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_分卷阅读_110(2 / 2)
苏倾奕这几年眼睛渐花,读个书看个报的都要戴眼镜。有时候上班累了一天,回家以后就想歇歇,贺远便自告奋勇给他读报纸,一边读俩人还一边讨论上几句,倒真是年轻时从来没有过的安稳日子。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品房逐渐兴起,房地产发展得十分迅速,眨眼间一座座高楼都建了起来。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年拉大。既有单位干不下去、不得不下岗的工人阶级,也有像唐士秋那样靠搞房地产而坐拥了数不清身家的成功商人。他过年回来的时候,贺远还问他:“你说你也这岁数了,还老折腾个什么劲儿?”
唐士秋叹了口气,感慨道:“就是这个岁数了才得再折腾几年……我跟你们俩不一样,你也知道我媳妇儿比我小那么多,闺女这才刚上小学,我陪不了她们一辈子,也就趁着现在还有精力,尽量给她们往后的日子铺铺路。”
贺远跟苏倾奕确实没有这种顾虑,苏思远压根用不着他们操心。要说以前还多少有些不放心,但自打他结了婚,人也渐渐稳重起来了,尤其如今自己也做了父亲,肩上更是多了一份责任。
这些年他在南边儿混得也不错,自己办了公司,有回还嬉皮笑脸地跟他们俩说,“两位爸,等以后我赚了大钱,给你们俩买大别墅住啊。”贺远还在一边附和,“对,让你爸再享受享受小时候住洋房的感觉。”
话是这么说,他们可不能真指望孩子。贺远临近退休那两年,俩人就商量好了,先搬到学校分的那处房子过渡一下,把眼下住的跟贺远家的老房子都卖了,再添些钱换处更大的房子,等退休以后也能住得舒服些。
于是,九四年的夏天,贺远跟苏倾奕第二回 搬家了。
新家在一个刚落成不久的住宅区。搬家那天,贺远还过意不去地说,苏倾奕跟自己在一块儿这么多年也没能享上什么福,眼瞅都这个岁数了才能有个自己的书房。苏倾奕却只拍拍他的手,肉麻地回了句:“没有你,我一个人守着再大的空房子有什么用?”
再转过年来,两个人终于正式退了休,彻底过起了看书,养花,散步的悠闲日子。整天二十四小时地待在一起,这是年轻时想要都没有的日子,不过也正因为冷不丁天天在眼前晃了,反倒发现了彼此不少以前没发现过的缺点,拌嘴的次数比以前那么多年加起来都多。
苏倾奕爱干净,每回看见贺远出门再进家不管不顾地满地乱踩,就忍不住起急,难免唠叨他两句。贺远有时候点头笑笑,有时候也不耐烦,说他:“你怎么越老事儿越多?”
苏倾奕总会白他一眼,再不甘示弱地回上一句:“那也比越老越招人嫌好。”
然后贺远便不吭声了,好像真的生气了一样不搭理他。可等晚上吃完了饭,又没事儿人似的拽着苏倾奕去看电影。
“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跑出去凑这热闹干嘛。”苏倾奕站在门口,犹豫着要不要穿鞋跟他出去。
“看个电影还分岁数?”贺远不理那一套,“就兴他们年轻人看,不兴咱看?”
结果往往一场电影看回来,两个人早都忘了白天拌嘴的事儿。
清闲的日子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九六年,周松民两口子先后离了世。
要说周松民这辈子是真有福气,年轻的时候是苦了点,可解放以后一直顺顺当当地活到了八十岁。虽说自己没孩子,可跟贺远处得比亲爷俩儿还好,末了末了还当回了太爷爷。连姜芸都说:“真能闭眼了……这么多年还是得了远子的济,真是没白.带你这个徒弟。”
周松民走后不到一年,姜芸也走了——相濡以沫了一辈子,谁都离不开谁,连去另一个世界都得就个伴儿。
周家两口子一走,贺远这头是真的一个亲人也没有了。苏倾奕那头也就只余下苏世琛一个哥哥,这两年岁数大了,身体大不如前,有那一天也是早晚的事。
说来苏世琛早在八零年就被平.反了,文.革时被占的房子后来也还给了他。他退休以后一个人写写字,种种花草,过得倒是挺平静。苏叶在上海定居,离得不算太远,过年过节总能回去看看。苏墨却是自从八六年出国留学后,就没打算再回来。或许正是因为他在最能形成.人生观的年纪,目睹了家人的遭遇和社会的畸形,他对这个国家没有一丝留恋,拿到绿卡后便彻底定居了美国,连妻子都娶了个外国人。他一直希望苏世琛能跟他一起去美国生活,离开这个伤心地。可苏世琛只说:“你妈在这儿,我哪都不去。” ↑返回顶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品房逐渐兴起,房地产发展得十分迅速,眨眼间一座座高楼都建了起来。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年拉大。既有单位干不下去、不得不下岗的工人阶级,也有像唐士秋那样靠搞房地产而坐拥了数不清身家的成功商人。他过年回来的时候,贺远还问他:“你说你也这岁数了,还老折腾个什么劲儿?”
唐士秋叹了口气,感慨道:“就是这个岁数了才得再折腾几年……我跟你们俩不一样,你也知道我媳妇儿比我小那么多,闺女这才刚上小学,我陪不了她们一辈子,也就趁着现在还有精力,尽量给她们往后的日子铺铺路。”
贺远跟苏倾奕确实没有这种顾虑,苏思远压根用不着他们操心。要说以前还多少有些不放心,但自打他结了婚,人也渐渐稳重起来了,尤其如今自己也做了父亲,肩上更是多了一份责任。
这些年他在南边儿混得也不错,自己办了公司,有回还嬉皮笑脸地跟他们俩说,“两位爸,等以后我赚了大钱,给你们俩买大别墅住啊。”贺远还在一边附和,“对,让你爸再享受享受小时候住洋房的感觉。”
话是这么说,他们可不能真指望孩子。贺远临近退休那两年,俩人就商量好了,先搬到学校分的那处房子过渡一下,把眼下住的跟贺远家的老房子都卖了,再添些钱换处更大的房子,等退休以后也能住得舒服些。
于是,九四年的夏天,贺远跟苏倾奕第二回 搬家了。
新家在一个刚落成不久的住宅区。搬家那天,贺远还过意不去地说,苏倾奕跟自己在一块儿这么多年也没能享上什么福,眼瞅都这个岁数了才能有个自己的书房。苏倾奕却只拍拍他的手,肉麻地回了句:“没有你,我一个人守着再大的空房子有什么用?”
再转过年来,两个人终于正式退了休,彻底过起了看书,养花,散步的悠闲日子。整天二十四小时地待在一起,这是年轻时想要都没有的日子,不过也正因为冷不丁天天在眼前晃了,反倒发现了彼此不少以前没发现过的缺点,拌嘴的次数比以前那么多年加起来都多。
苏倾奕爱干净,每回看见贺远出门再进家不管不顾地满地乱踩,就忍不住起急,难免唠叨他两句。贺远有时候点头笑笑,有时候也不耐烦,说他:“你怎么越老事儿越多?”
苏倾奕总会白他一眼,再不甘示弱地回上一句:“那也比越老越招人嫌好。”
然后贺远便不吭声了,好像真的生气了一样不搭理他。可等晚上吃完了饭,又没事儿人似的拽着苏倾奕去看电影。
“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跑出去凑这热闹干嘛。”苏倾奕站在门口,犹豫着要不要穿鞋跟他出去。
“看个电影还分岁数?”贺远不理那一套,“就兴他们年轻人看,不兴咱看?”
结果往往一场电影看回来,两个人早都忘了白天拌嘴的事儿。
清闲的日子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九六年,周松民两口子先后离了世。
要说周松民这辈子是真有福气,年轻的时候是苦了点,可解放以后一直顺顺当当地活到了八十岁。虽说自己没孩子,可跟贺远处得比亲爷俩儿还好,末了末了还当回了太爷爷。连姜芸都说:“真能闭眼了……这么多年还是得了远子的济,真是没白.带你这个徒弟。”
周松民走后不到一年,姜芸也走了——相濡以沫了一辈子,谁都离不开谁,连去另一个世界都得就个伴儿。
周家两口子一走,贺远这头是真的一个亲人也没有了。苏倾奕那头也就只余下苏世琛一个哥哥,这两年岁数大了,身体大不如前,有那一天也是早晚的事。
说来苏世琛早在八零年就被平.反了,文.革时被占的房子后来也还给了他。他退休以后一个人写写字,种种花草,过得倒是挺平静。苏叶在上海定居,离得不算太远,过年过节总能回去看看。苏墨却是自从八六年出国留学后,就没打算再回来。或许正是因为他在最能形成.人生观的年纪,目睹了家人的遭遇和社会的畸形,他对这个国家没有一丝留恋,拿到绿卡后便彻底定居了美国,连妻子都娶了个外国人。他一直希望苏世琛能跟他一起去美国生活,离开这个伤心地。可苏世琛只说:“你妈在这儿,我哪都不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