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钗记_分卷阅读_146(1 / 3)
乔庸是个能干的实用人才,在守孝以前,他是四川都指挥使,年年政绩为优。可是作为领军一方的封疆大吏,能干不是首位的,首位是要获得君王的信任,现在乔庸算是提早进入养老的状态了。
乔庸没有大毛病,不过他现在的境况,没毛病的时候佯装点小毛病,小毛病的时候当大毛病一样慎重,对他的处境好一些。
乔氏过来的时候,乔庸正在练字,书桌上放着满满一砚沉香墨,满屋都是醒神的淡淡沉香味。
一个个大字,力透纸背,遒劲圆润。但乔庸写一张,不满意一张,随手放在书桌旁边的火盆里烧了。
“南安侯,他滞留在京城的时间太长了。”乔氏小声的提醒她四哥。
“是我想错了。”乔庸痛快的认错了,脸上却露出了讥讽的神态。平都公主真的是泥不溜鳅的主儿,不过想想还真是他错了,平都公主已经是公主,不管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往后她的地位也止于公主,实在不值得她为了此事脏了手。
别看皇宫里的人那么多,宫禁层层森严,皇宫里的人真的难买通,就是买通了,探到了消息怎么传递出来?这条传递之路很不好铺排,铺得不好一被查出,窥探宫闱的罪名,皇上想杀谁就能以此为由杀了谁,十年前后宫前朝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死的好少吗。皇后倒是有心配合,可是她在宫里几十年就是一个废物,是一件摆设,自己的宫里和筛子一样,她自己都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上次占着大义,缩减宫中用度这样正当的理由都被驳回。
乔庸也是看明白了,凡是从皇后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臭的,尽管那确实是臭的。
平都公主府邸能瞭望到景山!
一滴墨在乔庸陷入执着的时候滴在了宣纸上,把整张洁白的纸都污了。乔庸抽调这张纸,看着它在火盆上化为灰烬,低低吟叹道:“太子啊~”
而今局势这般,他如一只丧家之犬一样,都是因为没有了太子!
太子英年早逝,如果太子在天有灵,看见不是赵家骨血的皇太孙窃据了皇位,也应该是死不瞑目的吧。此乃正统,此乃大义,为臣者又怎么能看着主君死不瞑目呢。
要是真让非赵家骨血的皇太孙做了皇位,那皇位有何圣神,谁不能坐一坐。
乱国之举,皇上现在干的事,群臣不服,祸乱四起!
虽然乔庸追随太子有私心,但乔庸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坚守的大义,在告诉自己,自己是在拨乱反正,因为只有这样,他现在做的事情才师出有名。
“哥,你看西北打得起来吗?”乔氏看不明白,所以来问乔庸此事。她的大儿媳妇段氏本家就在那里,而她和乔庸好几桩进项很大的产业都在西北,要是打起战来,是撤是走,她一个人安排不来这些事情,还全仰仗哥哥。
乔庸拍拍乔氏扣在桌边上的手,道:“放心,哥哥宁愿少了自己那份,也少不了你的。”
乔氏连忙推拒,把话说得漂亮:“你我骨肉兄妹,自该同甘共苦,我知道哥这边的难处……”
“行了,父亲一走,我这么一退,你的日子也不好过。”乔庸不是谦让,也不是再和自个儿的妹妹客气,是真正的心疼这个妹妹。一个女人,男人靠不住,就要靠儿子。儿子也不是不给靠,而是他们兄妹二人想要的靠山太大了,儿子满足不了他们,儿子没用。现在南边的老百姓怎么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于他们而言,在暂时权利没握在手里的时候,足够的钱财,才能维护他们得体的生活。
“哥哥……”乔氏无言以对。现在的日子,不是她闺阁时期憧憬的那样,儿女俱全,子孙绕膝,看着很美好呀,可是看久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乔庸如常的裁纸,铺纸,继续写字道:“现在的处境,远没有朝中大臣所呈的那样艰难。那些靠笔杆子吃饭的,有几个人真正懂兵事,原是小事,偏偏要说成大事,那样处理好了,才显得能耐;本是大事,却偏偏往小的说,那样办砸了,才没显出孬来。文臣误国,前朝不就是在这群文臣的争执中,什么事都决定不下,决定下了也执行不了,然后亡了国的。”
乔庸毕竟是男人,乔费聚手把手教了十几年,又在外为官二十载,重重迷雾中看人看事的本事比乔氏犀利许多,乔氏几十年困在京城,困在一圈妇孺仆从之间,资质再好见识也有限。
乔氏松了一口气,乔庸随即冷笑,话锋一转道:“不过朝中的人也不是无事生非,武能乱禁,武将不声不响,要真等闹出事来那动静可响亮的多了,所以时不时都要有人给他们紧紧弦。你看现在陕甘都指挥使金励,陕甘布政使卢崇峻,颖宁侯傅旭,周王赵厚烨,你揭发我,我揭发你,西北一块自己先吵得面红耳赤似的,其实只是因为西北的动作太大,捂也捂不住了,还不如老实交代了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四人配合倒是默契,尽能把西北的危机都控制住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自负
“如此大事,没有皇上支持,他们四人怎么可能在明面上联手。”
乔氏不赞同乔庸最后一句话,陕甘布政使,陕甘都指挥使一文一武两个方面大员,周王,颖宁侯两个手握兵权,还是重兵的在外武将,他们四人放在西北,是相互合作,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如今联起手来,一定事前得到了皇上的默许。
乔庸看了乔氏一眼,提笔蘸墨,写了一个‘天’字,下面写了六十四,写了一个‘周’字,下面写了四十三。写了一个‘傅’字,下面写了四十二……乔庸把皇上和西北那批执掌重权的人,名字和年龄都写下来了。年纪最大的卢崇峻五十四岁,也比皇上小十岁。
“今年端策四十了,看见端策就更加提醒我老了。”
乔端策是乔庸的侄儿,长兄乔致的嫡长子,乔赢的父亲,现在的淇国公世子。有件东西算计了几十年,还是牢牢握在大房的手里,如果再不出奇招的话……乔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深黑的眼瞳里两团火在烧:“看见端策,我就想到我四十岁的时候,而我现在又多嫉妒,这十几年。”
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岁男人该有点成就了,四十岁没有迷惑,就是成就达到了。一般来说,事实也如此,四十岁那一段时间,身体还有年轻人的活力,事业又处在巅峰状态,四十岁左右,是男人最灿烂的黄金时刻。 ↑返回顶部↑
乔庸没有大毛病,不过他现在的境况,没毛病的时候佯装点小毛病,小毛病的时候当大毛病一样慎重,对他的处境好一些。
乔氏过来的时候,乔庸正在练字,书桌上放着满满一砚沉香墨,满屋都是醒神的淡淡沉香味。
一个个大字,力透纸背,遒劲圆润。但乔庸写一张,不满意一张,随手放在书桌旁边的火盆里烧了。
“南安侯,他滞留在京城的时间太长了。”乔氏小声的提醒她四哥。
“是我想错了。”乔庸痛快的认错了,脸上却露出了讥讽的神态。平都公主真的是泥不溜鳅的主儿,不过想想还真是他错了,平都公主已经是公主,不管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往后她的地位也止于公主,实在不值得她为了此事脏了手。
别看皇宫里的人那么多,宫禁层层森严,皇宫里的人真的难买通,就是买通了,探到了消息怎么传递出来?这条传递之路很不好铺排,铺得不好一被查出,窥探宫闱的罪名,皇上想杀谁就能以此为由杀了谁,十年前后宫前朝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死的好少吗。皇后倒是有心配合,可是她在宫里几十年就是一个废物,是一件摆设,自己的宫里和筛子一样,她自己都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上次占着大义,缩减宫中用度这样正当的理由都被驳回。
乔庸也是看明白了,凡是从皇后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臭的,尽管那确实是臭的。
平都公主府邸能瞭望到景山!
一滴墨在乔庸陷入执着的时候滴在了宣纸上,把整张洁白的纸都污了。乔庸抽调这张纸,看着它在火盆上化为灰烬,低低吟叹道:“太子啊~”
而今局势这般,他如一只丧家之犬一样,都是因为没有了太子!
太子英年早逝,如果太子在天有灵,看见不是赵家骨血的皇太孙窃据了皇位,也应该是死不瞑目的吧。此乃正统,此乃大义,为臣者又怎么能看着主君死不瞑目呢。
要是真让非赵家骨血的皇太孙做了皇位,那皇位有何圣神,谁不能坐一坐。
乱国之举,皇上现在干的事,群臣不服,祸乱四起!
虽然乔庸追随太子有私心,但乔庸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坚守的大义,在告诉自己,自己是在拨乱反正,因为只有这样,他现在做的事情才师出有名。
“哥,你看西北打得起来吗?”乔氏看不明白,所以来问乔庸此事。她的大儿媳妇段氏本家就在那里,而她和乔庸好几桩进项很大的产业都在西北,要是打起战来,是撤是走,她一个人安排不来这些事情,还全仰仗哥哥。
乔庸拍拍乔氏扣在桌边上的手,道:“放心,哥哥宁愿少了自己那份,也少不了你的。”
乔氏连忙推拒,把话说得漂亮:“你我骨肉兄妹,自该同甘共苦,我知道哥这边的难处……”
“行了,父亲一走,我这么一退,你的日子也不好过。”乔庸不是谦让,也不是再和自个儿的妹妹客气,是真正的心疼这个妹妹。一个女人,男人靠不住,就要靠儿子。儿子也不是不给靠,而是他们兄妹二人想要的靠山太大了,儿子满足不了他们,儿子没用。现在南边的老百姓怎么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于他们而言,在暂时权利没握在手里的时候,足够的钱财,才能维护他们得体的生活。
“哥哥……”乔氏无言以对。现在的日子,不是她闺阁时期憧憬的那样,儿女俱全,子孙绕膝,看着很美好呀,可是看久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乔庸如常的裁纸,铺纸,继续写字道:“现在的处境,远没有朝中大臣所呈的那样艰难。那些靠笔杆子吃饭的,有几个人真正懂兵事,原是小事,偏偏要说成大事,那样处理好了,才显得能耐;本是大事,却偏偏往小的说,那样办砸了,才没显出孬来。文臣误国,前朝不就是在这群文臣的争执中,什么事都决定不下,决定下了也执行不了,然后亡了国的。”
乔庸毕竟是男人,乔费聚手把手教了十几年,又在外为官二十载,重重迷雾中看人看事的本事比乔氏犀利许多,乔氏几十年困在京城,困在一圈妇孺仆从之间,资质再好见识也有限。
乔氏松了一口气,乔庸随即冷笑,话锋一转道:“不过朝中的人也不是无事生非,武能乱禁,武将不声不响,要真等闹出事来那动静可响亮的多了,所以时不时都要有人给他们紧紧弦。你看现在陕甘都指挥使金励,陕甘布政使卢崇峻,颖宁侯傅旭,周王赵厚烨,你揭发我,我揭发你,西北一块自己先吵得面红耳赤似的,其实只是因为西北的动作太大,捂也捂不住了,还不如老实交代了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四人配合倒是默契,尽能把西北的危机都控制住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自负
“如此大事,没有皇上支持,他们四人怎么可能在明面上联手。”
乔氏不赞同乔庸最后一句话,陕甘布政使,陕甘都指挥使一文一武两个方面大员,周王,颖宁侯两个手握兵权,还是重兵的在外武将,他们四人放在西北,是相互合作,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如今联起手来,一定事前得到了皇上的默许。
乔庸看了乔氏一眼,提笔蘸墨,写了一个‘天’字,下面写了六十四,写了一个‘周’字,下面写了四十三。写了一个‘傅’字,下面写了四十二……乔庸把皇上和西北那批执掌重权的人,名字和年龄都写下来了。年纪最大的卢崇峻五十四岁,也比皇上小十岁。
“今年端策四十了,看见端策就更加提醒我老了。”
乔端策是乔庸的侄儿,长兄乔致的嫡长子,乔赢的父亲,现在的淇国公世子。有件东西算计了几十年,还是牢牢握在大房的手里,如果再不出奇招的话……乔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深黑的眼瞳里两团火在烧:“看见端策,我就想到我四十岁的时候,而我现在又多嫉妒,这十几年。”
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岁男人该有点成就了,四十岁没有迷惑,就是成就达到了。一般来说,事实也如此,四十岁那一段时间,身体还有年轻人的活力,事业又处在巅峰状态,四十岁左右,是男人最灿烂的黄金时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