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59节(1 / 4)
到了下午,终于陆续有人交卷了。
三娘便也趁此机会把答卷交了上去。
她想着难得来考一次试,又溜达到廊下准备蹭顿吃的再走。这可是朝廷悉心为考生们准备的考试餐,来都来了,怎么能空着肚子回去!
三娘走到廊下分食处,才发现已经有个年约三十的中年士子已经在那儿领蒸饼。两人四目相对,很有些惺惺相惜。
他俩在廊下坐定,互通了姓名。
其实三娘的名字在考生之中早就传开了,便是她不说对方也知晓。
对方则是姓吕名諲,乃是河东人士,幼年既孤且贫,所以养成了节俭勤勉的好习惯。这有免费的饭可吃,他当然是选择吃饱再退场,正好省了一顿饭钱。
三娘觉得吕諲还挺励志的,与他一同吃饱喝足以后便与他称兄道妹起来。
结果等到她与吕諲相携走出礼部贡院,才发现外头有驾极其华丽的马车在候着他。
原来他少年时因为长得一表人才,被同乡首富给相中了,不但把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卖力散财帮他扬名铺路。
瞧,不远处那个掀开帘子看过来的美貌女子便是他爱妻程氏了。
三娘:?????
……穷人竟只有我自己!
要说穷,郭家其实也不穷。只是三娘压根不知晓她祖父准备把洛阳那边的产业留给她,平日里又总是想法多多,一不留神就把钱都花光了。
兜比脸干净,说的就是她这种人了。
三娘积极上前与那位有钱的漂亮姐姐打招呼,只聊了一会就成为了对方异父异母的亲姐妹,约好日后要多多往来。
吕諲被妻子接走,三娘也被家里人簇拥着归家,耐心等待第二场考试放榜。
顺便备战第三场。
第三场考的是试策,按照往年的惯例应该一共有五道题。
策问题一般分为明经策和时务策。
明经策大多是搬出往圣先贤的名言问考生对此有什么看法?又或者更高深一点,把两部经典中相互矛盾的观点列出来,继续问考生你怎么看!
比如说《周易》里面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意思似乎是君子应该终日心存警惕、小心谨慎;结果《论语》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似乎又是小人才会小心谨慎、时常忧虑。你认为它们矛盾不矛盾?
这时候就要考验考生们有没有深刻理解这些话的真正含义。
而时务策则更务实一些,大抵是问“治国为什么要以农为本”“应该怎么让君王纳谏”之类的。
比起前面两场考试,策问题往往光题干就有百来字,换个不学无术的人去考怕是连考题都记不下来,更别提去分析题意了!
三娘在国子监读书时经常去其他科蹭课,国子监所有的夫子她都认识,这几年没少从诸位夫子那儿搜刮了不少往年真题,还央着贺知章他们给她出了许多模拟题来练手。
只要能通过第二场,她对第三场还是有把握的。
就等第二场考试出结果了!
由于试策这一场的字数实在太多,还全都是主观论述题,因而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二场诗赋试会刷走一大批人。
最终约莫只有一两百人能获得三试资格。 ↑返回顶部↑
三娘便也趁此机会把答卷交了上去。
她想着难得来考一次试,又溜达到廊下准备蹭顿吃的再走。这可是朝廷悉心为考生们准备的考试餐,来都来了,怎么能空着肚子回去!
三娘走到廊下分食处,才发现已经有个年约三十的中年士子已经在那儿领蒸饼。两人四目相对,很有些惺惺相惜。
他俩在廊下坐定,互通了姓名。
其实三娘的名字在考生之中早就传开了,便是她不说对方也知晓。
对方则是姓吕名諲,乃是河东人士,幼年既孤且贫,所以养成了节俭勤勉的好习惯。这有免费的饭可吃,他当然是选择吃饱再退场,正好省了一顿饭钱。
三娘觉得吕諲还挺励志的,与他一同吃饱喝足以后便与他称兄道妹起来。
结果等到她与吕諲相携走出礼部贡院,才发现外头有驾极其华丽的马车在候着他。
原来他少年时因为长得一表人才,被同乡首富给相中了,不但把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卖力散财帮他扬名铺路。
瞧,不远处那个掀开帘子看过来的美貌女子便是他爱妻程氏了。
三娘:?????
……穷人竟只有我自己!
要说穷,郭家其实也不穷。只是三娘压根不知晓她祖父准备把洛阳那边的产业留给她,平日里又总是想法多多,一不留神就把钱都花光了。
兜比脸干净,说的就是她这种人了。
三娘积极上前与那位有钱的漂亮姐姐打招呼,只聊了一会就成为了对方异父异母的亲姐妹,约好日后要多多往来。
吕諲被妻子接走,三娘也被家里人簇拥着归家,耐心等待第二场考试放榜。
顺便备战第三场。
第三场考的是试策,按照往年的惯例应该一共有五道题。
策问题一般分为明经策和时务策。
明经策大多是搬出往圣先贤的名言问考生对此有什么看法?又或者更高深一点,把两部经典中相互矛盾的观点列出来,继续问考生你怎么看!
比如说《周易》里面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意思似乎是君子应该终日心存警惕、小心谨慎;结果《论语》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似乎又是小人才会小心谨慎、时常忧虑。你认为它们矛盾不矛盾?
这时候就要考验考生们有没有深刻理解这些话的真正含义。
而时务策则更务实一些,大抵是问“治国为什么要以农为本”“应该怎么让君王纳谏”之类的。
比起前面两场考试,策问题往往光题干就有百来字,换个不学无术的人去考怕是连考题都记不下来,更别提去分析题意了!
三娘在国子监读书时经常去其他科蹭课,国子监所有的夫子她都认识,这几年没少从诸位夫子那儿搜刮了不少往年真题,还央着贺知章他们给她出了许多模拟题来练手。
只要能通过第二场,她对第三场还是有把握的。
就等第二场考试出结果了!
由于试策这一场的字数实在太多,还全都是主观论述题,因而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二场诗赋试会刷走一大批人。
最终约莫只有一两百人能获得三试资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