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重点关照的,就是于广平名册里的人选,就算他们考核通过,也会被送到汴京审问,但考的成绩好,可能就没那么严格。
  试问,有人告诉你,考得好继续当官,考不好直接入狱。
  这还能没有学习动力吗。
  头悬梁锥刺股跟这一比,那都是不算事。
  这下所有捐官,举荐的官员,基本分为三批。
  一批已经在想怎么入狱的体面一点,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学无术,什么也不会。
  另一批胸有成竹,他们或许因为很多原因不能科考,但真的有本事,这次考核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证明题。
  不过这种还是比较罕见的。
  最后一批,也就是最多的人,都在全力学习,什么名师名家,全都请过来。
  再也不用父母逼着学习了!
  他们自己可以的!
  不学习就入狱,多好的警醒格言。
  其中有几个特殊的人,他们跟纪炀书信来往期间,早就被暗示过要继续读书,特别是科考时的书要多看。
  苏州下面小县的知县裴宸,灌江府宁兴县的玉敬泉,还有被调走的徐铭。
  裴宸是当年灌江府裴家主子侄,被纪炀提醒,又有意投诚,所以用了关系去到苏州。
  去之前纪炀便提醒过,要他继续读书,以后会有大用。
  之后偶尔几次书信里也提示过。
  裴宸见识过纪炀的本事,自然是听命的。
  他那小县治理得不错,自己又好学,但对这次考试还是有些忐忑。
  不过他也疑惑,纪炀在几年前就知道,他们可能要重新考试?
  玉敬泉自不用讲,纪炀跟他说的肯定更多一些,两人的关系跟其他人肯定不同。
  别看玉敬泉如今年纪不小,但他本就是苦出来的,当初能学写字,现在就能学着读书,估计也不会差。
  最后的徐铭,纪炀也稍稍说过,但并未讲太明白。
  不过徐铭本就是准备科考的宗室子弟,多了个梁王提拔,这才没去科考。
  他约莫也是没事的。
  剩下要提醒的人就不多了。
  纪炀本身更是不担心。
  话是这么说,但林家,金家,韩家,包括太子那边都送了不少书过来。
  这些人户送来的书籍自不用说,收下之后直接当传家宝都行。
  说起来,承平国各地的科考是太子选官员下去,其中就有林家的林启,还有金家的人,国子监那边也出了几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