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远洋舰队抵达珊瑚宫海(1 / 3)
唐兴在风平浪静的赤道无风带上航行,总觉得自己航行在世界之外,没有疾病、食物、饮水的困扰,让船上的生活,有些索然无味,就连那些倭人也只会恭敬的跪在地上,虔诚的赞美大明皇帝、番都指挥和大明水师的康慨。
在这个过程中,唐兴思考了几个问题,并且在和范德行进行沟通之后,得到了一些答桉。
三百余艘三桅大船,是在大明密州市舶司建立之前,大明海商们所拥有的海船的数量。
在陛下率领大军南下平叛的时候,有无数的船只前往密州市舶司登记,这里面的三桅大船只有一百三十多艘,当时,整个大明绝对不超过四百艘三桅大船。
受船只限制,在正统十四年的时间里,大明海商每年只能输出价值不到七十四万两银子的货物,这意味着,在正统年间,每年最多只能输入七十四万银两入明。
而正统十四年每年仅仅南衙折银,就超过了一百一十万两银子,这代表着大明朝廷折银需要向猪圈里的银子发起攻势,这是极其困难的。
三百余艘的数量,并不是大明的巅峰数字,甚至还不如永乐年间的零头。
也就是说,自从永乐十九年起,大明官船官贸的活跃期结束,大明海商的三桅大船们并没有填补大明官船官贸的空白,大明海商三桅大船的数量从三千余降低到了三百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海贸的衰落呢?
什么原因,造成大明海商们在没有官船官贸的垄断之后,仍然无法填补海贸的空白呢?
答桉是,没有武装商舶,更加确切的说,缺少海上武装力量。
景泰二年,唐兴和李宾言至密州组建密州市舶司,李宾言武装商舶时,仅限制入港不得张弓填药,收敛刀兵,便可以入港,自此之后成为了定例。
毫无疑问,大明海商在海外经营贸易时缺乏有效的保护,甚至没有自保手段,是大明海贸在永乐年后快速萎缩的根本原因。
而大明水师的恢复速度并不缓慢,但是依旧无法为海商听提供充足的保护。
单枪匹马、赤手空拳的大明海商,面对强大的仗剑经商的大食、葡萄牙、西班牙商人,真的能够搏出一条生路来吗?
而即将完成环球航行的唐兴,深刻的意识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水师,鞭长莫及。
这个世界真的太大了,大明水师即便是能够保护南洋海商利益,那么西洋、大西洋、东洋和大东洋呢,所以武装商舶成为了一个不太完美的答桉。
除了武装商舶之外,大明海商出海并没有完整的利益同盟,用陛下的话说,大明的势要豪右只想躺着收租,自己不赚钱也要打垮对手,这种做法真的赚得到钱吗?显而易见,很赚钱,但是前期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刘永诚曾经在交趾和交趾商贾商谈过粮食价格,若是大明海商们有利益同盟,还需要朝廷出面去商谈此事?
大明海商在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保护自己在海外的利益,哪怕是委曲求全,只能遭受更多的羞辱罢了,所以,大明的海商们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一个利益同盟,来维护大明海商的利益。
而这个利益同盟,需要大明朝廷去主持。
大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力,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商品优势,而这种优势不能转化为胜势,甚至不能转化为利益,是大明朝廷的失职,是大明朝廷的失道。
所以,大明在海贸事上,要坚持不断的振兴水师、要武装大明商舶、要组建利益同盟,要将商品优势转化为利益,进而转化为胜势。
大明海贸衰败的后果是什么?
是倭寇横行。
倭寇这玩意儿,就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就像是之前安南国的老四黎思诚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武装了商舶,拥有了利益同盟,商贾们岂不是要联合起来,横行海上,成为倭寇,侵扰大明海疆了吗?
看似如此,但是现实世界的逻辑是,永乐年间,放眼望去,连西洋都没有多少海盗,大明的海商忠心不二,大食国、倭国的海商们摇尾乞怜,连室町幕府的将军,都要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才能坐得安稳。
武装商舶冲击大明水师的战座舰?
大明水师的战座舰眼中,武装商舶,和印加王国那些不穿衣服的自然之子驾驶的小船,没什么本质区别。 ↑返回顶部↑
在这个过程中,唐兴思考了几个问题,并且在和范德行进行沟通之后,得到了一些答桉。
三百余艘三桅大船,是在大明密州市舶司建立之前,大明海商们所拥有的海船的数量。
在陛下率领大军南下平叛的时候,有无数的船只前往密州市舶司登记,这里面的三桅大船只有一百三十多艘,当时,整个大明绝对不超过四百艘三桅大船。
受船只限制,在正统十四年的时间里,大明海商每年只能输出价值不到七十四万两银子的货物,这意味着,在正统年间,每年最多只能输入七十四万银两入明。
而正统十四年每年仅仅南衙折银,就超过了一百一十万两银子,这代表着大明朝廷折银需要向猪圈里的银子发起攻势,这是极其困难的。
三百余艘的数量,并不是大明的巅峰数字,甚至还不如永乐年间的零头。
也就是说,自从永乐十九年起,大明官船官贸的活跃期结束,大明海商的三桅大船们并没有填补大明官船官贸的空白,大明海商三桅大船的数量从三千余降低到了三百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海贸的衰落呢?
什么原因,造成大明海商们在没有官船官贸的垄断之后,仍然无法填补海贸的空白呢?
答桉是,没有武装商舶,更加确切的说,缺少海上武装力量。
景泰二年,唐兴和李宾言至密州组建密州市舶司,李宾言武装商舶时,仅限制入港不得张弓填药,收敛刀兵,便可以入港,自此之后成为了定例。
毫无疑问,大明海商在海外经营贸易时缺乏有效的保护,甚至没有自保手段,是大明海贸在永乐年后快速萎缩的根本原因。
而大明水师的恢复速度并不缓慢,但是依旧无法为海商听提供充足的保护。
单枪匹马、赤手空拳的大明海商,面对强大的仗剑经商的大食、葡萄牙、西班牙商人,真的能够搏出一条生路来吗?
而即将完成环球航行的唐兴,深刻的意识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水师,鞭长莫及。
这个世界真的太大了,大明水师即便是能够保护南洋海商利益,那么西洋、大西洋、东洋和大东洋呢,所以武装商舶成为了一个不太完美的答桉。
除了武装商舶之外,大明海商出海并没有完整的利益同盟,用陛下的话说,大明的势要豪右只想躺着收租,自己不赚钱也要打垮对手,这种做法真的赚得到钱吗?显而易见,很赚钱,但是前期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刘永诚曾经在交趾和交趾商贾商谈过粮食价格,若是大明海商们有利益同盟,还需要朝廷出面去商谈此事?
大明海商在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保护自己在海外的利益,哪怕是委曲求全,只能遭受更多的羞辱罢了,所以,大明的海商们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一个利益同盟,来维护大明海商的利益。
而这个利益同盟,需要大明朝廷去主持。
大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力,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商品优势,而这种优势不能转化为胜势,甚至不能转化为利益,是大明朝廷的失职,是大明朝廷的失道。
所以,大明在海贸事上,要坚持不断的振兴水师、要武装大明商舶、要组建利益同盟,要将商品优势转化为利益,进而转化为胜势。
大明海贸衰败的后果是什么?
是倭寇横行。
倭寇这玩意儿,就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就像是之前安南国的老四黎思诚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武装了商舶,拥有了利益同盟,商贾们岂不是要联合起来,横行海上,成为倭寇,侵扰大明海疆了吗?
看似如此,但是现实世界的逻辑是,永乐年间,放眼望去,连西洋都没有多少海盗,大明的海商忠心不二,大食国、倭国的海商们摇尾乞怜,连室町幕府的将军,都要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才能坐得安稳。
武装商舶冲击大明水师的战座舰?
大明水师的战座舰眼中,武装商舶,和印加王国那些不穿衣服的自然之子驾驶的小船,没什么本质区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