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 第25节(3 / 4)
王琅道:“淡泊是好事,诸葛武侯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过有才之士都去淡泊,留在高位上的又是些什么人呢?至少在我治下,德才与地位一定会相配。”
梁燕笑了下:“公子之志非常人所及,愿附公子骥尾。”
态度还是平淡。
王琅扶上栏杆,前倾身体,衣袖被江风吹拂得猎猎做响,声音却清晰可辨,不曾模糊在江风中:“梁生不信我乎?阿兄的婚礼我无能为力,我的婚宴定能让梁生与其他有识之士入席。”
这下梁燕是真的上心了。
谨慎地斟酌了一会儿措辞,才小心翼翼试探道:“公子还有心成婚吗?此事恐怕比让燕入席更难一些,要不要先致信中书,请他代为留意。”
王琅:“……你听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抓住重点?”
#
回到柴桑,属官们的蜡节假也刚结束,陆陆续续返回府中。王琅招来郡里的主簿、长史询问她休假期间的情况,两人一一禀报,安排处理都十分妥当,只有一件事专门提出,询问她的意见:
“代王太妃遣使为府君备了贺礼,道是庆贺府君诛平郭默,执掌寻阳,现在使者人在柴桑,府君可要召来一见?”
王琅微微一愣:“代王太妃?”
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动乱中,南方衣冠的影响力随刘裕篡晋而骤然势微,北方则在北魏建立以后逐渐回归正统地位,并最终孕育出隋唐盛世。代国是北魏的前身,王琅在司徒府做掾属的时候有刻意调查过相关资料,也咨询了一些渡江较晚的幽州士人,对代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十余年前,西晋陷入内乱,鲜卑族拓跋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对抗匈奴族、羯族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不久进爵代王。
这和曹操、司马昭封王,下一步必然是禅代不同,中原政权对于给异族封王并没有那么大的戒心,十余年前有拓跋猗卢被册封代王,十年后又将有慕容皝被册封燕王,横竖都是晋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不至于有存亡之危,想结好的时候也就给了王爵。
西汉时期,诸侯国的待遇一如王室,藩王称王,正妻称王后,母称太后。东汉以降,藩王正妻称王妃,母称王太妃。
所谓代王太妃,就是现任代王的嫡母。
从脑海里翻出这些记忆之后,王琅看向自己的长史:“我记得代地上次向外派遣使臣,是拓跋猗迤王妃祁氏临朝主政时期。太宁二年,祁氏故去,代地遂陷入混乱。现任代王应该是被祁氏谋害的拓跋郁律之子,王太妃是拓跋郁律的正妻王氏。”
说到这里,她意识到问题,停下来偏头问道:“代王太妃是你们的说法,还是使者的说法?”
“是使者的说法。中朝末确实曾加拓跋氏为代王,食邑取代、常山二郡,新任代王虽然未得到朝廷册封,不过化外番邦,父死子继,国人拥立,如此自称应该也合礼仪,府君是觉得哪里不妥?”
还朝廷册封,真以为江左小朝廷还是司马炎时期的晋国吗。
王琅心里对两人不自觉流露的态度颇觉讽刺,面上并不显示,淡淡道:
“十年前,元帝派韩聪给拓跋郁律加爵位服饰,拓跋郁律虽然没有像与石勒断绝关系一样斩杀使臣,却也拒绝了元帝的加授,自以为能入主中原。”
“祁氏顾忌这位侄儿强盛,恐怕以后会对自己母子不利,隐忍五年便找到机会谋害了他,但此后也只遣使与石勒建交,未向我朝称臣。”
“而今石勒伪称赵王,行皇帝事,拓跋部族若仍与石勒结好,便不可能受我朝封爵。”
在场几人都皱了皱眉。
对晋人而言,中原是不可割舍的故土,外族在中原称帝是必须要讨伐的僭越,无人不觉得耻辱,连带着对王琅平静的陈述也觉得刺耳,下意识否认道:“使者自称受命于代王太妃,可见还承认我朝册封。”
王琅道:“石勒自称大赵天王,又何曾经过我朝册封?这不是封不封的问题,而是自周以来中原文化的绝对主导权,即使生活在边塞草原的部族也受到影响,进入中原便沿用中原旧称。”
南北朝混乱归混乱,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却无可撼动,几位胡人君主都推行汉化,与北宋时期的西夏不同,背后折射的心态值得深究。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了解清楚代王太妃派使者来的意图,因此王琅想了一下,便让召见使者。
鲜卑族多出才能优秀的强势女性。 ↑返回顶部↑
梁燕笑了下:“公子之志非常人所及,愿附公子骥尾。”
态度还是平淡。
王琅扶上栏杆,前倾身体,衣袖被江风吹拂得猎猎做响,声音却清晰可辨,不曾模糊在江风中:“梁生不信我乎?阿兄的婚礼我无能为力,我的婚宴定能让梁生与其他有识之士入席。”
这下梁燕是真的上心了。
谨慎地斟酌了一会儿措辞,才小心翼翼试探道:“公子还有心成婚吗?此事恐怕比让燕入席更难一些,要不要先致信中书,请他代为留意。”
王琅:“……你听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抓住重点?”
#
回到柴桑,属官们的蜡节假也刚结束,陆陆续续返回府中。王琅招来郡里的主簿、长史询问她休假期间的情况,两人一一禀报,安排处理都十分妥当,只有一件事专门提出,询问她的意见:
“代王太妃遣使为府君备了贺礼,道是庆贺府君诛平郭默,执掌寻阳,现在使者人在柴桑,府君可要召来一见?”
王琅微微一愣:“代王太妃?”
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动乱中,南方衣冠的影响力随刘裕篡晋而骤然势微,北方则在北魏建立以后逐渐回归正统地位,并最终孕育出隋唐盛世。代国是北魏的前身,王琅在司徒府做掾属的时候有刻意调查过相关资料,也咨询了一些渡江较晚的幽州士人,对代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十余年前,西晋陷入内乱,鲜卑族拓跋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对抗匈奴族、羯族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不久进爵代王。
这和曹操、司马昭封王,下一步必然是禅代不同,中原政权对于给异族封王并没有那么大的戒心,十余年前有拓跋猗卢被册封代王,十年后又将有慕容皝被册封燕王,横竖都是晋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不至于有存亡之危,想结好的时候也就给了王爵。
西汉时期,诸侯国的待遇一如王室,藩王称王,正妻称王后,母称太后。东汉以降,藩王正妻称王妃,母称王太妃。
所谓代王太妃,就是现任代王的嫡母。
从脑海里翻出这些记忆之后,王琅看向自己的长史:“我记得代地上次向外派遣使臣,是拓跋猗迤王妃祁氏临朝主政时期。太宁二年,祁氏故去,代地遂陷入混乱。现任代王应该是被祁氏谋害的拓跋郁律之子,王太妃是拓跋郁律的正妻王氏。”
说到这里,她意识到问题,停下来偏头问道:“代王太妃是你们的说法,还是使者的说法?”
“是使者的说法。中朝末确实曾加拓跋氏为代王,食邑取代、常山二郡,新任代王虽然未得到朝廷册封,不过化外番邦,父死子继,国人拥立,如此自称应该也合礼仪,府君是觉得哪里不妥?”
还朝廷册封,真以为江左小朝廷还是司马炎时期的晋国吗。
王琅心里对两人不自觉流露的态度颇觉讽刺,面上并不显示,淡淡道:
“十年前,元帝派韩聪给拓跋郁律加爵位服饰,拓跋郁律虽然没有像与石勒断绝关系一样斩杀使臣,却也拒绝了元帝的加授,自以为能入主中原。”
“祁氏顾忌这位侄儿强盛,恐怕以后会对自己母子不利,隐忍五年便找到机会谋害了他,但此后也只遣使与石勒建交,未向我朝称臣。”
“而今石勒伪称赵王,行皇帝事,拓跋部族若仍与石勒结好,便不可能受我朝封爵。”
在场几人都皱了皱眉。
对晋人而言,中原是不可割舍的故土,外族在中原称帝是必须要讨伐的僭越,无人不觉得耻辱,连带着对王琅平静的陈述也觉得刺耳,下意识否认道:“使者自称受命于代王太妃,可见还承认我朝册封。”
王琅道:“石勒自称大赵天王,又何曾经过我朝册封?这不是封不封的问题,而是自周以来中原文化的绝对主导权,即使生活在边塞草原的部族也受到影响,进入中原便沿用中原旧称。”
南北朝混乱归混乱,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却无可撼动,几位胡人君主都推行汉化,与北宋时期的西夏不同,背后折射的心态值得深究。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了解清楚代王太妃派使者来的意图,因此王琅想了一下,便让召见使者。
鲜卑族多出才能优秀的强势女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