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8节(2 / 4)
周老爷子要是问别的,大猛说不定还得抓瞎,但是要问到这个问题嘛,他可就有的说了:“宛城乃是东阳郡下辖的城池,两地之间相距大约一千余里,而官道上的驿站约摸四百里一设,也就是说,您老继续直行赶路,再经过一个驿站,走上一段路也就到了。”
“那就好,这样我心里也就有底儿了,诶,对了,听说驿站不是会有来往的官员和衙差住宿吗?老头子方才和茶水摊上那位老兄聊天的时候,他却说已经有数日这里都没有官员队伍经过了,偶尔也就只有像我们这样过路的行人坐在那里讨杯茶水喝。”
茶水摊上的老头?一听大猛便明白这说得是谁了,说起来,他们还是同一个村子上的呢,只不过,老人无亲无故,独自一人生活,着实艰难,他们村上的里正在驿站的主事跟前大打感情牌,硬是抢到这个机会给了他,有了茶水摊上的收入,最起码老人的温饱便足以有所保障了。
“谁说不是呢?没有官员或衙门的队伍经过,我们这些人也就无事可做,这不,主事直接请了探亲假走了,其他人也被安排着放了假,就剩下我和两位婶子继续看顾着驿站,每天从早到晚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望着门外发呆。
不过,主事请假以前,我们这里的人不知道是从哪里最先传出来的消息,说是西边和北边的两位王爷要打仗了,正在招兵买马呢,也不知道现在打起来了没有,说起来,宛城距离西边那位王爷的封地也不远,你们去东阳郡寻亲倒是走得及时,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战火一下子就烧到宛城那边去了。”
或是许久没有人和他这样好好地聊天了,大猛絮絮叨叨的,恨不得把这些日子憋在嘴边的话一股脑儿地全部倒出来,但是话语中终于提到了众人最感兴趣的“打仗”两个字,只不过,随后,众人心里便是暗叹一声。
听起来,大猛也并不清楚那边的战况如何了,也是,驿站里的消息来源不外是来往的队伍带来的,而一般人又哪里会关注打仗不打仗的事情呢,这又不像是周长宁所经历的那个信息发达的年代。
作者有话说:
依旧是虽迟但到的一章更新~
另外,因为非v章节字数不够,所以3.3不能入v了哦,估计还得过两天,请大家见谅~
第二十七章 风雨
周老爷子点头附和道:“的确,上头那些大人物们打架,苦的也只有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了,早知道那边要开始打仗了,当初我就该让小闺女家和我们一道走,现在,只怕得到了郡城才能试着送一封信回去了。”
说到这个话题,众人的心情也不由得有些低落,即便是大猛也不例外,说到底,虽然在驿站干活,沾了半个官府的身份,但仍旧是个无门无路的小老百姓,人家主事请了探亲假离开了,焉知不是听到了风声提早逃之夭夭呢?
后院厨房的灶上烧好了热水,众人也都依次进柴房去洗漱,当下的官道可都是用泥土铺成的,哪怕走上一天,身上也会落下不少灰,更何况,他们从出发时起就没怎么好生洗漱过呢?一个个地从浴桶里出来,只觉浑身轻松,像是一下子减了三斤重量似的。
众人也都晓事,做饭的时候顺手就给那两个在房间里歇着的妇人也做上了,当然,大猛是在大堂里和他们一起用晚饭的,桌上,虽然没有酒水,但是以茶代酒,周大新也再次对大猛表示了一番感谢。
不说别的,他们赶路至今,一边要克服艰苦的环境,另一边还要防范着夜间以及半路上可能杀出的歹人,可谓是随时都精神紧绷着,这一晚能够在驿站歇息,最起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也能让他们的精神稍微放松些许。
因此,晚饭过后,众人也未多做耽搁,给两间柴房的地上好歹铺了几张薄被子,年纪大了的老人便歇在那里,年轻人则是都睡在了大堂的地上,也幸好此时天气还未转凉,他们又身强体壮的,无须忧心睡在地上会让身体受了寒气。
当然,虽说地板很硬,常态下不是什么合适的休息之所,但是好在不用睡觉都要提着一颗心,众人睡得很香,可以说是一夜无梦,睁眼便到了天亮。
昨晚睡觉之前,各家便把该分摊的银子都交到了周大新那里,因此,辞别的时候,周大新也没有故意磨蹭,当着众人的面将有零有整的共计十五两银子交到了大猛手上,这才道:
“大猛兄弟,多谢你的援手之恩了,我们大概率会在东阳郡那里定居下来,日后若是去了郡城,可定要给我个机会,让我招待回来呐!”
大猛自然是笑着客气两句,内心却没把这话当做一回事,他的根就在这个村子里,又是在驿站做活的,没有意外的话,一辈子都不一定知道东阳郡的城门长什么样子呢,不过,哪怕用不上这个机会,他心里也是极其熨帖的,毕竟,帮个记恩的人和帮个白眼狼,那能一样吗?
看着周大新一行人再次启程,一步一个脚印,身影渐渐消失在了他的视线里,大猛这才颠了颠手心里的银子,不错,是足两的,甚至还略微重了点儿,去后院把该分的银子拿给两位婶子,又重新回到驿站门口坐着,恢复到前几日那般无所事事的状态去了。
那厢,临时替换了周仪霜工作的周长宁,一边推着老爷子向前走,一边说道:“爷爷,昨天我们在驿站也不算是一无所获,虽说连驿站的人也不知道那边战况如何,可反过来想一想,这不是正巧说明,如今通讯困难,且不提燕王治下的官员会不会帮着秦王通缉一群普通百姓,就说彼此间信息的这种滞后,对我们来说就足以有极大的利用空间了。”
周老爷子书读得没有周长宁多,也没有像他那样经历过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虽然对孙子口中的“信息滞后”这类词语觉得有些新奇,但是仔细一想,也的确贴切。
“有些时候,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至少,直到现在,战火也没有波及到这边来,这就足够了,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只要接下来小心行事,安安稳稳地走完剩下一半路程,到了东阳郡,那是郡城,消息自然要更灵通些,想要打听些有用的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只不过,周老爷子没有说出口的是,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的行程,他怕是得让老婆子悄悄告诉老大媳妇,做饭的时候要省着点儿了,老爷子虽然不管灶上的活计,但是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他们每家每户带出来的粮食都是靠人力用板车推的,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带上了更多的粮食,可是一家子上下这么多张嘴,每天赶路做得又都是体力活儿,粮食的消耗量自然不小。
倒也不至于让他们完全饿着肚子赶路,只不过是,越到后面越要省吃俭用些罢了,当然,不管是周老爷子和老太太,还是听到这句叮嘱的林氏,都很是聪明地把这个消息藏在了心底里,眼下距离郡城还有一段路呢,过早地引起队伍里的恐慌,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然而,在迎接食物短缺的考验之前,专属于大自然的挑战便先行到来了,对此,众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天气这种东西,又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即便周长宁身怀金手指,也无法逆转天气,这段日子都是晴天,也没有让他们造多少罪,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事情了。
眼见着天空渐渐阴沉下来,周长宁这一行人里,最不缺的便是经年耕作的老农,对于天气的预知甚至比动物的直觉还要准上几分呢,更何况这般明显要下雨的迹象了,今天肯定是得找个地方避雨了,周老爷子不再催着大家向前赶路,环视了周围的地形整整一圈,当机立断地道:“走,上山,找个山洞去躲雨!”
周家村的人偶尔上山的时候,不巧遇上下雨的时候,也会就近找个大些的山洞躲雨,因此,对于这个法子,大家倒是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返回顶部↑
“那就好,这样我心里也就有底儿了,诶,对了,听说驿站不是会有来往的官员和衙差住宿吗?老头子方才和茶水摊上那位老兄聊天的时候,他却说已经有数日这里都没有官员队伍经过了,偶尔也就只有像我们这样过路的行人坐在那里讨杯茶水喝。”
茶水摊上的老头?一听大猛便明白这说得是谁了,说起来,他们还是同一个村子上的呢,只不过,老人无亲无故,独自一人生活,着实艰难,他们村上的里正在驿站的主事跟前大打感情牌,硬是抢到这个机会给了他,有了茶水摊上的收入,最起码老人的温饱便足以有所保障了。
“谁说不是呢?没有官员或衙门的队伍经过,我们这些人也就无事可做,这不,主事直接请了探亲假走了,其他人也被安排着放了假,就剩下我和两位婶子继续看顾着驿站,每天从早到晚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望着门外发呆。
不过,主事请假以前,我们这里的人不知道是从哪里最先传出来的消息,说是西边和北边的两位王爷要打仗了,正在招兵买马呢,也不知道现在打起来了没有,说起来,宛城距离西边那位王爷的封地也不远,你们去东阳郡寻亲倒是走得及时,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战火一下子就烧到宛城那边去了。”
或是许久没有人和他这样好好地聊天了,大猛絮絮叨叨的,恨不得把这些日子憋在嘴边的话一股脑儿地全部倒出来,但是话语中终于提到了众人最感兴趣的“打仗”两个字,只不过,随后,众人心里便是暗叹一声。
听起来,大猛也并不清楚那边的战况如何了,也是,驿站里的消息来源不外是来往的队伍带来的,而一般人又哪里会关注打仗不打仗的事情呢,这又不像是周长宁所经历的那个信息发达的年代。
作者有话说:
依旧是虽迟但到的一章更新~
另外,因为非v章节字数不够,所以3.3不能入v了哦,估计还得过两天,请大家见谅~
第二十七章 风雨
周老爷子点头附和道:“的确,上头那些大人物们打架,苦的也只有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了,早知道那边要开始打仗了,当初我就该让小闺女家和我们一道走,现在,只怕得到了郡城才能试着送一封信回去了。”
说到这个话题,众人的心情也不由得有些低落,即便是大猛也不例外,说到底,虽然在驿站干活,沾了半个官府的身份,但仍旧是个无门无路的小老百姓,人家主事请了探亲假离开了,焉知不是听到了风声提早逃之夭夭呢?
后院厨房的灶上烧好了热水,众人也都依次进柴房去洗漱,当下的官道可都是用泥土铺成的,哪怕走上一天,身上也会落下不少灰,更何况,他们从出发时起就没怎么好生洗漱过呢?一个个地从浴桶里出来,只觉浑身轻松,像是一下子减了三斤重量似的。
众人也都晓事,做饭的时候顺手就给那两个在房间里歇着的妇人也做上了,当然,大猛是在大堂里和他们一起用晚饭的,桌上,虽然没有酒水,但是以茶代酒,周大新也再次对大猛表示了一番感谢。
不说别的,他们赶路至今,一边要克服艰苦的环境,另一边还要防范着夜间以及半路上可能杀出的歹人,可谓是随时都精神紧绷着,这一晚能够在驿站歇息,最起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也能让他们的精神稍微放松些许。
因此,晚饭过后,众人也未多做耽搁,给两间柴房的地上好歹铺了几张薄被子,年纪大了的老人便歇在那里,年轻人则是都睡在了大堂的地上,也幸好此时天气还未转凉,他们又身强体壮的,无须忧心睡在地上会让身体受了寒气。
当然,虽说地板很硬,常态下不是什么合适的休息之所,但是好在不用睡觉都要提着一颗心,众人睡得很香,可以说是一夜无梦,睁眼便到了天亮。
昨晚睡觉之前,各家便把该分摊的银子都交到了周大新那里,因此,辞别的时候,周大新也没有故意磨蹭,当着众人的面将有零有整的共计十五两银子交到了大猛手上,这才道:
“大猛兄弟,多谢你的援手之恩了,我们大概率会在东阳郡那里定居下来,日后若是去了郡城,可定要给我个机会,让我招待回来呐!”
大猛自然是笑着客气两句,内心却没把这话当做一回事,他的根就在这个村子里,又是在驿站做活的,没有意外的话,一辈子都不一定知道东阳郡的城门长什么样子呢,不过,哪怕用不上这个机会,他心里也是极其熨帖的,毕竟,帮个记恩的人和帮个白眼狼,那能一样吗?
看着周大新一行人再次启程,一步一个脚印,身影渐渐消失在了他的视线里,大猛这才颠了颠手心里的银子,不错,是足两的,甚至还略微重了点儿,去后院把该分的银子拿给两位婶子,又重新回到驿站门口坐着,恢复到前几日那般无所事事的状态去了。
那厢,临时替换了周仪霜工作的周长宁,一边推着老爷子向前走,一边说道:“爷爷,昨天我们在驿站也不算是一无所获,虽说连驿站的人也不知道那边战况如何,可反过来想一想,这不是正巧说明,如今通讯困难,且不提燕王治下的官员会不会帮着秦王通缉一群普通百姓,就说彼此间信息的这种滞后,对我们来说就足以有极大的利用空间了。”
周老爷子书读得没有周长宁多,也没有像他那样经历过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虽然对孙子口中的“信息滞后”这类词语觉得有些新奇,但是仔细一想,也的确贴切。
“有些时候,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至少,直到现在,战火也没有波及到这边来,这就足够了,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只要接下来小心行事,安安稳稳地走完剩下一半路程,到了东阳郡,那是郡城,消息自然要更灵通些,想要打听些有用的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只不过,周老爷子没有说出口的是,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的行程,他怕是得让老婆子悄悄告诉老大媳妇,做饭的时候要省着点儿了,老爷子虽然不管灶上的活计,但是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他们每家每户带出来的粮食都是靠人力用板车推的,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带上了更多的粮食,可是一家子上下这么多张嘴,每天赶路做得又都是体力活儿,粮食的消耗量自然不小。
倒也不至于让他们完全饿着肚子赶路,只不过是,越到后面越要省吃俭用些罢了,当然,不管是周老爷子和老太太,还是听到这句叮嘱的林氏,都很是聪明地把这个消息藏在了心底里,眼下距离郡城还有一段路呢,过早地引起队伍里的恐慌,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然而,在迎接食物短缺的考验之前,专属于大自然的挑战便先行到来了,对此,众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天气这种东西,又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即便周长宁身怀金手指,也无法逆转天气,这段日子都是晴天,也没有让他们造多少罪,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事情了。
眼见着天空渐渐阴沉下来,周长宁这一行人里,最不缺的便是经年耕作的老农,对于天气的预知甚至比动物的直觉还要准上几分呢,更何况这般明显要下雨的迹象了,今天肯定是得找个地方避雨了,周老爷子不再催着大家向前赶路,环视了周围的地形整整一圈,当机立断地道:“走,上山,找个山洞去躲雨!”
周家村的人偶尔上山的时候,不巧遇上下雨的时候,也会就近找个大些的山洞躲雨,因此,对于这个法子,大家倒是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