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 第145节(2 / 4)
三人互通了姓名之后,江又桃他们就走了,两人去了隔壁,徐满秋也铺好床拉好帘子了。她是她们宿舍第一个来的学生,屋里好都是灰尘,江又桃她们过来的时候她在打扫卫生。
江又桃她们见状,也帮着打扫,等她也收拾利索了,于是一行人便往楼下去。
她们的宿舍在二楼,楼层不高,几步就下楼,傅韶华他们已经在楼下等着了,这一上午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会儿都已经临近中午了,该到吃饭的时候了。
作为东道主,傅韶华的爸爸傅文彦跟邵青早就商量好了,要带江又桃她们去吃首都的特色美食。
于是他们把江又桃他们拉到了王府井,这里的烤鸭世界闻名。
邵青他们也是第一次来这吃,在大厅里找了个位置坐下后,邵青张罗着给小辈们倒水。
满屋子的烤鸭香。
“老早就想来尝尝烤鸭的味道了,可惜一直没机会。”邵青望着被服务员端到前面桌的那只烤鸭。
枣红色的烤鸭片得薄薄的放在白色的磁盘上,一碟碧绿的小黄瓜跟葱丝在这个冬天里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傅文彦喜欢吃肉,但也爱青菜,尤其是冬天过了一半,大白菜豆腐土豆吃了一半的时间后,见点绿色让人心情都舒畅了。
他端起邵青倒给他的水喝了一口,然后道:“现在咱们国家发展可真叫迅速的,这才一两年的时间,蔬菜大棚都有了。估计再过两年,这些大棚里种的青菜就要走进千家万户了。”
作为首都青年报的主编,傅文彦在某些方面的消息要比平常人要灵通得多。
江又桃跟顾念薇茫然的对视一眼,蔬菜大棚是这个年代应该出现的产物吗?
两人也不知道。
在她们的记忆里,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已经是个很平常的东西了,正常人都没有去了解过这玩意儿到底是哪一年出现过的。
就像是买猪肉吃一样,没有人会去追根究底这是养了几年的猪。
江又桃两人纷纷端起茶水喝,没再管了。
尤其是江又桃,这个小世界都被穿越、重生成为筛子了,就算明天华夏有航母能飞上天,江又桃都不带惊讶的。
傅韶国傅韶华从小在傅家长大,两人对民生这一方面很关注,且两人都深入基层,看到的东西比傅文彦这个一直待在首都的人要多多了。
“也不知道这个蔬菜大棚种植技术难不难学,好不好普及,要是好学好普及,百姓们也能多个收入了。”傅国强去西北的那几年,是下乡知青,他所在的那个农村特别艰苦,冬天别说蔬菜了,就是喝水都成问题。
那个地方是真的艰苦,但人却意外的淳朴,傅韶国希望有朝一日,那里的相亲们也能富裕起来。
如果有机会,傅韶华想回去建设那里,简柔跟他的想法一样。
她们一家是被下放去的,住的是牛棚,但在那个地方,牲口可比人重要多了,牛棚修得可比正经人家的住宅还要好,风吹不着,雨晒不着。
村子里的人对他们也不歧视,除了规定一周一次要写的检讨以外,平时村干部们都不磋磨他们。
甚至在知道她爷爷是老红军、老战士以外,还对她们很亲近。
只是那个地方的气候实在是恶劣,她爸爸跟她爷爷的身体到底是不太好了。
傅文彦摇了摇头:“暂时恐怕还不能普及,造价还是太大,害得再等等。”
邵青对国家充满信任:“等没关系,只要最后能普及就好了。”
服务员上来了,烤鸭跟薄得可以看得清人的薄饼最先上来,随后便是傅韶华点的首都特色美食,京酱肉丝,卤煮,炒肝儿,甜品是驴打滚跟豌豆黄。
菜一碗一碗的上,份粮多,摆盘也精致,就拿京酱肉丝来说,那肉丝可多了,就那一盘子,在后世得分成三盘来卖。 ↑返回顶部↑
江又桃她们见状,也帮着打扫,等她也收拾利索了,于是一行人便往楼下去。
她们的宿舍在二楼,楼层不高,几步就下楼,傅韶华他们已经在楼下等着了,这一上午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会儿都已经临近中午了,该到吃饭的时候了。
作为东道主,傅韶华的爸爸傅文彦跟邵青早就商量好了,要带江又桃她们去吃首都的特色美食。
于是他们把江又桃他们拉到了王府井,这里的烤鸭世界闻名。
邵青他们也是第一次来这吃,在大厅里找了个位置坐下后,邵青张罗着给小辈们倒水。
满屋子的烤鸭香。
“老早就想来尝尝烤鸭的味道了,可惜一直没机会。”邵青望着被服务员端到前面桌的那只烤鸭。
枣红色的烤鸭片得薄薄的放在白色的磁盘上,一碟碧绿的小黄瓜跟葱丝在这个冬天里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傅文彦喜欢吃肉,但也爱青菜,尤其是冬天过了一半,大白菜豆腐土豆吃了一半的时间后,见点绿色让人心情都舒畅了。
他端起邵青倒给他的水喝了一口,然后道:“现在咱们国家发展可真叫迅速的,这才一两年的时间,蔬菜大棚都有了。估计再过两年,这些大棚里种的青菜就要走进千家万户了。”
作为首都青年报的主编,傅文彦在某些方面的消息要比平常人要灵通得多。
江又桃跟顾念薇茫然的对视一眼,蔬菜大棚是这个年代应该出现的产物吗?
两人也不知道。
在她们的记忆里,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已经是个很平常的东西了,正常人都没有去了解过这玩意儿到底是哪一年出现过的。
就像是买猪肉吃一样,没有人会去追根究底这是养了几年的猪。
江又桃两人纷纷端起茶水喝,没再管了。
尤其是江又桃,这个小世界都被穿越、重生成为筛子了,就算明天华夏有航母能飞上天,江又桃都不带惊讶的。
傅韶国傅韶华从小在傅家长大,两人对民生这一方面很关注,且两人都深入基层,看到的东西比傅文彦这个一直待在首都的人要多多了。
“也不知道这个蔬菜大棚种植技术难不难学,好不好普及,要是好学好普及,百姓们也能多个收入了。”傅国强去西北的那几年,是下乡知青,他所在的那个农村特别艰苦,冬天别说蔬菜了,就是喝水都成问题。
那个地方是真的艰苦,但人却意外的淳朴,傅韶国希望有朝一日,那里的相亲们也能富裕起来。
如果有机会,傅韶华想回去建设那里,简柔跟他的想法一样。
她们一家是被下放去的,住的是牛棚,但在那个地方,牲口可比人重要多了,牛棚修得可比正经人家的住宅还要好,风吹不着,雨晒不着。
村子里的人对他们也不歧视,除了规定一周一次要写的检讨以外,平时村干部们都不磋磨他们。
甚至在知道她爷爷是老红军、老战士以外,还对她们很亲近。
只是那个地方的气候实在是恶劣,她爸爸跟她爷爷的身体到底是不太好了。
傅文彦摇了摇头:“暂时恐怕还不能普及,造价还是太大,害得再等等。”
邵青对国家充满信任:“等没关系,只要最后能普及就好了。”
服务员上来了,烤鸭跟薄得可以看得清人的薄饼最先上来,随后便是傅韶华点的首都特色美食,京酱肉丝,卤煮,炒肝儿,甜品是驴打滚跟豌豆黄。
菜一碗一碗的上,份粮多,摆盘也精致,就拿京酱肉丝来说,那肉丝可多了,就那一盘子,在后世得分成三盘来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