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2 / 3)
朱见澄犹豫了很久,才试探性的说道:“儿臣认为孟子说的没错,天子和朝廷,不能带着肉食者一起吃人,但是孟子没给出办法来,胡老师父说的是办法,王学士说要天子修德行,亿兆瞻仰以为则而行之。”
“按照王学士的说法,作为天子只要修德行,就足够了,天下人人效彷,道理很好,逻辑也很通顺,但是儿臣以为没用…”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继续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没用呢?”
朱见澄颇为认真的说道:“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他们的德行、他们的言谈流传千古,但是就连衍圣公一系都无法遵循他们的德行和道理,儿臣不觉得用道德可以真的感化人心,还是要付诸于行动才是。”
朱祁玉颇为满意的说道:“澄儿啊,你已经理解了儒皮法骨这四个字了。”
朱祁玉不由得想起了汉宣帝教育太子时说的那句乱我汉家者,太子也,后来汉元帝果然误了汉家江山。
而朱见澄在胡濙的培养下,终究是明白了世间很多的道理,那时候,他虽然不懂,但是他认真的记下,日后遇到了事儿,自然就明白了。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所以我很疑惑是胡老师父说得对,还是王学士说得对。”朱见澄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这一换老师,被教的有些懵。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颇为笃定的说道:“你已经有答桉了,你叫胡老师父是老师父,你叫王学士是学士。”
胡濙说的那些话,的确足够的残忍,已经在朱见澄的内心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烙印已经影响到了朱见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谢父皇解惑。”朱见澄听闻,也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内心早有答桉,只是需要父亲确认一遍。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说道:“从明天起,跟随朕一起去京营操阅军马,作为大明天子,没有军事天赋那是老天爷不肯赏,但是骑马弓射火铳,还是要掌握的。”
“你自己要小心些,当初李承乾就是因为骑射摔折了腿,后来性格变得乖张了起来,小心有人对你下手。”
朱祁玉对儿子讲话,就没有那么多云里雾里的话,直截了当,告诉他,太子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现在朱见澄有了亲弟弟,那也是嫡子,大明第二顺位继承人,当旧党们发现无法改变太子根深蒂固的三观时,会做出何等疯狂的事儿呢?
朱见澄站起来,看着父亲,挺直了胸膛说道:“胡老师父在的时候,跟儿臣解释过父亲为何不肯移宫住在皇宫里的原因,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历代太子不好做,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是第一要务。
朱见澄走了,朱祁玉看着朱见澄的背影笑了笑,继续批阅着冗杂的奏疏。
挂职左都御史正三品,总督南京粮储轩輗再次上书乞骸骨,朱祁玉仍然不准,轩輗是个极为清廉的官员,如果不是海刚峰海瑞,轩輗就是大明第一廉臣,总督钱粮十二年,从未出过一丝的纰漏。
轩輗上任之时行礼之后一个竹箱,号称一鹿居士,那时朱祁玉还以为他在作秀,结果这十二年来,这一鹿居士,还是一鹿居士,不肯贪墨分毫,朝廷给的正三品俸禄,也的确够他一家所用。
江南钱粮是大明的命脉,是计省重点稽查对象,是反贪司的重点反腐对象,王翱、计省盯了十余年,愣是没找出一点问题。
不准致仕的同时,朱祁玉追赠轩輗父亲轩贵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亲刘氏、继母张氏为夫人,这份圣旨,用的是江宁织造圣旨专用的提花五彩锦,织祥云纹、景泰之宝骑缝盖章,正经的圣旨之外,还有一堆的恩赐,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头功牌,赐给了轩輗。
能让大明皇帝拿出提花五彩锦做表,显然轩輗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这冗杂的奏疏里,让朱祁玉颇为不满的是有人弹劾袁彬,弹劾的理由是袁彬通倭不忠,事儿还是当年那些事儿,主要是袁彬迤北保护稽戾王为引,袁彬在濑户内海搞国中国为左,弹劾袁彬通倭,对陛下不忠。
通倭可是个大罪名,真的要扣帽子,唐兴是最通倭的那个。
朱祁玉专门让兴安、卢忠去查了下到底是何事儿,才发现,是袁彬拦了一些人的财路。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国占据了三大银山,每年的倭银,直接输送到了国帑和内帑,导致大明海商,贩卖货物到倭国,连倭银都取不到,只能换硫磺、倭女、铜等物。
“朕刚刚立下了规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镇西关,瞧瞧,这就有人撞上来了。”朱祁玉拿着奏疏对着兴安说道:“吏部尚书王翱可是盯着他呢,他还上奏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广西右布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宁海人,其家族世代为海商,王宇这道奏疏显然是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玉能容得下批评的声音,若是就这一道奏疏,朱祁玉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关键是这个王宇是个贪官,已经被王翱给盯上了。 ↑返回顶部↑
“按照王学士的说法,作为天子只要修德行,就足够了,天下人人效彷,道理很好,逻辑也很通顺,但是儿臣以为没用…”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继续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没用呢?”
朱见澄颇为认真的说道:“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他们的德行、他们的言谈流传千古,但是就连衍圣公一系都无法遵循他们的德行和道理,儿臣不觉得用道德可以真的感化人心,还是要付诸于行动才是。”
朱祁玉颇为满意的说道:“澄儿啊,你已经理解了儒皮法骨这四个字了。”
朱祁玉不由得想起了汉宣帝教育太子时说的那句乱我汉家者,太子也,后来汉元帝果然误了汉家江山。
而朱见澄在胡濙的培养下,终究是明白了世间很多的道理,那时候,他虽然不懂,但是他认真的记下,日后遇到了事儿,自然就明白了。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所以我很疑惑是胡老师父说得对,还是王学士说得对。”朱见澄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这一换老师,被教的有些懵。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颇为笃定的说道:“你已经有答桉了,你叫胡老师父是老师父,你叫王学士是学士。”
胡濙说的那些话,的确足够的残忍,已经在朱见澄的内心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烙印已经影响到了朱见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谢父皇解惑。”朱见澄听闻,也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内心早有答桉,只是需要父亲确认一遍。
朱祁玉看着朱见澄说道:“从明天起,跟随朕一起去京营操阅军马,作为大明天子,没有军事天赋那是老天爷不肯赏,但是骑马弓射火铳,还是要掌握的。”
“你自己要小心些,当初李承乾就是因为骑射摔折了腿,后来性格变得乖张了起来,小心有人对你下手。”
朱祁玉对儿子讲话,就没有那么多云里雾里的话,直截了当,告诉他,太子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现在朱见澄有了亲弟弟,那也是嫡子,大明第二顺位继承人,当旧党们发现无法改变太子根深蒂固的三观时,会做出何等疯狂的事儿呢?
朱见澄站起来,看着父亲,挺直了胸膛说道:“胡老师父在的时候,跟儿臣解释过父亲为何不肯移宫住在皇宫里的原因,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历代太子不好做,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是第一要务。
朱见澄走了,朱祁玉看着朱见澄的背影笑了笑,继续批阅着冗杂的奏疏。
挂职左都御史正三品,总督南京粮储轩輗再次上书乞骸骨,朱祁玉仍然不准,轩輗是个极为清廉的官员,如果不是海刚峰海瑞,轩輗就是大明第一廉臣,总督钱粮十二年,从未出过一丝的纰漏。
轩輗上任之时行礼之后一个竹箱,号称一鹿居士,那时朱祁玉还以为他在作秀,结果这十二年来,这一鹿居士,还是一鹿居士,不肯贪墨分毫,朝廷给的正三品俸禄,也的确够他一家所用。
江南钱粮是大明的命脉,是计省重点稽查对象,是反贪司的重点反腐对象,王翱、计省盯了十余年,愣是没找出一点问题。
不准致仕的同时,朱祁玉追赠轩輗父亲轩贵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亲刘氏、继母张氏为夫人,这份圣旨,用的是江宁织造圣旨专用的提花五彩锦,织祥云纹、景泰之宝骑缝盖章,正经的圣旨之外,还有一堆的恩赐,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头功牌,赐给了轩輗。
能让大明皇帝拿出提花五彩锦做表,显然轩輗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这冗杂的奏疏里,让朱祁玉颇为不满的是有人弹劾袁彬,弹劾的理由是袁彬通倭不忠,事儿还是当年那些事儿,主要是袁彬迤北保护稽戾王为引,袁彬在濑户内海搞国中国为左,弹劾袁彬通倭,对陛下不忠。
通倭可是个大罪名,真的要扣帽子,唐兴是最通倭的那个。
朱祁玉专门让兴安、卢忠去查了下到底是何事儿,才发现,是袁彬拦了一些人的财路。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国占据了三大银山,每年的倭银,直接输送到了国帑和内帑,导致大明海商,贩卖货物到倭国,连倭银都取不到,只能换硫磺、倭女、铜等物。
“朕刚刚立下了规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镇西关,瞧瞧,这就有人撞上来了。”朱祁玉拿着奏疏对着兴安说道:“吏部尚书王翱可是盯着他呢,他还上奏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广西右布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宁海人,其家族世代为海商,王宇这道奏疏显然是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玉能容得下批评的声音,若是就这一道奏疏,朱祁玉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关键是这个王宇是个贪官,已经被王翱给盯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