才渐渐散去,逗了逗圆圆,又去把孩子接回来。
孩子打闹起来,丈夫也回家了,她就没功夫再想其他的。
夜里和霍一忠窝在一起说话的时候,江心把今天和小常哥见面的事情说了,心中有着无限怅然和愤怒。
霍一忠最近的情绪反而平和了很多,他听江心略带抱怨的倾诉,坐直,脸上有几分肃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而忽视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崛起。”有些义正严词的意思。
江心看着他,突然觉得他离自己有些远,往后面坐了一点。
霍一忠看她闪躲,又把语气放软了,解释道:“我自小家贫,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况,长到现在只能去码头卖力气,没有机会进军队,没有机会读书认字,更没有机会娶到你这样的好妻子。”
“而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也有些盲目,但也有了出门的资格,进学堂的能力。”霍一忠再次和她说,“就拿霍真来说,他除了找个木匠师傅学艺,读完初中还能再学点别的手艺。放在十五年前,这是不敢想的事。好多人的人生都在改变。”
“心心,或许我们都误会了,这个时候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糕。”
霍一忠去年没有回霍大郎的信,晾着他,过了年,霍大郎果然着急了,连连写信来,说让霍真读完初中再去学木匠活儿,现在就是木匠也得会背语录了。
霍大郎很理直气壮地要求霍一忠这个做叔叔的给霍真出了初中的学费,霍一忠摇摇头,把信给江心看,江心看完,十块钱,也不多,孩子正正经经地上学,就让他寄出去了,多是没有的,毕竟延锋老家就是个无底洞,只进不出,怪膈应人的。
江心把头转过来,看着眼前真诚的黑脸霍一忠,他似乎又进益了些,不再言语,把自己投入他宽大的怀中。
她来自21世纪,对界限、尊重、私人财产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一旦在周围看到世事无常,就容易一头栽进去,何况现在家属村和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她看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脑子里存了个洞,越想越黑,越黑越爱胡思乱想。
经霍一忠这一说,江心的难受又卸掉了些,不再去想唐医生和小常哥的处境,就像霍一忠所说,许多人的人生都在改变,她的又何尝不是?
过了十来天,江心收到一封来自鹏城的电报,许杏林已经到达当地,请她放心。
江心把这封电报放在抽屉中,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联系。
虽然杜国宾和小常哥的联系和江心无关,但出于一种补偿和愧疚心理,江心还是给杜国宾写了封信,没有说具体的细节,而是把大致的事情讲了一遍,给人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不知道杜国宾有没有相信她,但自此,杜国宾没有回音,和她也再没了瓜葛。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得如同一张旧黄纸。 ↑返回顶部↑
此人的人生际遇,似乎逢五逢十,都要变一回,不好评论好坏,只说人各有命。
再次听到这人的消息,是江心快四十的时候,当时国内和东南亚有一个补气养血的保养圣品,十分有名,各大药店有售,亲朋争相购买互赠,保养品的包装外头,印着一个戴着头巾瘦弱中年医者的形象,名字就叫昌盛许氏人参养荣丸。
该保养品的商标和公司均归属于昌盛唐楼许氏医馆的许杏林,据说此人医术高明,看重钱财,一口东北口音,往后此生,归国数次,捐款无数,却从未再踏足北方。
作者有话说:
小常哥这个人自此下线了。
他的故事,真要写,也能写个十几万字,一声叹息。
第132章
江心送别了许杏林, 回了风林镇,又给孩子买了两个包子,到中午跟着炊事班的车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 江心看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怔怔出神, 春天来了, 地里还有雪没有化开,但有不少野草野花冒了头,生机勃勃,春风一吹,轻轻摇曳, 看似把人心里的沉重也给吹走了。
她第一回 来是夏季, 那时候白花花的阳光晒得人睁不开眼睛,她在这里度过了快两年时间,却好像总是第一回来一样,陌生又新奇。
回到家的时候, 家属村正是下午,因为今天出了太阳, 化雪虽冷,但好多人都出来活动了,江心又看着这个不大的家属村, 有一瞬间的陌生感, 绕了一圈, 心头有些茫然,最终还是回家了。
回到家, 霍一忠和孩子们都不在, 郑婶子听见动静, 倒是带着圆圆过来了,给她送了碗甜枣粥,有人来说话,江心的那阵孤独感和虚无感才渐渐散去,逗了逗圆圆,又去把孩子接回来。
孩子打闹起来,丈夫也回家了,她就没功夫再想其他的。
夜里和霍一忠窝在一起说话的时候,江心把今天和小常哥见面的事情说了,心中有着无限怅然和愤怒。
霍一忠最近的情绪反而平和了很多,他听江心略带抱怨的倾诉,坐直,脸上有几分肃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而忽视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崛起。”有些义正严词的意思。
江心看着他,突然觉得他离自己有些远,往后面坐了一点。
霍一忠看她闪躲,又把语气放软了,解释道:“我自小家贫,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况,长到现在只能去码头卖力气,没有机会进军队,没有机会读书认字,更没有机会娶到你这样的好妻子。”
“而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也有些盲目,但也有了出门的资格,进学堂的能力。”霍一忠再次和她说,“就拿霍真来说,他除了找个木匠师傅学艺,读完初中还能再学点别的手艺。放在十五年前,这是不敢想的事。好多人的人生都在改变。”
“心心,或许我们都误会了,这个时候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糕。”
霍一忠去年没有回霍大郎的信,晾着他,过了年,霍大郎果然着急了,连连写信来,说让霍真读完初中再去学木匠活儿,现在就是木匠也得会背语录了。
霍大郎很理直气壮地要求霍一忠这个做叔叔的给霍真出了初中的学费,霍一忠摇摇头,把信给江心看,江心看完,十块钱,也不多,孩子正正经经地上学,就让他寄出去了,多是没有的,毕竟延锋老家就是个无底洞,只进不出,怪膈应人的。
江心把头转过来,看着眼前真诚的黑脸霍一忠,他似乎又进益了些,不再言语,把自己投入他宽大的怀中。
她来自21世纪,对界限、尊重、私人财产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一旦在周围看到世事无常,就容易一头栽进去,何况现在家属村和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她看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脑子里存了个洞,越想越黑,越黑越爱胡思乱想。
经霍一忠这一说,江心的难受又卸掉了些,不再去想唐医生和小常哥的处境,就像霍一忠所说,许多人的人生都在改变,她的又何尝不是?
过了十来天,江心收到一封来自鹏城的电报,许杏林已经到达当地,请她放心。
江心把这封电报放在抽屉中,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联系。
虽然杜国宾和小常哥的联系和江心无关,但出于一种补偿和愧疚心理,江心还是给杜国宾写了封信,没有说具体的细节,而是把大致的事情讲了一遍,给人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不知道杜国宾有没有相信她,但自此,杜国宾没有回音,和她也再没了瓜葛。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得如同一张旧黄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