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34节(3 / 4)
情绪这般饱满吗?
“这些人怎么回事?”萧瑾问。
“圣上不妨听听。”冯慨之笑而不解,只带着萧瑾凑近了一些,刚好听到七旬老人佝偻着身子,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地诉苦: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老伴儿自前年没了之后,就只剩下我这么一个孤家寡人。”
“什么?你问我有我儿女?儿女自是有的,一个长子,两个女儿,我与老伴儿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扯大,给他们置办了房子,田产,又看着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原先其乐融融,直到我跟我老伴儿走不动路,赚不了钱,那几个便一下子没了良心,嫌我体弱多病,不愿接过去养。”
“我这岁数也没几年好活的了,过一天是一天吧。好在官府施粥送米,这个冬天也不难熬。”
老汉说完之后还咳了几声,咳得动静极大,他对面的人生怕他直接咳过去了,赶忙给他拍背顺气,帮着骂他那没良心的子女,还正义感十足的表示:
“如此不孝之人,该状告衙门将他们抓紧去。”
老汉道:“儿女都是债,便是他们不好也不能将他们抓进去。若他们进去了,那他们一家又该何去何从?我都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何必作孽?”
他对面的进士沉默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劝不了这老人家,只能盼着他晚年能无病无灾。
又给老汉盛了一碗粥后,那进士目送对方离开,看着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过得如此艰难,他心中便沉甸甸的。
“来讨粥喝的,竟没有一个人是过得好的。”
穷困潦倒,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且每个人的惨剧都不一样,听来叫人唏嘘不已。
而他们呢,真正贫苦人家出生的也没有多,便是有,也并非真的赤贫。真正一贫如洗的人家是供不起读书人的,与这些需要领着朝廷救济粮才能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吃的苦实在是太少。
季让也在感慨:“原以为十年寒窗苦读,已经足够苦了,不曾想到了他们那儿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
唯有余子谦稍稍清醒一些,他问:“为何我总觉得今日怪怪的?”
季让回头:“怪在何处?”
余子谦指了指过来领粥的人:“这些人,怎么都问什么答什么?”
自古不是有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吗,今儿这些人怎么偏偏把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倒得一干二净?
季让摆了摆手:“兴许人家只是日子过的太苦了,好容易找到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这才吐露了心声,总不至于是他们自己瞎编的吧,编出来做什么呢?为了多领两碗粥?”
余子谦撇嘴笑了笑,心想也是。
若一个人编胡话还可信些,总不至于这么多人都商量好了一起编胡话糊弄他们吧,哪有人那么闲呢?
不过今日过来施粥,到时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民间疾苦。
萧瑾隐藏身形听了个正着,他对冯慨之道:“你这番安排还真是不错,明年可以接着用。”
冯慨之想,明年说不定他又能想到的点子了,保不齐比这个更能糊弄人呢。
萧瑾本来还担心这群进士因为高中便有些自视甚高,如今见他们被冯慨之忽悠得找不到北,持续沉浸在夏国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的觉悟中,便不再担心了。
这没经历过官场的人就是单纯天真,也好糊弄,若是一直这么天真就好了。
天真意味着有一颗赤子之心,但愿他们往后几年、几十年依旧能保持这份初心。
萧瑾看过之后便将进士丢开手,彻底交给冯慨之负责,自己回宫之后又思索起了这茶会。
若是大操大办的话,自然是来的人越多越好,越能扬名越好。如何扬名,也是个问题。 ↑返回顶部↑
“这些人怎么回事?”萧瑾问。
“圣上不妨听听。”冯慨之笑而不解,只带着萧瑾凑近了一些,刚好听到七旬老人佝偻着身子,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地诉苦: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老伴儿自前年没了之后,就只剩下我这么一个孤家寡人。”
“什么?你问我有我儿女?儿女自是有的,一个长子,两个女儿,我与老伴儿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扯大,给他们置办了房子,田产,又看着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原先其乐融融,直到我跟我老伴儿走不动路,赚不了钱,那几个便一下子没了良心,嫌我体弱多病,不愿接过去养。”
“我这岁数也没几年好活的了,过一天是一天吧。好在官府施粥送米,这个冬天也不难熬。”
老汉说完之后还咳了几声,咳得动静极大,他对面的人生怕他直接咳过去了,赶忙给他拍背顺气,帮着骂他那没良心的子女,还正义感十足的表示:
“如此不孝之人,该状告衙门将他们抓紧去。”
老汉道:“儿女都是债,便是他们不好也不能将他们抓进去。若他们进去了,那他们一家又该何去何从?我都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何必作孽?”
他对面的进士沉默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劝不了这老人家,只能盼着他晚年能无病无灾。
又给老汉盛了一碗粥后,那进士目送对方离开,看着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过得如此艰难,他心中便沉甸甸的。
“来讨粥喝的,竟没有一个人是过得好的。”
穷困潦倒,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且每个人的惨剧都不一样,听来叫人唏嘘不已。
而他们呢,真正贫苦人家出生的也没有多,便是有,也并非真的赤贫。真正一贫如洗的人家是供不起读书人的,与这些需要领着朝廷救济粮才能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吃的苦实在是太少。
季让也在感慨:“原以为十年寒窗苦读,已经足够苦了,不曾想到了他们那儿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
唯有余子谦稍稍清醒一些,他问:“为何我总觉得今日怪怪的?”
季让回头:“怪在何处?”
余子谦指了指过来领粥的人:“这些人,怎么都问什么答什么?”
自古不是有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吗,今儿这些人怎么偏偏把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倒得一干二净?
季让摆了摆手:“兴许人家只是日子过的太苦了,好容易找到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这才吐露了心声,总不至于是他们自己瞎编的吧,编出来做什么呢?为了多领两碗粥?”
余子谦撇嘴笑了笑,心想也是。
若一个人编胡话还可信些,总不至于这么多人都商量好了一起编胡话糊弄他们吧,哪有人那么闲呢?
不过今日过来施粥,到时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民间疾苦。
萧瑾隐藏身形听了个正着,他对冯慨之道:“你这番安排还真是不错,明年可以接着用。”
冯慨之想,明年说不定他又能想到的点子了,保不齐比这个更能糊弄人呢。
萧瑾本来还担心这群进士因为高中便有些自视甚高,如今见他们被冯慨之忽悠得找不到北,持续沉浸在夏国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的觉悟中,便不再担心了。
这没经历过官场的人就是单纯天真,也好糊弄,若是一直这么天真就好了。
天真意味着有一颗赤子之心,但愿他们往后几年、几十年依旧能保持这份初心。
萧瑾看过之后便将进士丢开手,彻底交给冯慨之负责,自己回宫之后又思索起了这茶会。
若是大操大办的话,自然是来的人越多越好,越能扬名越好。如何扬名,也是个问题。 ↑返回顶部↑