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长媳 第102节(2 / 4)
三皇子迈开数步又折了回来,俯身捏住她下颚,用力往上一挑,眼中冷气渗人,“若是我早些见到她,哪里轮到你做这个三王妃。”
三皇子松开她,居高临下看着,吩咐管家道,
“看好她,没有本王准许,不许她随意出门!”
再让这蠢货在外头横行霸道,他到手的太子之位怕是又要飞了。
宁宣呆如木鸡。
太子下葬后,朝中渐起储君之议,以礼部尚书施源为首的老臣坚持立太子嫡子为皇太孙,霍家一党的朝臣以“国赖长君”为由,提议改立三皇子为太子,朝野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帝并未表态,只在某一日被炒得头疼了,掀了御案,吼道,“太子尸骨未寒,尔等便急着议储,你们是一点都不惜念太子,还是盼着朕死?”
至此,谁也不敢在明面上提起立储之事。
这段时日,宁晏日日都要去燕翎书房点卯,倒也没别的,她全靠从燕翎这里得到边关的消息。
燕翎时刻记着淳安离开时蛊惑宁晏的那句话,不许宁晏藏心事,生怕她不高兴,处处哄着,若真走了怎么办,这小乌龟是个极有本事的,指不定那天就将了他一军,是以宁晏问什么,他答什么。
说来自淳安随兵出征,大晋将士深受鼓舞,士气高涨,戚无忌此人行军诡异,不按常理出牌,其路子比燕翎还要野,乌日达被他牵着鼻子走,最后干脆按兵不动。
乌日达几番请鞑靼大汉举兵南下,合力攻打大晋,可鞑靼大汗见大晋只派了个戚无忌迎战,那戚侯,燕国公与燕翎均不见踪影,担心大晋暗中有诈,不敢轻举妄动。
这么一来,战事陷入僵持。
十月初一这日夜,宁晏拧着食盒到了书房门口,听得燕国公在里头,原本要走,燕翎发现了她,唤她进来,宁晏大方迈进书房,给燕国公行了礼,将煮好的银耳莲子汤盛入碗里,给他们父子俩各人一份。
只听得燕国公喟然长叹,“若是能发一笔横财,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便好,否则无忌撑不了多久....”
燕翎也忧心忡忡,“淮南水灾,赋税必减,江南因霍家搅动风云,江州一带疲敝不堪,我已与程首辅商议从湖湘拨粮北上,待军屯秋收上来,无忌那头的军粮能供上,但是到了明年开春,怕又要遭遇新一轮的粮荒....”
宁晏一面迈着步子往外走,一面嚼着他们的话,
发横财...横财....
那些沉积在脑海深处的字眼忍不住往脑门窜,她扶在博古架,步子迟迟迈不动,眼神闪烁着慌乱,心里的念头被抽丝剥茧的勾出来,渐渐变得清晰,
她曾亲眼目睹千帆竞流,她曾看到百肆同兴,白花花的银子跟流水似的涌入市舶司,一张张银票辗转流通在掮客,海商,百肆货主与朝官手中,那时的泉州四衢八街,人声鼎沸,车马穿梭不息,一派盛世景象,可惜啊,随着一纸禁海诏令传来泉州,一夜之间所有百肆关了,海船回不来了,港口被封,穆家伙同好几位海商派去南洋运货的大帆被迫在海上盘旋,后遭遇暴雨,全船覆没无一生还.....
私船屡禁不止,胆大的海商买通市舶司的官员,私自与南洋商人交易,所得银钱一半被市舶司的官员私吞,一半入了几手,根本没有缴税到朝廷。
不是朝廷挣不到银子,是朝廷不愿挣啊。
宁晏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波云诡谲,无情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漫过鼻息,她窒息了,又深深吸着气。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她双目漫着血红,双颊发烫,扭过头来,紧张到打颤,
“我有法子,有法子让朝廷在最短的时间内,挣到最多的银子,源源不断的银子....”
从来稳重自持的人儿,泪水如溪,绵绵滚了下来,迎着他们吃惊讶异的神色,将压抑多年的念头,条清缕析地说出来。
.........
燕翎已不知多少次被这个小姑娘给惊艳,她才十七岁,见识广博,眼界高阔,她像是从岩缝里开出的一朵娇花,柔韧而有生命力。
燕翎从未去过泉州,对海贸虽有提纲挈领的了解,却远远不如宁晏亲身经历来得深刻,
“你的法子很大胆,但我觉得可以一试,父亲您说呢?” ↑返回顶部↑
三皇子松开她,居高临下看着,吩咐管家道,
“看好她,没有本王准许,不许她随意出门!”
再让这蠢货在外头横行霸道,他到手的太子之位怕是又要飞了。
宁宣呆如木鸡。
太子下葬后,朝中渐起储君之议,以礼部尚书施源为首的老臣坚持立太子嫡子为皇太孙,霍家一党的朝臣以“国赖长君”为由,提议改立三皇子为太子,朝野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帝并未表态,只在某一日被炒得头疼了,掀了御案,吼道,“太子尸骨未寒,尔等便急着议储,你们是一点都不惜念太子,还是盼着朕死?”
至此,谁也不敢在明面上提起立储之事。
这段时日,宁晏日日都要去燕翎书房点卯,倒也没别的,她全靠从燕翎这里得到边关的消息。
燕翎时刻记着淳安离开时蛊惑宁晏的那句话,不许宁晏藏心事,生怕她不高兴,处处哄着,若真走了怎么办,这小乌龟是个极有本事的,指不定那天就将了他一军,是以宁晏问什么,他答什么。
说来自淳安随兵出征,大晋将士深受鼓舞,士气高涨,戚无忌此人行军诡异,不按常理出牌,其路子比燕翎还要野,乌日达被他牵着鼻子走,最后干脆按兵不动。
乌日达几番请鞑靼大汉举兵南下,合力攻打大晋,可鞑靼大汗见大晋只派了个戚无忌迎战,那戚侯,燕国公与燕翎均不见踪影,担心大晋暗中有诈,不敢轻举妄动。
这么一来,战事陷入僵持。
十月初一这日夜,宁晏拧着食盒到了书房门口,听得燕国公在里头,原本要走,燕翎发现了她,唤她进来,宁晏大方迈进书房,给燕国公行了礼,将煮好的银耳莲子汤盛入碗里,给他们父子俩各人一份。
只听得燕国公喟然长叹,“若是能发一笔横财,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便好,否则无忌撑不了多久....”
燕翎也忧心忡忡,“淮南水灾,赋税必减,江南因霍家搅动风云,江州一带疲敝不堪,我已与程首辅商议从湖湘拨粮北上,待军屯秋收上来,无忌那头的军粮能供上,但是到了明年开春,怕又要遭遇新一轮的粮荒....”
宁晏一面迈着步子往外走,一面嚼着他们的话,
发横财...横财....
那些沉积在脑海深处的字眼忍不住往脑门窜,她扶在博古架,步子迟迟迈不动,眼神闪烁着慌乱,心里的念头被抽丝剥茧的勾出来,渐渐变得清晰,
她曾亲眼目睹千帆竞流,她曾看到百肆同兴,白花花的银子跟流水似的涌入市舶司,一张张银票辗转流通在掮客,海商,百肆货主与朝官手中,那时的泉州四衢八街,人声鼎沸,车马穿梭不息,一派盛世景象,可惜啊,随着一纸禁海诏令传来泉州,一夜之间所有百肆关了,海船回不来了,港口被封,穆家伙同好几位海商派去南洋运货的大帆被迫在海上盘旋,后遭遇暴雨,全船覆没无一生还.....
私船屡禁不止,胆大的海商买通市舶司的官员,私自与南洋商人交易,所得银钱一半被市舶司的官员私吞,一半入了几手,根本没有缴税到朝廷。
不是朝廷挣不到银子,是朝廷不愿挣啊。
宁晏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波云诡谲,无情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漫过鼻息,她窒息了,又深深吸着气。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她双目漫着血红,双颊发烫,扭过头来,紧张到打颤,
“我有法子,有法子让朝廷在最短的时间内,挣到最多的银子,源源不断的银子....”
从来稳重自持的人儿,泪水如溪,绵绵滚了下来,迎着他们吃惊讶异的神色,将压抑多年的念头,条清缕析地说出来。
.........
燕翎已不知多少次被这个小姑娘给惊艳,她才十七岁,见识广博,眼界高阔,她像是从岩缝里开出的一朵娇花,柔韧而有生命力。
燕翎从未去过泉州,对海贸虽有提纲挈领的了解,却远远不如宁晏亲身经历来得深刻,
“你的法子很大胆,但我觉得可以一试,父亲您说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