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85节(3 / 4)
通报的门子很快回来,让两位知县到花厅稍等,知府大人稍后便到。
洪知县跟甘泉县县令随着门子走近大门,绕去花厅,坐了会儿,果然见钱知府匆匆赶来。几人见过礼,甘泉县县令将城内外的流民情形又讲了一遍。
两位知县心急火燎,认为流民天降一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却不知道,在这之前,北方府县已经连发急信,告诉了钱知府流民四窜之事。然而钱知府却因今年吏部大考,忙着搜罗珍奇异宝给座师和上峰送礼,将那几封急信随意搁置在了案头。
今天下人过来通报,钱知府后知后觉去翻几封官信,才得知流民南下,凡是有兵士拦截的地方他们皆绕道,而兵力不足或官府心软的州县,皆遇到了流民啸聚作乱。
因此各府州县都已派兵在各要道严防死守,将流民赶往他地。扬州四通八达,务必早早设防,勿使流民入城。
最近一封是高邮县县令的札子。
钱知府若是早几天看到,还能布置一番。然而现在,扬州府下辖各县已经受到侵扰,府城更是受到了冲击。
甘泉县县令见钱知府沉吟不语,着急道:“府尊大人,现在城内的流民四处乱窜,城外的流民绵延数里,若是他们纠集作乱,恐怕会酿成大祸。此事如何应对还请府尊大人指示。”
“我知道,我知道。”钱知府连连应声,皱眉又走了会儿,却仍是无计可施,只得轻咳一声,问洪知县,“洪钧,你打算如何处置这批流民?”
洪知县在府衙门外已经想到了齐鸢曾经的救灾计策,他刚刚就懊恼自己不够重视,因此把齐鸢当日提议从头到尾又考虑了一番。
此时钱知府发问,洪知县也顾不上许多,将当日齐鸢的献策和盘托出:“回大人,流民饥窘多时,如今救灾之事刻不容缓。因此下官认为,我们扬州城应当开仓救灾。先于各州县的养济院和寺庙处设置粥厂,施粥赈济,稳定局势。然后从灾民中选年少力壮者到船厂做工,以工代赈。其他人则编分荒地,由富户和官府贷粟赈济。”
灾民流亡日久,如今已经到了府城外,官府若见死不救既有失民心,又容易酿成大祸,因此救灾这事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洪钧将安置招抚流民的计策分为一二三条阐述出来,安排周到,思路清楚。
钱知府听着听着,紧皱的眉心不由渐渐展开,暗松了一口气。等洪知县说完,他忍不住道:“洪县尊对招抚流民深有心得,果然是才行兼优,守己廉洁的好官呐!”
洪知县忙道:“府尊大人谬赞。不过如今流民暂时挡在城外,施粥之事宜早不宜迟,还请府尊大人下令开仓赈灾。”
钱知府迟疑了一下,他对洪钧的机敏很满意,但真要开仓,却又有些心疼。
要知道自北往南,各府对于饥民都是紧闭大门,兵卒驱赶,如今朝廷风向未定,他们扬州若是开了仓,会不会让远处的流民也闻风而来?扬州再富,那也养不起这数万灾民啊!
“我再想想。”钱知府道,“你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洪知县一愣。
钱知府低声道:“你这养民之法,养好了是民,养不好就是患呐。别的不说,要是流民中混入山匪盗贼,又该如何处置?”
洪知县道:“施粥前自然要先列队,老人、病者、少壮各分一等,每一等分男女两班,如此众人领粥时,顺道领取各自的铭牌,以做察验。若有疑者,先行筛出去,再做打算。”
钱知府听着,不由道:“难得你连这些也想到了。如此,你便先去试一试,我给你拨几个人手,若此法可行,其他地方再舍粥不迟。”他说完一顿,又道,“这次赈济灾民,城中富户们都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城东的齐府……”
“大人英明!”洪知县心里“咯噔”一声,不敢让他把话说完,忙躬身道,“这次赈灾的计策,的确是城东齐府的齐鸢所出。”
第101章
齐鸢所献的赈灾计策, 并非十足完备毫无缺点。几项计策也非齐鸢独创,而是他从历朝历代的救灾政策中, 挑选出来的符合本朝灾情和朝廷局势的举措。
但是即便这样, 对于常人来说也极为难得了,若不是熟读经史,对各朝政策极为用功, 专研过赈灾事宜的人不可能对做出如此精当的判断。
而这一切, 却是一个十几岁的生童做的。就在去年今日,这孩子还整日游手好闲, 招猫逗狗。彼时谁能料到, 他能在一年内连得县试府试案首, 并给出这赈灾策?
洪知县对于齐鸢之才已经无从概括, 只能由衷地夸赞出两个字——神童。
他现在爱惜神童之才, 怕他木秀于林,过刚易折,因此一开始并不想让钱知府知道这是齐鸢的献策。但现在钱知府在紧要关头又想为难齐府, 洪知县便不得不说了。 ↑返回顶部↑
洪知县跟甘泉县县令随着门子走近大门,绕去花厅,坐了会儿,果然见钱知府匆匆赶来。几人见过礼,甘泉县县令将城内外的流民情形又讲了一遍。
两位知县心急火燎,认为流民天降一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却不知道,在这之前,北方府县已经连发急信,告诉了钱知府流民四窜之事。然而钱知府却因今年吏部大考,忙着搜罗珍奇异宝给座师和上峰送礼,将那几封急信随意搁置在了案头。
今天下人过来通报,钱知府后知后觉去翻几封官信,才得知流民南下,凡是有兵士拦截的地方他们皆绕道,而兵力不足或官府心软的州县,皆遇到了流民啸聚作乱。
因此各府州县都已派兵在各要道严防死守,将流民赶往他地。扬州四通八达,务必早早设防,勿使流民入城。
最近一封是高邮县县令的札子。
钱知府若是早几天看到,还能布置一番。然而现在,扬州府下辖各县已经受到侵扰,府城更是受到了冲击。
甘泉县县令见钱知府沉吟不语,着急道:“府尊大人,现在城内的流民四处乱窜,城外的流民绵延数里,若是他们纠集作乱,恐怕会酿成大祸。此事如何应对还请府尊大人指示。”
“我知道,我知道。”钱知府连连应声,皱眉又走了会儿,却仍是无计可施,只得轻咳一声,问洪知县,“洪钧,你打算如何处置这批流民?”
洪知县在府衙门外已经想到了齐鸢曾经的救灾计策,他刚刚就懊恼自己不够重视,因此把齐鸢当日提议从头到尾又考虑了一番。
此时钱知府发问,洪知县也顾不上许多,将当日齐鸢的献策和盘托出:“回大人,流民饥窘多时,如今救灾之事刻不容缓。因此下官认为,我们扬州城应当开仓救灾。先于各州县的养济院和寺庙处设置粥厂,施粥赈济,稳定局势。然后从灾民中选年少力壮者到船厂做工,以工代赈。其他人则编分荒地,由富户和官府贷粟赈济。”
灾民流亡日久,如今已经到了府城外,官府若见死不救既有失民心,又容易酿成大祸,因此救灾这事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洪钧将安置招抚流民的计策分为一二三条阐述出来,安排周到,思路清楚。
钱知府听着听着,紧皱的眉心不由渐渐展开,暗松了一口气。等洪知县说完,他忍不住道:“洪县尊对招抚流民深有心得,果然是才行兼优,守己廉洁的好官呐!”
洪知县忙道:“府尊大人谬赞。不过如今流民暂时挡在城外,施粥之事宜早不宜迟,还请府尊大人下令开仓赈灾。”
钱知府迟疑了一下,他对洪钧的机敏很满意,但真要开仓,却又有些心疼。
要知道自北往南,各府对于饥民都是紧闭大门,兵卒驱赶,如今朝廷风向未定,他们扬州若是开了仓,会不会让远处的流民也闻风而来?扬州再富,那也养不起这数万灾民啊!
“我再想想。”钱知府道,“你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洪知县一愣。
钱知府低声道:“你这养民之法,养好了是民,养不好就是患呐。别的不说,要是流民中混入山匪盗贼,又该如何处置?”
洪知县道:“施粥前自然要先列队,老人、病者、少壮各分一等,每一等分男女两班,如此众人领粥时,顺道领取各自的铭牌,以做察验。若有疑者,先行筛出去,再做打算。”
钱知府听着,不由道:“难得你连这些也想到了。如此,你便先去试一试,我给你拨几个人手,若此法可行,其他地方再舍粥不迟。”他说完一顿,又道,“这次赈济灾民,城中富户们都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城东的齐府……”
“大人英明!”洪知县心里“咯噔”一声,不敢让他把话说完,忙躬身道,“这次赈灾的计策,的确是城东齐府的齐鸢所出。”
第101章
齐鸢所献的赈灾计策, 并非十足完备毫无缺点。几项计策也非齐鸢独创,而是他从历朝历代的救灾政策中, 挑选出来的符合本朝灾情和朝廷局势的举措。
但是即便这样, 对于常人来说也极为难得了,若不是熟读经史,对各朝政策极为用功, 专研过赈灾事宜的人不可能对做出如此精当的判断。
而这一切, 却是一个十几岁的生童做的。就在去年今日,这孩子还整日游手好闲, 招猫逗狗。彼时谁能料到, 他能在一年内连得县试府试案首, 并给出这赈灾策?
洪知县对于齐鸢之才已经无从概括, 只能由衷地夸赞出两个字——神童。
他现在爱惜神童之才, 怕他木秀于林,过刚易折,因此一开始并不想让钱知府知道这是齐鸢的献策。但现在钱知府在紧要关头又想为难齐府, 洪知县便不得不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