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豪门男妇难作为_分卷阅读_42(2 / 3)
吴村的人在辽城没有讨到好,便想着要不要去寻林家问问,可林知府已然进了京,他们能问谁去?林家两兄弟可是没瞧得上吴村的无赖们,他们就算是缺打头阵的人,也不会用这些无赖,被他们赖上,还能有什么好,没瞧着吴阿旺把赚钱的小店都关了。
林家有心想要买要小店,却晚了一步,被林继善一位同窗好友家里买了去,其实在吴阿旺决定把小店转出去之前,林继善便已经为岳家提供了几家可选,吴阿旺在这几位中,一眼便选中了,同样挂着善名的人,两家人见了面之后,连讨价还价都没有,直接便拍了板,去衙门做了登记,吴阿旺又在衙门里买了些地,然后从商户变成了农户。虽说现在商户之子也可以参加科举,但是比起商户之子,不论是先子,还是推荐之人,还是更侧重农户,也就只有收好处时,才会对商户摆出好的脸色。
吴岱栂让家里把店铺转手,并不是因为商户之事,他想把种反季菜的事在辽城推广开,如果像村民们所想的,把法子捂住了,再赚个几年钱,钱赚几年,大家都不会知足的,而且一旦形成了坏的循环,以后一旦出现落差,他们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吴岱栂也没有想立刻就断了村民们的收益,但他绝对不会鼓励这样的想法。吴岱栂想在各省各地都弄出这么一个试点,然后一点一点的推开,到最后就是采取自愿和朝廷调控来控制价格。这些想法并不是吴岱栂一个人想出来的,林继善从中提供了很多的意见,两人把想法归纳好之后,便给天子写了个折子,至于可不可行,他们也不能确定。
吴柳氏对商户,农户什么的并不在意,只要男人不把家里的东西便宜了吴村的人,他就知足了。吴村的人都是养不饱的狼,家里哪有钱养他们。自打大娣出了门,他看着男人对两个弟弟时不时出现又有些心软,若不是儿子经常说上几句,男人怕是早就偷偷的救济两个弟弟了。吴柳氏其实说屈了吴阿旺,吴阿旺以前是心软,经常念亲情,可自打经历了两弟弟闹衙门的事之后,他哪里还敢和这些人来往,尤其现在大娣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更不能和他们联系,被他们贴上还能有好,如今日子过得好,他怎么可能放着好日子不过,惹出祸事来,他是没什么大主见,可也分得清轻重。
集中住宅的试点并没有落在哪个村,而是先在县城内运作,另一边京城的报社同时也开始新建职工住宅区。两边同时开始,四县因为盖的面积小,比京城先完工。四县盖的楼是三楼,盖好之后,吴岱栂先去三楼试了一下水阀,他担水上不去,开阀门放出水后,让吴岱栂松了口气,只是水流并不像一楼那么大。一楼要大量放水,三楼放出的水流就更小了,如何加压是日后一段时间里,吴岱栂要解决的问题。房子建好,谁住?在建之前,房子的去处便已经定了下来,工部过来的人住的都是临时租的,在建房之前,提出谁住时,工部衙门里的人便得了个近水楼台的机会,跟林大人讲了他们目前住处的“困难”后,吴岱栂便同意了。
“先生,房子里有这么多的管子,到了冬天还会有水吗?”李瑾记得在宫里时,井里的水到了冬天就会结冰。
“有的,先生为你和身边照顾你的人留了一处房子。”去年冬天的时候,吴岱栂也担心通进各家各户的水管会不会冻了,担心了一个冬天,也没有听到谁家的水管出了问题,楼房里的水管应该不会有问题的,怎么说楼房的取暖可比各家各户自己烧煤要暖和。“到了冬天,你可以自己验证。”吴岱栂也想搬进来住,只是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官配,搬出去总归是不好的,好在他们家在楼房盖的时候也顺便把电通了,现在他可是除了军工,皇宫之后的第三处已经开始用电的地方。习惯早早就躺下入睡,现在有了电灯,便会不由得看书看得晚,以至于第二天早晨总觉得睡不够。
京城的楼房盖好之后,天子亲子去参观了一圈,对房子坚固等问题问了陪同的三王爷,三王爷非常认真的回答天子提出来的问题,就集体供暖也向天子做了介绍。天子好奇的跟着去了一趟锅炉房,看着新式的东西,天子问的并不是谁想出来的,而是,“这东西是老四那边弄出来的?”
“是,老四说看看今年冬天供暖的情况,若是可以把边关的驻防城里也弄。”三王爷指着锅炉,“到了冬天,这个就能动转,烧锅炉用的原料,要早早的就对外收购,至于价钱得平分到每户。”
天子点了点头,“今年先看看,如果可行,来年让专人推广至各处。”
☆、第141章 一四一
从楼房建好之后,很多人便开始盼望着冬季的到来,他们想要知道到了冬天之后,是不是真如林大人所说的,房子里面是暖的,自来水也是能用的。四县内各个村子里的人,每每进城都会去楼房那里转上一圈,看着这样的房子,他们心里开始犯合计,这样的房子住进去,真的可以吗?会比他们现在住的舒服?没有看到里面的空间,让人们开始犹豫,但这样的犹豫很快就被能够拥有更多的地方种地而取代,想想住的地方小点也没什么,至少下雨时不用担心会不会漏进屋里来。
村民们怀着期盼,吴岱栂也在担忧现实会不会向他所预想的那样,到了冬天水管不会冻,屋里暖暖的。事实上吴岱栂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这些东西不管是海外,还是本土都属首创,不论京城,还是在四县里都有不少人盯着,吴岱栂的压力很大。楼房的楼顶在夏季顶住了压力并没有出现漏雨的事情,这让吴岱栂松了口气,迎着大家赞叹的话语,吴岱栂心里的压力一点儿都没少,他没有什么自信的,除了种地之外。四县如今已经是京城的农产品大户,庄家地里的条条自动浇水管让村民们省了不少力气。吴岱栂借由现代的一些机械,经过他的改良而弄出的新式农具很欢村民的欢迎。庄家地里的活轻松了很多,也让村民家里省下了一些劳动力,这些人并没有闲着,而是到京城里新建的一些工厂里寻个活计为家里添些进项。
家里有了闲钱,村民便把孩子送进书堂,不论是儿子还是娣,一律一视同仁,如今大家可没有人敢说让娣去读书有什么用的话,想想林大人,再看看家里的变化,若是再说这样的话,不用别人说什么,他们先给自己两巴掌。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娣去读书是好事,他们觉得把娣养出来了,到时还是要嫁人,那不是白花了钱,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扔是拿着钱给自家的娣送去读书,只是钱拿得不是很情愿,他们只是不想被人在背后嚼舌根。一些想得长过的人,倒是想得开,他们把娣养得好,以后嫁得自然也就好,不提自家能不能也招个识文断字的娣,单是家里出个这样的娣脸上也有光,出门子后,娣也会感恩家里为他做的,他会诚心的回报家里。村民们的小算盘扒拉起来,一点儿都不比城里人差,就句不好听的,几千几百年前,人类哪里分城里乡下。
又是一年的大丰收,村民们脸上带着满满的笑容,收获之后,他们要赶着车去别的地方销售他们地里的东西,留下来的人,要赶紧准备扣大棚的事宜。吴岱栂在秋收的时候带去了最新制作出来的收割工具,纯手工制作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比机械生产的差,用起来十分的方便,而且不用燃料,也减少了污染,当然这种手工出来的东西,效率自然比不了后世的大机器来得快,可即便简单,也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一年多,不只是四县在发生着变化,京城,边关,都发生着让意想不到的变化,吴岱栂交出去的土雷,被真正研究人员依着现今的条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据说威力相当的大,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吴岱栂是不清楚,原本四王爷还邀请吴岱栂去实验的地方去观看,被吴岱栂拒绝了,不过吴岱栂没去现场,仍是给了一些新的意见,至于能不能研究出来,就不在非专业人员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毕竟现在没有钢,没有机械,没有发动机,没有内燃机,所有的想法即便说出去,也只是说说罢了。
比起京城,边关的变化是最大的,尤其是北方的边陲小城,比起以前,那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这里以前只是小村落,如今却是所规模不小的城池,村民种地,放养牲畜都在城里,驻防的官兵也在城里安营,只是每天巡逻的范围非常的广,开始的时候,一天得每派出好几个小队,在不同的时间出发,走得早的队伍,晚上能回来,走得晚的,也许是第二天才能归队。后来,四王爷在吴岱栂的提醒下,又和皇兄商量之后,新建了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有点像后世的武警,一个有点像是城管。不过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里的城管管的不是小商小贩,而是城防,有城里划分了几个区,这些城管每天负责区域内的安全,一旦发现有外敌立刻敲响锣,再由该区里的战斗力高强的衙役冲上,同时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军营通报。
还别说,这样的模式一出来,节约了士兵巡逻的时间,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衙役们的斗志,从组建后到现在破了疑难案件数十起,其中近半数是外敌进到城里搞破坏。最郁闷的要数守城门的士兵,只要城里发生一起外敌进入搞破坏的事情,守城的士兵就要受罚,理由简单,他们检查不力,才放进来外敌。守城的士兵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是,城里的衙役破了不少外敌破坏的案子,可究其底,那些做了破坏事的人,还是本朝人,他们对外敌不怕,也查得甚严,可对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他们心里不服。其实士兵也用不着不舒服,那些被抓住的本朝人问完之后没有了价值直接就是拖出去乱棍打死。这些人在城建起来之前,无不是赖子,成天游手好闲,城建起来之后,大家都有事做,日子越发好起来,而城里管的又严,他们想偷鸡摸狗都不成,城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销也就高了一些,对于靠劳动生活的人来讲,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边关的土地上赋税要比其他地方少很多,就算一些东西的价涨了一些,可是他们往外卖的粮食和菜的钱,能让兜里满满的。而兜里没钱的无赖们,最容易被人买通。
边关的事,京报上有大篇的文章,对本朝人卖国的痛批,引起了不少才子们的跟风,当然也有驳眼球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讲如果他们有钱,就不会被人买通,无非是穷的原因。三王妃看着文章之后,一个字的都没有改的直接让人登发报纸,他在下面亲笔写了批判的文章,整整占了一版之多,三王妃满篇没说写文章的才子不对,但就是这样的文章,把那位才子羞得上山欲做道士,只是观里的人问清了原因之后,拒绝收他,怕他再一个认不清毁了观里的清誉。三王妃知道此事后,把那位才子找了出来,给他安排了些事做,让他去铁皮筒卖了三个月的报纸。当然不是让他简单的卖报纸,更多的是让他看看百姓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四县里村民的生活里多了一项娱乐——读报,去了学堂的孩子每天在晚饭后会给家人读报,有些字不认识留着第二天去问先生,因为读报的关系,小孩子们认字的速度快了不少,同时家长也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我看这些人就是不知柴米油盐贵。”林继善把报纸放到一边,最近边关往这里送的信少了许多,林继善有些担心。
“就是,还同情无赖,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钱来得容易?在庄家里混的人,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有那么容易,就算如今县里各村子生活条件提高了,也能送得起孩子去学堂,可终究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个天灾,他们就又要重头开始,那时谁同情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卖国的人,都有是非不分的人。吴岱栂摇了摇头,点了点不知为何还很精神不想睡觉的庆丰,“庆丰啊,你以后要是干这样的事,爹亲直接把你的屁股打开花,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今天被打了小屁股的庆丰,忙捂住屁股,他有没有听明白爹亲讲且不知,只听着屁股开花,他就觉得痛痛哒。
“我听说庆丰今儿在工部把你画的图纸给涂了?”林继善看了一眼捂着屁股的小庆丰,“要不请人回来带他吧!现在也应该开始启蒙了,爹亲之前写信问过,要不要给庆丰物色个听话的小厮。外祖父早就惦记着做庆丰的启蒙先生。”
“现在还早了些,再等等吧!”吴岱栂不舍得把儿子交给别人,而且现在庆丰才多大就要启蒙,这可真是……上辈子常听人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这起跑线出现的太早也不好吧!
“你每天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忙着做别的事,会很累的。”
“李瑾是个听话的,而且非常认学,给他做先生还真不觉得有什么,一点即通很聪明,而且他非常珍惜,现在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小心翼翼了,只是气势上还需要慢慢的改。”吴岱栂一直想不通,为何皇室养出来的孩子会这样的内向。
正说着李瑾,跟在李瑾身边的下人道访,带来不少东西,并且附送了一条消息,边关蛮子组织了数十次的攻城,均未成功,蛮子损失惨重,天子大陪赏给林大人珍宝数件,文银万两,还有京城的宅院一处……
赏了些什么,吴岱栂和林继善都没有放在重点,他们关心的是边关的百姓如何,下人忙回道,百姓除了开始的第一天上午有些慌乱之外,其余的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有些人自发的组成了城里的巡逻,以他们对身边人的认识进行巡防,四王爷亲自守城上,蛮子是打不进来的。
李瑾身边的下人把东西放下之后,离开了。吴岱栂原本想给四王爷写封信,让他注意城里人会不会把地下通道的事告诉蛮子,后来想想,又放弃了,四王爷带后这么多年,若是这些都没有考虑到,大可以回家闲赋了。 ↑返回顶部↑
林家有心想要买要小店,却晚了一步,被林继善一位同窗好友家里买了去,其实在吴阿旺决定把小店转出去之前,林继善便已经为岳家提供了几家可选,吴阿旺在这几位中,一眼便选中了,同样挂着善名的人,两家人见了面之后,连讨价还价都没有,直接便拍了板,去衙门做了登记,吴阿旺又在衙门里买了些地,然后从商户变成了农户。虽说现在商户之子也可以参加科举,但是比起商户之子,不论是先子,还是推荐之人,还是更侧重农户,也就只有收好处时,才会对商户摆出好的脸色。
吴岱栂让家里把店铺转手,并不是因为商户之事,他想把种反季菜的事在辽城推广开,如果像村民们所想的,把法子捂住了,再赚个几年钱,钱赚几年,大家都不会知足的,而且一旦形成了坏的循环,以后一旦出现落差,他们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吴岱栂也没有想立刻就断了村民们的收益,但他绝对不会鼓励这样的想法。吴岱栂想在各省各地都弄出这么一个试点,然后一点一点的推开,到最后就是采取自愿和朝廷调控来控制价格。这些想法并不是吴岱栂一个人想出来的,林继善从中提供了很多的意见,两人把想法归纳好之后,便给天子写了个折子,至于可不可行,他们也不能确定。
吴柳氏对商户,农户什么的并不在意,只要男人不把家里的东西便宜了吴村的人,他就知足了。吴村的人都是养不饱的狼,家里哪有钱养他们。自打大娣出了门,他看着男人对两个弟弟时不时出现又有些心软,若不是儿子经常说上几句,男人怕是早就偷偷的救济两个弟弟了。吴柳氏其实说屈了吴阿旺,吴阿旺以前是心软,经常念亲情,可自打经历了两弟弟闹衙门的事之后,他哪里还敢和这些人来往,尤其现在大娣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更不能和他们联系,被他们贴上还能有好,如今日子过得好,他怎么可能放着好日子不过,惹出祸事来,他是没什么大主见,可也分得清轻重。
集中住宅的试点并没有落在哪个村,而是先在县城内运作,另一边京城的报社同时也开始新建职工住宅区。两边同时开始,四县因为盖的面积小,比京城先完工。四县盖的楼是三楼,盖好之后,吴岱栂先去三楼试了一下水阀,他担水上不去,开阀门放出水后,让吴岱栂松了口气,只是水流并不像一楼那么大。一楼要大量放水,三楼放出的水流就更小了,如何加压是日后一段时间里,吴岱栂要解决的问题。房子建好,谁住?在建之前,房子的去处便已经定了下来,工部过来的人住的都是临时租的,在建房之前,提出谁住时,工部衙门里的人便得了个近水楼台的机会,跟林大人讲了他们目前住处的“困难”后,吴岱栂便同意了。
“先生,房子里有这么多的管子,到了冬天还会有水吗?”李瑾记得在宫里时,井里的水到了冬天就会结冰。
“有的,先生为你和身边照顾你的人留了一处房子。”去年冬天的时候,吴岱栂也担心通进各家各户的水管会不会冻了,担心了一个冬天,也没有听到谁家的水管出了问题,楼房里的水管应该不会有问题的,怎么说楼房的取暖可比各家各户自己烧煤要暖和。“到了冬天,你可以自己验证。”吴岱栂也想搬进来住,只是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官配,搬出去总归是不好的,好在他们家在楼房盖的时候也顺便把电通了,现在他可是除了军工,皇宫之后的第三处已经开始用电的地方。习惯早早就躺下入睡,现在有了电灯,便会不由得看书看得晚,以至于第二天早晨总觉得睡不够。
京城的楼房盖好之后,天子亲子去参观了一圈,对房子坚固等问题问了陪同的三王爷,三王爷非常认真的回答天子提出来的问题,就集体供暖也向天子做了介绍。天子好奇的跟着去了一趟锅炉房,看着新式的东西,天子问的并不是谁想出来的,而是,“这东西是老四那边弄出来的?”
“是,老四说看看今年冬天供暖的情况,若是可以把边关的驻防城里也弄。”三王爷指着锅炉,“到了冬天,这个就能动转,烧锅炉用的原料,要早早的就对外收购,至于价钱得平分到每户。”
天子点了点头,“今年先看看,如果可行,来年让专人推广至各处。”
☆、第141章 一四一
从楼房建好之后,很多人便开始盼望着冬季的到来,他们想要知道到了冬天之后,是不是真如林大人所说的,房子里面是暖的,自来水也是能用的。四县内各个村子里的人,每每进城都会去楼房那里转上一圈,看着这样的房子,他们心里开始犯合计,这样的房子住进去,真的可以吗?会比他们现在住的舒服?没有看到里面的空间,让人们开始犹豫,但这样的犹豫很快就被能够拥有更多的地方种地而取代,想想住的地方小点也没什么,至少下雨时不用担心会不会漏进屋里来。
村民们怀着期盼,吴岱栂也在担忧现实会不会向他所预想的那样,到了冬天水管不会冻,屋里暖暖的。事实上吴岱栂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这些东西不管是海外,还是本土都属首创,不论京城,还是在四县里都有不少人盯着,吴岱栂的压力很大。楼房的楼顶在夏季顶住了压力并没有出现漏雨的事情,这让吴岱栂松了口气,迎着大家赞叹的话语,吴岱栂心里的压力一点儿都没少,他没有什么自信的,除了种地之外。四县如今已经是京城的农产品大户,庄家地里的条条自动浇水管让村民们省了不少力气。吴岱栂借由现代的一些机械,经过他的改良而弄出的新式农具很欢村民的欢迎。庄家地里的活轻松了很多,也让村民家里省下了一些劳动力,这些人并没有闲着,而是到京城里新建的一些工厂里寻个活计为家里添些进项。
家里有了闲钱,村民便把孩子送进书堂,不论是儿子还是娣,一律一视同仁,如今大家可没有人敢说让娣去读书有什么用的话,想想林大人,再看看家里的变化,若是再说这样的话,不用别人说什么,他们先给自己两巴掌。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娣去读书是好事,他们觉得把娣养出来了,到时还是要嫁人,那不是白花了钱,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扔是拿着钱给自家的娣送去读书,只是钱拿得不是很情愿,他们只是不想被人在背后嚼舌根。一些想得长过的人,倒是想得开,他们把娣养得好,以后嫁得自然也就好,不提自家能不能也招个识文断字的娣,单是家里出个这样的娣脸上也有光,出门子后,娣也会感恩家里为他做的,他会诚心的回报家里。村民们的小算盘扒拉起来,一点儿都不比城里人差,就句不好听的,几千几百年前,人类哪里分城里乡下。
又是一年的大丰收,村民们脸上带着满满的笑容,收获之后,他们要赶着车去别的地方销售他们地里的东西,留下来的人,要赶紧准备扣大棚的事宜。吴岱栂在秋收的时候带去了最新制作出来的收割工具,纯手工制作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比机械生产的差,用起来十分的方便,而且不用燃料,也减少了污染,当然这种手工出来的东西,效率自然比不了后世的大机器来得快,可即便简单,也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一年多,不只是四县在发生着变化,京城,边关,都发生着让意想不到的变化,吴岱栂交出去的土雷,被真正研究人员依着现今的条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据说威力相当的大,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吴岱栂是不清楚,原本四王爷还邀请吴岱栂去实验的地方去观看,被吴岱栂拒绝了,不过吴岱栂没去现场,仍是给了一些新的意见,至于能不能研究出来,就不在非专业人员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毕竟现在没有钢,没有机械,没有发动机,没有内燃机,所有的想法即便说出去,也只是说说罢了。
比起京城,边关的变化是最大的,尤其是北方的边陲小城,比起以前,那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这里以前只是小村落,如今却是所规模不小的城池,村民种地,放养牲畜都在城里,驻防的官兵也在城里安营,只是每天巡逻的范围非常的广,开始的时候,一天得每派出好几个小队,在不同的时间出发,走得早的队伍,晚上能回来,走得晚的,也许是第二天才能归队。后来,四王爷在吴岱栂的提醒下,又和皇兄商量之后,新建了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有点像后世的武警,一个有点像是城管。不过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里的城管管的不是小商小贩,而是城防,有城里划分了几个区,这些城管每天负责区域内的安全,一旦发现有外敌立刻敲响锣,再由该区里的战斗力高强的衙役冲上,同时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军营通报。
还别说,这样的模式一出来,节约了士兵巡逻的时间,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衙役们的斗志,从组建后到现在破了疑难案件数十起,其中近半数是外敌进到城里搞破坏。最郁闷的要数守城门的士兵,只要城里发生一起外敌进入搞破坏的事情,守城的士兵就要受罚,理由简单,他们检查不力,才放进来外敌。守城的士兵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是,城里的衙役破了不少外敌破坏的案子,可究其底,那些做了破坏事的人,还是本朝人,他们对外敌不怕,也查得甚严,可对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他们心里不服。其实士兵也用不着不舒服,那些被抓住的本朝人问完之后没有了价值直接就是拖出去乱棍打死。这些人在城建起来之前,无不是赖子,成天游手好闲,城建起来之后,大家都有事做,日子越发好起来,而城里管的又严,他们想偷鸡摸狗都不成,城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销也就高了一些,对于靠劳动生活的人来讲,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边关的土地上赋税要比其他地方少很多,就算一些东西的价涨了一些,可是他们往外卖的粮食和菜的钱,能让兜里满满的。而兜里没钱的无赖们,最容易被人买通。
边关的事,京报上有大篇的文章,对本朝人卖国的痛批,引起了不少才子们的跟风,当然也有驳眼球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讲如果他们有钱,就不会被人买通,无非是穷的原因。三王妃看着文章之后,一个字的都没有改的直接让人登发报纸,他在下面亲笔写了批判的文章,整整占了一版之多,三王妃满篇没说写文章的才子不对,但就是这样的文章,把那位才子羞得上山欲做道士,只是观里的人问清了原因之后,拒绝收他,怕他再一个认不清毁了观里的清誉。三王妃知道此事后,把那位才子找了出来,给他安排了些事做,让他去铁皮筒卖了三个月的报纸。当然不是让他简单的卖报纸,更多的是让他看看百姓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四县里村民的生活里多了一项娱乐——读报,去了学堂的孩子每天在晚饭后会给家人读报,有些字不认识留着第二天去问先生,因为读报的关系,小孩子们认字的速度快了不少,同时家长也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我看这些人就是不知柴米油盐贵。”林继善把报纸放到一边,最近边关往这里送的信少了许多,林继善有些担心。
“就是,还同情无赖,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钱来得容易?在庄家里混的人,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有那么容易,就算如今县里各村子生活条件提高了,也能送得起孩子去学堂,可终究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个天灾,他们就又要重头开始,那时谁同情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卖国的人,都有是非不分的人。吴岱栂摇了摇头,点了点不知为何还很精神不想睡觉的庆丰,“庆丰啊,你以后要是干这样的事,爹亲直接把你的屁股打开花,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今天被打了小屁股的庆丰,忙捂住屁股,他有没有听明白爹亲讲且不知,只听着屁股开花,他就觉得痛痛哒。
“我听说庆丰今儿在工部把你画的图纸给涂了?”林继善看了一眼捂着屁股的小庆丰,“要不请人回来带他吧!现在也应该开始启蒙了,爹亲之前写信问过,要不要给庆丰物色个听话的小厮。外祖父早就惦记着做庆丰的启蒙先生。”
“现在还早了些,再等等吧!”吴岱栂不舍得把儿子交给别人,而且现在庆丰才多大就要启蒙,这可真是……上辈子常听人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这起跑线出现的太早也不好吧!
“你每天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忙着做别的事,会很累的。”
“李瑾是个听话的,而且非常认学,给他做先生还真不觉得有什么,一点即通很聪明,而且他非常珍惜,现在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小心翼翼了,只是气势上还需要慢慢的改。”吴岱栂一直想不通,为何皇室养出来的孩子会这样的内向。
正说着李瑾,跟在李瑾身边的下人道访,带来不少东西,并且附送了一条消息,边关蛮子组织了数十次的攻城,均未成功,蛮子损失惨重,天子大陪赏给林大人珍宝数件,文银万两,还有京城的宅院一处……
赏了些什么,吴岱栂和林继善都没有放在重点,他们关心的是边关的百姓如何,下人忙回道,百姓除了开始的第一天上午有些慌乱之外,其余的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有些人自发的组成了城里的巡逻,以他们对身边人的认识进行巡防,四王爷亲自守城上,蛮子是打不进来的。
李瑾身边的下人把东西放下之后,离开了。吴岱栂原本想给四王爷写封信,让他注意城里人会不会把地下通道的事告诉蛮子,后来想想,又放弃了,四王爷带后这么多年,若是这些都没有考虑到,大可以回家闲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