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忽悠考科举 第91节(2 / 4)
既然逃不掉,那只能抢先预防。
酒楼二层大堂被全部征用,左右两排的桌椅从窗口一直摆到了楼梯口。
显而易见,座位是依着乡试排名而定,坐在楼梯旁的便是堪堪上榜的几人,就这个位置,连正中间府丞脸都看不清。
而这几人也没想到座位竟会被如此安排,盛叶舟两人一上去就迎上了他们哀怨的眼神。
昨日放榜时的欢喜还未消化完,到鹿鸣宴上摇身一变成了屈辱——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盛叶舟与廖飞羽没听长辈们提过鹿鸣宴上座位安排还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一时间也都愣了愣,下意识看向大堂尽头的主位。
主位横着的一拍有四个位置,明显是给乡试前三所坐。
其实他们不知,会如此区别对待举人的鹿鸣宴,只有荆州才如此行事。
考上举人相当于半只脚已踏入了官场,大部分知府都不会轻易得罪这些新晋举人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日后这些人里会不会有人爬到他们上头。
荆州此人眼高于顶,座位不仅按名次安排,其中竟还掺杂了各自身份地位的考量。
衙役领着二人前往中心位置时盛叶舟就赫然发现,第三名的廖飞羽竟越过第二名与解元一左一右地坐在荆州两侧。
而第二名的举人则被安排到了盛叶舟身旁。
他们二人踩着时辰而来,大堂中已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到处是相聊甚欢一见如故的举人。
百来个人,其中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的到来。
直到盛叶舟坐下,位置就在中间空出来的那个位置右侧,正是解元的座位。
刷——
若是目光有动静,盛叶舟都能感受到那齐刷刷移动过来的打探眸光。
“竟然是你。”
刚坐下整理了下衣袖,盛叶舟右耳边忽然传来声惊呼。
那人夸张地捂住嘴,似是不敢相信似地探身到桌前,仔细打量盛叶舟的脸,而后更是惊奇地肯定:“真的是你。”
“兄台认识在下?”盛叶舟有些疑惑。
看他所坐位置,竟然是今年乡试第二名。
一袭青色宽袍洗得有些发旧,双眸大而明亮,眸子中没有半分不平,反倒是充满着单纯的好奇以及惊叹。
青年立即坐直身子,朝盛叶舟拱了拱手笑道:“乡试之时我就坐在你对面号房,当时你昏睡一日我差点儿以为你……”
“是你!”隔着个位置的廖飞羽认出此人,忙遥遥冲他拱了拱手对盛叶舟道:“当时你昏倒,这位兄台帮了不少忙。”
“多谢兄台相帮。”盛叶舟赶忙道谢。
“小事一桩,盛兄不必挂在心上,小弟郑柏瑜,华兴县人士。”青年报上自己名讳,盛叶舟也忙报上名字。
“盛兄真是了不起,病得如此重竟还能取得夺下像是头名,在下实在佩服。”郑柏瑜由衷地赞叹道。
当时盛叶舟人事不省的模样他看得分明,就撑着这么具摇摇欲坠的身子,硬生生写了那篇争议颇大的策问。 ↑返回顶部↑
酒楼二层大堂被全部征用,左右两排的桌椅从窗口一直摆到了楼梯口。
显而易见,座位是依着乡试排名而定,坐在楼梯旁的便是堪堪上榜的几人,就这个位置,连正中间府丞脸都看不清。
而这几人也没想到座位竟会被如此安排,盛叶舟两人一上去就迎上了他们哀怨的眼神。
昨日放榜时的欢喜还未消化完,到鹿鸣宴上摇身一变成了屈辱——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盛叶舟与廖飞羽没听长辈们提过鹿鸣宴上座位安排还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一时间也都愣了愣,下意识看向大堂尽头的主位。
主位横着的一拍有四个位置,明显是给乡试前三所坐。
其实他们不知,会如此区别对待举人的鹿鸣宴,只有荆州才如此行事。
考上举人相当于半只脚已踏入了官场,大部分知府都不会轻易得罪这些新晋举人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日后这些人里会不会有人爬到他们上头。
荆州此人眼高于顶,座位不仅按名次安排,其中竟还掺杂了各自身份地位的考量。
衙役领着二人前往中心位置时盛叶舟就赫然发现,第三名的廖飞羽竟越过第二名与解元一左一右地坐在荆州两侧。
而第二名的举人则被安排到了盛叶舟身旁。
他们二人踩着时辰而来,大堂中已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到处是相聊甚欢一见如故的举人。
百来个人,其中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的到来。
直到盛叶舟坐下,位置就在中间空出来的那个位置右侧,正是解元的座位。
刷——
若是目光有动静,盛叶舟都能感受到那齐刷刷移动过来的打探眸光。
“竟然是你。”
刚坐下整理了下衣袖,盛叶舟右耳边忽然传来声惊呼。
那人夸张地捂住嘴,似是不敢相信似地探身到桌前,仔细打量盛叶舟的脸,而后更是惊奇地肯定:“真的是你。”
“兄台认识在下?”盛叶舟有些疑惑。
看他所坐位置,竟然是今年乡试第二名。
一袭青色宽袍洗得有些发旧,双眸大而明亮,眸子中没有半分不平,反倒是充满着单纯的好奇以及惊叹。
青年立即坐直身子,朝盛叶舟拱了拱手笑道:“乡试之时我就坐在你对面号房,当时你昏睡一日我差点儿以为你……”
“是你!”隔着个位置的廖飞羽认出此人,忙遥遥冲他拱了拱手对盛叶舟道:“当时你昏倒,这位兄台帮了不少忙。”
“多谢兄台相帮。”盛叶舟赶忙道谢。
“小事一桩,盛兄不必挂在心上,小弟郑柏瑜,华兴县人士。”青年报上自己名讳,盛叶舟也忙报上名字。
“盛兄真是了不起,病得如此重竟还能取得夺下像是头名,在下实在佩服。”郑柏瑜由衷地赞叹道。
当时盛叶舟人事不省的模样他看得分明,就撑着这么具摇摇欲坠的身子,硬生生写了那篇争议颇大的策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