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34节(2 / 4)
陈疏才一心想要压过户部, 当朝中第一人,这次对高句丽的贸易旗开得胜,他整个人都膨胀起来了。他要赚钱, 要成为圣上的钱袋子,要让冯慨之彻底成为手下败将。
高句丽只是第一步, 往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高句丽。且高句丽给了陈疏才无穷的灵感,他们一开始目光只局限于中原地区,实在是太过于狭隘, 做生意去哪儿做不是做, 来日若有条件的话, 他大可以造几条船去海外做!
户部每年的收入就那么多,但他们市舶司的潜力却是无限的, 户部拿什么跟他们比呢?
他们才是朝中的顶梁柱!
他这手底下的小兵也因为他这一番话激动难耐, 甚至都想再往高句丽跑一趟。
这帮人还不知道, 他们辛辛苦苦挣下来的钱, 马上就要落到冯慨之手里。
冯慨之按着萧瑾的要求, 已经联系上了顾淮南。
虽然冯慨之觉得这样的盛典在临安城举办会更好, 但圣上义正言辞地说谷城县刚闻名天下,眼下将茶会办在那儿最合适不过了。
萧瑾都这么说了,冯慨之也不敢反驳,其实他私心里是觉得,圣上只是单纯地想出门玩玩儿。
临安城逛遍了,不稀罕了,如今才要吵着去谷城县的。
且随了他的意思吧,若不由着他,还不知道要作什么妖呢。
另有一件事儿,文试是结束了,武举却在年后,此事萧瑾交给了王从武跟简玉衡。
经过上次一战,萧瑾觉得跟王从武都不约而同地将简玉衡放在心上,萧瑾是想培养一个年轻的大将军,王从武则是想要培养一个接班人,接替他兵部尚书的职。虽然他手底下还有像王硕这样的勇士,但王硕等人勇猛归勇猛,计谋上却远逊于简玉衡。
不论怎么看,王从武都很难越过简玉衡去提拔王硕他们。
朝中众人也都是长了眼睛的,知道简玉衡这是彻底打上了王从武一派的印子。但愿往后他的性子不要像王从武,若要随了王从武,那这朝中就又得多一块茅坑里的臭石头了。
有些人促狭,还特意跑去王从武那边说教,让他不要把人给教坏,成日家的不苟言笑又老古板,圣上看了又怎么会喜欢?
对上这些,王从武从来都不假辞色。
他转过头就跟简玉衡道:“这些人说的话你一句都不要信,咱们圣上是明君,并不介意武将与谁相交,但身为武将,自己也需时刻注意,既不必同那些文臣走得太近,也无需跟他们闹得太僵,免得日后走近了反被人拿住把柄,说你结党营私,意图谋反。”
这便是王从武从来不跟文臣混在一块儿的原因,说他迂腐也好,冥顽不宁也罢,以前他爹他祖父就是这么教他的,如今他也这么教简玉衡。
“你年轻,出身好,脾气也不差,如今更得圣上看重,围在你身边的人不知其数,你自己须得想清楚,不该交的人从一开始就不要沾。”
文臣武将走得太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简玉衡受教。
近来他身边确实围了不少人,他本来还没当一回事,如今看来,有些人还是早早断了比较好。
又一日,萧瑾花了一上午功夫将积攒的奏书批完之后,便一声不响地出了宫。
宫里的人对圣上出门这件事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虽然这样不大合规矩,但是他圣身上哪一次将规矩放在心上了?打从继位开始好像就没怎么守过规距,且对循规蹈矩的人还不大喜欢。反正没人敢拿这件事情烦圣上,就连朝中的御史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萧瑾高兴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向着萧瑾的人多,若是无人支持,好比当初建康地动萧瑾执意前去赈灾时,不就被人抨击得不清么?如今自丞相至六部尚书,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跟随萧瑾,哪怕徐庶也都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老老实实地按吩咐办事儿。
上的人都如此乖顺了,还有谁再敢触萧瑾的霉头?
这回出门,一则是为了看看年关将近,京城里头可有什么乱子,二则也是为了见一见这些“努力干活”的进士们。
前者因为京兆尹忠于职守,未曾出过纰漏。至于后者么……萧瑾看了一眼一边施粥一边抹着眼泪的进士,颇感无语。
这人看着都三十好几了,怎么是个施个粥还哭了起来? ↑返回顶部↑
高句丽只是第一步, 往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高句丽。且高句丽给了陈疏才无穷的灵感,他们一开始目光只局限于中原地区,实在是太过于狭隘, 做生意去哪儿做不是做, 来日若有条件的话, 他大可以造几条船去海外做!
户部每年的收入就那么多,但他们市舶司的潜力却是无限的, 户部拿什么跟他们比呢?
他们才是朝中的顶梁柱!
他这手底下的小兵也因为他这一番话激动难耐, 甚至都想再往高句丽跑一趟。
这帮人还不知道, 他们辛辛苦苦挣下来的钱, 马上就要落到冯慨之手里。
冯慨之按着萧瑾的要求, 已经联系上了顾淮南。
虽然冯慨之觉得这样的盛典在临安城举办会更好, 但圣上义正言辞地说谷城县刚闻名天下,眼下将茶会办在那儿最合适不过了。
萧瑾都这么说了,冯慨之也不敢反驳,其实他私心里是觉得,圣上只是单纯地想出门玩玩儿。
临安城逛遍了,不稀罕了,如今才要吵着去谷城县的。
且随了他的意思吧,若不由着他,还不知道要作什么妖呢。
另有一件事儿,文试是结束了,武举却在年后,此事萧瑾交给了王从武跟简玉衡。
经过上次一战,萧瑾觉得跟王从武都不约而同地将简玉衡放在心上,萧瑾是想培养一个年轻的大将军,王从武则是想要培养一个接班人,接替他兵部尚书的职。虽然他手底下还有像王硕这样的勇士,但王硕等人勇猛归勇猛,计谋上却远逊于简玉衡。
不论怎么看,王从武都很难越过简玉衡去提拔王硕他们。
朝中众人也都是长了眼睛的,知道简玉衡这是彻底打上了王从武一派的印子。但愿往后他的性子不要像王从武,若要随了王从武,那这朝中就又得多一块茅坑里的臭石头了。
有些人促狭,还特意跑去王从武那边说教,让他不要把人给教坏,成日家的不苟言笑又老古板,圣上看了又怎么会喜欢?
对上这些,王从武从来都不假辞色。
他转过头就跟简玉衡道:“这些人说的话你一句都不要信,咱们圣上是明君,并不介意武将与谁相交,但身为武将,自己也需时刻注意,既不必同那些文臣走得太近,也无需跟他们闹得太僵,免得日后走近了反被人拿住把柄,说你结党营私,意图谋反。”
这便是王从武从来不跟文臣混在一块儿的原因,说他迂腐也好,冥顽不宁也罢,以前他爹他祖父就是这么教他的,如今他也这么教简玉衡。
“你年轻,出身好,脾气也不差,如今更得圣上看重,围在你身边的人不知其数,你自己须得想清楚,不该交的人从一开始就不要沾。”
文臣武将走得太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简玉衡受教。
近来他身边确实围了不少人,他本来还没当一回事,如今看来,有些人还是早早断了比较好。
又一日,萧瑾花了一上午功夫将积攒的奏书批完之后,便一声不响地出了宫。
宫里的人对圣上出门这件事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虽然这样不大合规矩,但是他圣身上哪一次将规矩放在心上了?打从继位开始好像就没怎么守过规距,且对循规蹈矩的人还不大喜欢。反正没人敢拿这件事情烦圣上,就连朝中的御史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萧瑾高兴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向着萧瑾的人多,若是无人支持,好比当初建康地动萧瑾执意前去赈灾时,不就被人抨击得不清么?如今自丞相至六部尚书,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跟随萧瑾,哪怕徐庶也都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老老实实地按吩咐办事儿。
上的人都如此乖顺了,还有谁再敢触萧瑾的霉头?
这回出门,一则是为了看看年关将近,京城里头可有什么乱子,二则也是为了见一见这些“努力干活”的进士们。
前者因为京兆尹忠于职守,未曾出过纰漏。至于后者么……萧瑾看了一眼一边施粥一边抹着眼泪的进士,颇感无语。
这人看着都三十好几了,怎么是个施个粥还哭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