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十章 出征汉中压(2 / 9)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曹植《赠丁仪王粲诗》)
一首诗作罢,三盏就刚好斟满,众人齐挑大指——这诗作得真别致。说是赠王粲、丁仪的,其实却大赞父亲用兵如神,直到最后两句切入正题,且颇有戏弄之态。“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想要建功立业的你们都憋不住了,巴望着有机会出去;“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这次随军你们可别美坏了,喜忧得当才益身心!
王粲早断定曹植能赢,身为臣子就要哄人家高兴,真难做的题目他也不会出。但他以为曹植将以辞藻取胜,没料到能赋予滑稽之感,不禁咋舌:“心服口服,愿饮三盏。”
曹植却也拿起了酒,朗言道:“小可这首诗,不但祝王、丁二君,也祝父亲与三军之士,愿各位马到成功!”他表面落落大方,其实心里也打鼓——邢颙奏事他已知道,如今解释亦无用,只有竭力展示才华,弥补父亲的恶劣印象。
“谢临淄侯。”群臣纷纷还礼,一饮而尽。
孔桂不明其中奥妙,见曹操毫无表情,往前凑凑,似乎自言自语道:“这么有才有德的儿子,天底下哪找去?好事都让主公赶上了。”哪知曹操却置若罔闻。
曹丕缓缓走了过来,深深一揖:“父亲……”
“你有事启奏?”曹操故作阴冷——如今杨修之事败露,也不知老大清不清楚,这时绝不能给他好脸色,免得助长他气焰。
曹丕垂着头低声道:“孩儿才少德薄,此番不堪随军,筹划亦无裨益。但近来父亲愈加清瘦了,想来成败顺逆乃一时之事,那些宵小之敌也难成气候,莫要因此过度操劳伤了身体……孩儿每每想起父亲一把年纪还要亲赴战场为国驱驰、为我等儿孙谋前程,就……”曹丕说到这儿声音沙哑起来,“现今叡儿渐渐长大,孩儿才知父亲之难,当真不养儿……不知……不知父母之恩……”断断续续几不能言。
虽然曹丕把头压得很低,但曹操依旧看见他眼角挂了一丝泪花,不禁心头一颤——二十多年了,哪个儿子跟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大真是懂事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只是表演,按捺下悸动的心沉沉道:“你这是做什么?快三十岁的人了,怎还哭哭啼啼?”
曹丕赶紧压抑住情绪,轻轻拭去泪珠:“是孩儿的错,出征在即不该如此。”
孔桂察言观色插了一句:“时辰不早了,请主公出发吧。”
“是该上路了,你带大伙回去吧。”曹操嘱咐了曹丕一句,不禁低头看看自己有些麻木的左手,自那晚突觉麻木至今未好,也不知是何征兆?想至此终忍不住动情道,“为父会保重,你也要多多用心,身为长子你可是我曹氏的顶梁柱啊!”
“诺。”曹丕重重应了一声。
“传令三军,即刻出发。”曹操不想旁人看见自己激动的神情,催马离开了人群——他毕竟是个父亲,真心希望儿子们爱他、赞美他、牵挂他,即便知道是表演也心甘情愿上这个当。天下父母哪个又不是这样呢?
将士陆续过了便桥,渐渐远去。送行之人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三三两两各觅知己。曹丕一猛子扎到吴质面前,抱拳拱手,轻轻道:“多谢赐教。”
方才曹丕那番坦露胸臆其实是他的主意。曹植出口成章占尽风头,论这方面曹丕匹敌不了,况且即便斗个半斤八两也没意思。所以吴质趁着热闹偷偷走到曹丕身后,耳语道:“公子与魏王作别,勿论政务、勿赠诗文,但言保重康体之辞,若能流涕陈词以情动之则是最妙。”于是才有了曹丕那番真情流露!
吴质左顾右盼,见无人注意,直言道:“杨修之事虽败,然五官将与三公子也不过重归不相上下之局。今日之事略占上风,还望保此优势一以贯之,方能撼令尊之心。”
“明白明白。”曹丕喜不自胜,“还望季重在邺城多留几日。”
吴质叹道:“不可,在下这便要重归朝歌赴任了。”
“现在就走?”
“不错。”吴质面色凝重,“主公在须小心,主公不在更要小心,不但我要避,其他人也得留神。您注意没有,三公子与杨修似乎已知邢颙奏事,这必是我方泄密。目下能在两府游走的只有司马懿兄弟,十有八九就是司马孚多的嘴!此事可大可小,您得留神处置。”
曹丕的喜色全然不见,眼中流露出恐惧——倘若真是司马懿透露给司马孚,司马孚又告知曹植、杨修,这件事还真麻烦了。赵达一旦查实,父亲必要责难司马兄弟,可与邢颙串通接洽的偏偏也是司马懿,倘若把这些内幕都抖出来就糟了!无论如何得保司马兄弟,可司马懿又随军而去,这个节骨眼上究竟该怎么办?说是要留神处置,可究竟怎么处置呢?
吴质似难启齿,掉转马头轻轻道了句:“钱压奴辈手,黄白之物可以通神!”说罢一抖缰绳驰骋而去……
战前疑云
泄密之事关乎曹丕、曹植利害,两人不免各自揪心,而曹操对此更是关注。渡过孟津一路西行,曹操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不过他当然想不到司马兄弟,怀疑的只是桓阶、杨俊和路粹。他大可向杨修把话挑明,但这已不重要,相对曹植作弊,他更关注的是谁背叛了自己,对于手握重权之人,这才是真正不能容忍的!如此胡思想乱走了半日,将近申时右护军薛悌禀报:“伏波将军所部已过洛阳,少时便可会合。” ↑返回顶部↑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曹植《赠丁仪王粲诗》)
一首诗作罢,三盏就刚好斟满,众人齐挑大指——这诗作得真别致。说是赠王粲、丁仪的,其实却大赞父亲用兵如神,直到最后两句切入正题,且颇有戏弄之态。“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想要建功立业的你们都憋不住了,巴望着有机会出去;“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这次随军你们可别美坏了,喜忧得当才益身心!
王粲早断定曹植能赢,身为臣子就要哄人家高兴,真难做的题目他也不会出。但他以为曹植将以辞藻取胜,没料到能赋予滑稽之感,不禁咋舌:“心服口服,愿饮三盏。”
曹植却也拿起了酒,朗言道:“小可这首诗,不但祝王、丁二君,也祝父亲与三军之士,愿各位马到成功!”他表面落落大方,其实心里也打鼓——邢颙奏事他已知道,如今解释亦无用,只有竭力展示才华,弥补父亲的恶劣印象。
“谢临淄侯。”群臣纷纷还礼,一饮而尽。
孔桂不明其中奥妙,见曹操毫无表情,往前凑凑,似乎自言自语道:“这么有才有德的儿子,天底下哪找去?好事都让主公赶上了。”哪知曹操却置若罔闻。
曹丕缓缓走了过来,深深一揖:“父亲……”
“你有事启奏?”曹操故作阴冷——如今杨修之事败露,也不知老大清不清楚,这时绝不能给他好脸色,免得助长他气焰。
曹丕垂着头低声道:“孩儿才少德薄,此番不堪随军,筹划亦无裨益。但近来父亲愈加清瘦了,想来成败顺逆乃一时之事,那些宵小之敌也难成气候,莫要因此过度操劳伤了身体……孩儿每每想起父亲一把年纪还要亲赴战场为国驱驰、为我等儿孙谋前程,就……”曹丕说到这儿声音沙哑起来,“现今叡儿渐渐长大,孩儿才知父亲之难,当真不养儿……不知……不知父母之恩……”断断续续几不能言。
虽然曹丕把头压得很低,但曹操依旧看见他眼角挂了一丝泪花,不禁心头一颤——二十多年了,哪个儿子跟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大真是懂事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只是表演,按捺下悸动的心沉沉道:“你这是做什么?快三十岁的人了,怎还哭哭啼啼?”
曹丕赶紧压抑住情绪,轻轻拭去泪珠:“是孩儿的错,出征在即不该如此。”
孔桂察言观色插了一句:“时辰不早了,请主公出发吧。”
“是该上路了,你带大伙回去吧。”曹操嘱咐了曹丕一句,不禁低头看看自己有些麻木的左手,自那晚突觉麻木至今未好,也不知是何征兆?想至此终忍不住动情道,“为父会保重,你也要多多用心,身为长子你可是我曹氏的顶梁柱啊!”
“诺。”曹丕重重应了一声。
“传令三军,即刻出发。”曹操不想旁人看见自己激动的神情,催马离开了人群——他毕竟是个父亲,真心希望儿子们爱他、赞美他、牵挂他,即便知道是表演也心甘情愿上这个当。天下父母哪个又不是这样呢?
将士陆续过了便桥,渐渐远去。送行之人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三三两两各觅知己。曹丕一猛子扎到吴质面前,抱拳拱手,轻轻道:“多谢赐教。”
方才曹丕那番坦露胸臆其实是他的主意。曹植出口成章占尽风头,论这方面曹丕匹敌不了,况且即便斗个半斤八两也没意思。所以吴质趁着热闹偷偷走到曹丕身后,耳语道:“公子与魏王作别,勿论政务、勿赠诗文,但言保重康体之辞,若能流涕陈词以情动之则是最妙。”于是才有了曹丕那番真情流露!
吴质左顾右盼,见无人注意,直言道:“杨修之事虽败,然五官将与三公子也不过重归不相上下之局。今日之事略占上风,还望保此优势一以贯之,方能撼令尊之心。”
“明白明白。”曹丕喜不自胜,“还望季重在邺城多留几日。”
吴质叹道:“不可,在下这便要重归朝歌赴任了。”
“现在就走?”
“不错。”吴质面色凝重,“主公在须小心,主公不在更要小心,不但我要避,其他人也得留神。您注意没有,三公子与杨修似乎已知邢颙奏事,这必是我方泄密。目下能在两府游走的只有司马懿兄弟,十有八九就是司马孚多的嘴!此事可大可小,您得留神处置。”
曹丕的喜色全然不见,眼中流露出恐惧——倘若真是司马懿透露给司马孚,司马孚又告知曹植、杨修,这件事还真麻烦了。赵达一旦查实,父亲必要责难司马兄弟,可与邢颙串通接洽的偏偏也是司马懿,倘若把这些内幕都抖出来就糟了!无论如何得保司马兄弟,可司马懿又随军而去,这个节骨眼上究竟该怎么办?说是要留神处置,可究竟怎么处置呢?
吴质似难启齿,掉转马头轻轻道了句:“钱压奴辈手,黄白之物可以通神!”说罢一抖缰绳驰骋而去……
战前疑云
泄密之事关乎曹丕、曹植利害,两人不免各自揪心,而曹操对此更是关注。渡过孟津一路西行,曹操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不过他当然想不到司马兄弟,怀疑的只是桓阶、杨俊和路粹。他大可向杨修把话挑明,但这已不重要,相对曹植作弊,他更关注的是谁背叛了自己,对于手握重权之人,这才是真正不能容忍的!如此胡思想乱走了半日,将近申时右护军薛悌禀报:“伏波将军所部已过洛阳,少时便可会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